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信息化發展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在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為推動淮安市基層農業數字化、信息化轉型,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基于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深入剖析了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不足、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不足、數據共享利用機制不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脆弱等問題,并提出了大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經營主體信息技能培訓、完善數據共享利用機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等對策。
關鍵詞 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江蘇省淮安市
中圖分類號:F327;F4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46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江蘇省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將直接帶動該地區乃至全國的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的增長。筆者在分析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剖析了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淮安市乃至全國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借鑒。
1 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淮安市作為江蘇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底,淮安市農村互聯網用戶規模達451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100%,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同時,近年來淮安市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設施農業、畜牧業標準化率分別達92%、85%[1]。此外,淮安市大力發展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目前淮安市所有種植大戶和養殖場已實現產品全程溯源,大幅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梢钥闯?,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然而,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仍存在不足,如基層農業網絡連接仍較為薄弱、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應用不足、農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等。更為關鍵的是,隨著農業信息系統日益復雜,網絡與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加大,防范體系亟待加強,這些因素共同制約了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
2 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不足
淮安市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糧食產區,基層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對于實現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當前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網絡設施覆蓋不足問題突出。1)5G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在農村地區的建設還較為緩慢,部分農村地區4G網絡信號也不穩定,導致農業生產現場圖像、視頻等數據難以高速傳輸,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發展。2)淮安市大部分鄉鎮并未建成高速光纖網絡,農戶寬帶入戶率不足30%,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互聯網的連接質量與速度[2]。而在種植、養殖與農產品交易等環節,很多精細化管理都需要高清圖像與產品信息的快速交互,網絡瓶頸問題直接制約了基層農業信息化轉型。
2.2 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不足
在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不足是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具體來說,淮安市大部分農戶、種植大戶及養殖場主對信息技術應用了解不足,無法運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生產效率。例如,很多種植大戶無法利用農業數據平臺針對不同作物品種、不同地塊制訂精準的施肥灌溉方案,只能依賴經驗指導生產,導致肥料浪費嚴重且作物產量難以提高。再如,淮安市許多養殖場主也缺乏利用傳感器、環境控制系統優化養殖環境的技能,無法達到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養殖目標,難以提高養殖效率。
2.3 數據共享利用機制不完善
在淮安市基層農業生產中,種植、養殖等各類操作主體普遍存在數據孤島現象,無法建立統一開放的農業大數據平臺。具體來說,目前淮安市絕大部分種植大戶和養殖場都建立了自身的生產管理系統,用于收集處理生產運營數據。但這些系統互不兼容,數據格式不同,無法匯總分析。此外,政府部門數據與種植大戶和養殖場數據處于隔離狀態。例如,淮安市農業農村局掌握的土壤測試報告、氣象站觀測數據很難與種植大戶的實際生產數據關聯分析,無法指導精準化生產[2]??梢钥闯?,農業生產數據共享與協同利用機制不健全,不僅導致政府無法及時了解基層農業生產動態,制定科學政策,也嚴重制約了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的發展。
2.4 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脆弱
在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網絡與數據安全防護體系脆弱問題也日益凸顯。隨著基層農業生產管理系統網絡化程度的提高,網絡安全隱患也在增多。具體而言,淮安市部分種植大戶使用的施肥灌溉控制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易受到黑客攻擊,導致自動化設備失控,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一旦農產品溯源系統被攻擊,消費者將難以區分真偽農產品,損害市場信任,影響品牌形象??梢钥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脆弱不僅影響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也關系到消費者權益和淮安市農產品市場信任度。
3 對策
3.1 大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為解決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網絡設施覆蓋不足的問題,需要從政策支持、投入保障、載體建設3個方面著手,大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3]。1)在政策支持方面,淮安市政府應出臺扶持政策,在財政補貼、用地審批、稅收返還等方面給予電信企業及相關市場主體明確支持,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合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2)在投入保障方面,淮安市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電信企業利用自有資金增設5G基站、光纖寬帶接入點,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可利用集體經濟收入改善通信網絡質量。3)在載體建設方面,淮安市應促進村級寬帶專網建設,確保農戶寬帶入戶率在90%以上,5G網絡全面覆蓋種養大戶、農產品交易市場等區域。通過實施上述綜合舉措,可基本解決當前淮安市基層農業領域網絡連接質量不高、網絡數據交互能力弱的問題,為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
3.2 廣泛開展經營主體信息技能培訓
為應對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進程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從政府主導、社會積極參與、培訓內容系統化、培訓方式多樣化4個方面著力,廣泛開展信息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1)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技能培訓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淮安市每年可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開展各類面向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信息技能培訓班,制定明確的培訓規劃,重點圍繞精準施肥、無人機噴灑、設施環境智能監控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展開培訓,并開設豐富的網絡在線課程,建立專題網站,形成完備的信息技能學習體系[4]。2)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建立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及高校支持的信息技能培訓網絡。其中,技術骨干由高校提供,培訓師資由龍頭企業培養,形成產學研協作的信息技能培訓模式。3)信息技能培訓內容要系統化和標準化,制訂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大綱,并配套開發標準化培訓教材,確保技能培訓的系統性。同時,選擇部分信息化程度高的種植基地或養殖基地打造成實訓基地,用于新技術、新設備的示范操作培訓。4)在信息技能培訓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多種形式并舉,如開設信息技能培訓夜校,實行彈性培訓時間;建立遠程網絡培訓系統,便于學員自主選擇學習進度;開發移動學習APP,使學員可以在碎片時間通過手機自主學習等[5]。通過實施上述舉措,有望實現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助力淮安市全面推進基層農業信息化。
3.3 完善數據共享利用機制
為解決淮安市基層農業生產中數據共享與協同利用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需要構建統一開放的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跨主體和跨層級的數據有效融合應用。1)在頂層設計上,由淮安市政府牽頭,會同農業農村局、大數據管理局等部門編制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實現省、市、縣三級農業大數據中心全面建成聯通,種植、養殖及農產品交易數據互聯互通的階段性目標。2)在標準規范制定上,由淮安市農業農村局會同標準化主管部門,制定農業數據目錄與數據集成接口技術規范,并配套農業應用軟件開發接口,支持第三方開發即插即用。同時,制定農業大數據安全管理及使用規范,對入庫數據實施審核,保證質量。3)在建設實施上,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的模式,遴選5家數字農業企業作為平臺運營方,政府給予建設補貼并進行考核,企業按標準開發行業應用軟件并進行市場化運營。軟件類別包括氣候-土壤分析系統、種養管理決策系統、溯源追蹤系統等,覆蓋種植、養殖等多個領域。4)在支持服務上,建立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淮安市已有的各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查詢、關系關聯分析、模型建模等服務,支撐科學決策;建立市場服務購買平臺,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按使用時長付費獲取所需應用軟件和增值服務。通過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開放共享的農業大數據體系,實現農業生產全要素數據有效融合利用,使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3.4 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為全面加強淮安市基層農業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需要從以下2個方面著力。1)完善頂層網絡安全制度體系。淮安市有關部門要會同公安、工信等部門,制定淮安市農業網絡安全管理條例,并配套制定實施細則與操作指南,將淮安市所有農業系統和從業主體納入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體系,同時建立網絡安全責任追究制度,一旦發生網絡安全事故,依法追責相關單位和個人。2)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基礎設施建設?;窗彩袘ㄔO市、縣級農業網絡安全防護中心,負責對應區域的農業網絡監測預警工作。防護中心配置高性能防火墻、入侵檢測設備、網絡病毒監測系統等,并配備專職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保障系統高效運轉。縣級中心要定期對轄區的農業信息系統進行漏洞掃描評估,識別網絡風險。市級中心建立專家預警機制,依掃描結果及時評估風險等級,分級預警。各級中心還要每年組織1~2次網絡攻防演練,提升網絡安全監測和預警水平。通過實施上述綜合舉措,全面提升淮安市基層農業網絡安全防護水平,為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4 結語
數字化浪潮正在驅動農業的深刻變革,農業信息化已成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引擎。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分析現狀,深入剖析了當前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不足、經營主體信息技能應用能力不足、數據共享利用機制不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脆弱等問題,并提出了大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經營主體信息技能培訓、完善數據共享利用機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等相應對策。通過多措并舉,不僅有利于推動淮安市基層農業信息化發展,也將為我國其他糧食主產區推進基層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值得借鑒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 孫瑾.農業信息化帶動基層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山西農經,2022(6):63-65.
[2] 魏杰,張豪杰,吳傳萬,等.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種業研發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22,41(1):13-15.
[3] 李霞,查學東,王慧.淮安市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2(4):262-264.
[4] 左文東.江蘇淮安:著力擦“靚”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J].農產品市場周刊,2023(15):28-29.
[5] 崔寶慧,沈霞.鄉村振興背景下淮安市新型農民培訓現狀與存在問題的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3,29(3):61-6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