摘 要 黔莓一號作為貴州省選育的優質特色草莓新品種,憑借個大、肉厚、味美的優勢,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市場前景廣闊。為推動黔莓一號產業高質量發展,貴陽市在郊區適宜區域建設了一批標準化大棚基地,并采用先進的環控設施、機械化管理技術等,實現了黔莓一號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為推動黔莓一號產業快速發展,以貴陽市667 m2標準化大棚基地為案例,系統研究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的關鍵技術環節,包括環境控制、育苗及定植等,探索形成一套適用于貴陽市的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技術。
關鍵詞 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技術;貴州省貴陽市
中圖分類號:S668.4;S62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22
貴陽市地處貴州省中部,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非常適合草莓等莓類水果的生長。2006年,貴州省園藝研究所通過常規雜交選育出黔莓一號。黔莓一號植株生長旺盛,抗逆性強,單株產量高,果實大小均勻,口感甘甜,深受消費者歡迎。傳統的小規模分散種植模式難以實現標準化管理,制約了黔莓一號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實現黔莓一號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推動黔莓一號產業快速發展,貴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自2018年起在郊區環境條件優越的地區建設了一批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標準化大棚基地,開展規模化、標準化栽培試驗[1]。下面以貴陽市667 m2標準化大棚基地為例,概括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技術要點。
1 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技術
1.1 大棚環境控制技術
1.1.1 溫濕度自動控制
黔莓一號對溫濕度條件要求較為苛刻,需要精準控制。示范基地采用鋁合金支架玻璃溫室大棚,配備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由溫濕度傳感器、數據采集傳輸終端、中控機等組成,可實時監測大棚內溫濕度變化。根據黔莓一號的生長需求,系統設定適宜的控制目標:溫度20~30 ℃,相對濕度75%~85%。與傳統方式相比,采用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的最大優勢是實現對黔莓一號生長環境的精準控制,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人工管理難度。
1.1.2 光照調節
由于夏季炎熱,光照過強會影響植株正常代謝,因此需要對光照強度進行適當調節。示范基地采用的大棚頂為陽光板結構,可將透光率調至50%,避免直射強光。同時,在棚體兩側安裝內遮陽系統,由浸漆黑色遮陽布組成。遮陽系統與溫濕度控制系統連接,根據大棚內光照監測數據,在光照超過40 000 lx時自動展開遮陽布,同時遮陽布的開合程度可根據需求進行人工調節。這一設置使得光照強度能夠合理控制在適宜水平(3.0萬~3.5萬lx),確保黔莓一號的產量和品質。
1.1.3 通風控制
保持大棚內空氣流通十分關鍵,可防止病蟲害發生并促進植株新陳代謝。示范基地大棚采用機械和自然通風相結合的模式。機械通風由兩側的排風扇提供,排風扇設有可變風量調節,并與溫濕度監控系統連接,當監測到棚內溫濕度異常時自動開啟。自然通風則由頂棚和垂直通風口提供,大棚頂棚設有120多個開啟口,通過電動開合系統控制開閉程度。當內外溫差超過5 ℃時,自動開啟部分通風口,促進空氣流通。同時,兩側設有184個遙控開合的垂直通風口,可隨時根據需要開啟。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的合理搭配,加上先進的電動控制手段,確保了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350~450 mg·kg-1的適宜水平,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5%~85%,通風量達到建議值,為黔莓一號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2]。
1.2 育苗及定植
1.2.1 育苗基質及容器選擇
黔莓一號育苗所選基質以蛭石、腐殖土、珍珠巖粉等為主,體積比為2∶2∶1。這種基質疏松、通氣性好,可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時鈣、鎂、鉀等元素的含量可滿足黔莓一號幼苗的生長需求。選用塑料插盤作為容器,170孔、深8 cm,既方便移栽,又節省成本。
1.2.2 育苗管理
黔莓一號幼苗從嫁接到移栽大棚的整個育苗期約2個月。在此期間,要保證光照充足,適時適量澆水、施肥,做好通風、病蟲害防治等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移栽前后及氣溫高時增加澆水量,肥料以速效磷鉀肥為主,促進幼苗根系和新梢生長[3]。
1.2.3 定植
黔莓一號在鋁合金支架玻璃溫室大棚內采用雙行走道單面定植模式,行間距60 cm、株間距40 cm,每667 m2定植約2 500株,采用T形固定架,藤高控制在1.6~1.8 m,利于采收管理。
1.3 肥水管理
1.3.1 施肥
在黔莓一號栽培過程中主要采用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施肥模式。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輔以速效無機肥,每667 m2施加約100 kg生物有機肥為宜。追肥從移栽后45 d開始,每隔15 d左右追施1次,滿足黔莓一號生長所需,提高其產量與品質[4]。
1.3.2 灌溉
黔莓一號大棚灌溉以微噴灌為主,根據氣候與土壤條件,實行畦灌交替的方式,每畦設2條微噴管,與地面距離15~20 cm,確保水肥合理覆蓋。每次灌水量以保證根區濕度在65%~75%為宜。同時,應合理調節灌水頻次,植株生長旺期每7~10 d定期微量灌溉1次,生育后期適當延長灌溉間隔,合理控制濕度,防止病害發生。交替畦灌可以避免局部過濕或干燥,保證根際濕度更適宜[5]。
2 效益評價
根據對667 m2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的年產值、生產成本的測算,以及投資回收期、資本利潤率等指標的評估,可以得出該生產模式具有顯著的經濟優勢。黔莓一號667 m2標準化大棚年產值可達7.5萬元,生產成本為11.7萬元,年純收益為63.3萬元,投資回收期為2年,資本利潤率為50%。考慮到貴陽市消費市場廣闊、黔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的情況,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生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選擇光照、地形、交通條件適宜的地塊建設標準化大棚基地,并大力推廣標準化栽培模式。選擇適宜的地塊建設大棚,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標準化大棚的優勢,確保黔莓一號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標準化大棚基地的建設將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黔莓一號規模化生產,為農民增效增收創造更多機會[6]。
3 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
3.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標準化大棚的各種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調試和檢修,但很多地方缺乏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設備一旦出現故障,難以快速排查和維修,影響設備正常運轉。2)缺乏具備設施工程管理、種苗培育、栽培養護、生產運營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許多技術推廣人員只具備部分理論知識,沒有實際操作和管理經驗,而大棚高新技術的引進使用和日常運維對人才要求極高。這嚴重制約了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3)標準化大棚環境相對封閉,溫濕度適宜,一旦發生病蟲害,很容易快速傳播。而現有防治手段以農藥防治為主,種植面積擴大后農藥殘留問題凸顯。4)標準化栽培帶來的規模生產需要匹配的銷售渠道,但現階段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滯后,運輸和儲存中果實損耗較大,影響生產效益。同時,區域公用商標和產品品牌打造不足,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5)當前,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主要依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缺少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設施設備、控制系統、種苗選育、栽培模型等環節創新不足,難以形成技術優勢[7]。
3.2 優化建議
1)組建大棚監控系統維護與管理服務團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不同規模的大棚提供專業的系統維護保養、調試更新服務,定期檢查傳感器參數,排查系統故障隱患。同時,建立培訓機制,舉辦培訓班,培養大棚運維管理專業人才,并發放專業操作證書,解決運維管理專業人員缺乏的難題。2)成立高效設施農業人才培養基地聯盟,選擇有基礎的高校、科研院所與大棚高標準基地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圍繞黔莓一號標準化大棚栽培全過程,設立研發工程師、種苗專家、設施工程師、智能化管理師等專業方向,采取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確保人才既具備系統理論知識,又擁有豐富的工程技能和管理經驗。3)規劃建設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主要病蟲害防治中心站,以此整合區域內的優勢企業與科研力量,開展致病機理、生態適應性和防治藥劑研發范區。中心站還應建立信息化監測預警系統,選擇典型大棚開展全程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實現病蟲害防治精準化。4)建設黔莓一號果實集散中心,配套冷藏庫、預冷設備等冷鏈硬件,整合冷藏車、冷藏箱等冷鏈運力,構建從田間到終端的完整冷鏈物流體系,最大限度保鮮延長黔莓一號的貨架期。同時,積極拓展電商等新興渠道,提供豐富多樣的銷售服務。在黔莓產業鏈聯盟的基礎上,申報建設“貴陽黔莓”區域公共品牌,制定統一的品牌識別、質量標準和包裝規范,并加大宣傳力度,重點宣傳黔莓一號的品質優勢和健康屬性,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5)成立政府引導、產業共建的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核心技術研發聯盟,引導有技術積累的科研所與高新技術企業共同組建研發團隊,圍繞設施設備、智能控制系統、速生種苗培育、生理生態調控模型等方向,集中團隊資源強力攻關。研發團隊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管理、大數據分析、虛擬仿真、多源信息融合等前沿技術手段,加速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化核心技術體系。
4 結語
黔莓一號大棚標準化栽培技術,是實現高效生產、優質高產的重要技術支撐。該技術以鋁合金玻璃溫室為載體,集成澆灌、施肥、光照、病蟲害防治等先進設施,實現環境全程控制,確保為黔莓一號提供最佳生長條件,達到設定的產量與品質目標。盡管在黔莓一號大棚標準化栽培中存在基礎設施建設、系統維護管理、采收機械化、儲運等方面的問題,但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來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最終促進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規模化發展。未來,隨著設施設備智能化、環境控制精準化和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不斷優化升級,標準化大棚黔莓一號生產將持續提質增效,產業鏈將更加完善,市場影響力將日益提升,將推動黔莓一號產業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霈霖,王天文,喬榮,等.草莓新品種黔莓一號、黔莓二號的特征特性及比較[J].種子,2015,34(1):104-105.
[2] 杜林,樊瑩,張立,等.貴州省冬季草莓授粉蜂群管理技術[J].中國蜂業,2022,73(4):31-32.
[3] 蘇芝仙,胡洪兵,劉群英,等.大棚草莓光氣肥吸收規律及栽培措施[J].四川農業科技,2023(6):30-32.
[4] 李忠明.大棚草莓高產高效種植關鍵技術分析[J].時代農機,2019,46(11):132-133.
[5] 隋穎光.大棚草莓高產高效種植關鍵技術分析[J].果農之友,2023(9):32-34.
[6] 吉沐祥,李國平,楊敬輝,等.江蘇省大棚草莓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技術創新[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2):58-60.
[7] 黃樂成,陳玉華.大棚草莓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19):33-3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