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貴州省畢節市地處喀斯特山區,雖然森林資源豐富,但火災隱患重重。保護好森林資源,對于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為給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以畢節市森林防火現狀及火災撲救風險為切入點,分析了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管理體制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民眾防火意識;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專業撲救隊伍等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森林火災;風險管理;應急救援;貴州省畢節市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73
森林在維系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變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災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造成了巨大威脅。貴州省畢節市地處喀斯特山區,林地資源豐富,但常年發生森林火災。制訂科學有效的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對策,對于畢節市生態文明建設、林業可持續發展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1 畢節市森林防火現狀
1.1 森林資源概況
畢節市位于黔北地區,以喀斯特巖溶地形為主,境內重巒疊嶂,溪澗縱橫。畢節市現有森林面積超161.07萬hm2,森林覆蓋率約60%,森林蓄積量超6 210萬m3;林地資源極為豐富,既有國有林場的人工用材林,也有大面積的天然次生林和闊葉林。森林資源不僅是當地重要的生態屏障,在加強水土保持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當地林產品加工業和森林旅游業的重要資源基礎[1]。
1.2 森林防火隊伍和設施建設情況
1)畢節市主要撲火力量為護林員,共有36 267名
護林員擔負起巡山護林和火源管控的重任。他們由林業部門統一管理,聘用、考核及工資發放均由林業系統負責。此外,七星關、百里杜鵑名勝區等地區分別組建了40余人和60余人的半專業撲火隊伍,但整體來看專業撲火隊伍嚴重缺乏。2)在防火設施建設方面,畢節市實施三期森林防火專項工程。目前,第三期工程已接近尾聲,在瞭望塔、防火巡邏車、視頻監控、防滅火物資等硬件設施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一些二手設備及早期建設的防火設施由于年久失修,功能已大打折扣。此外,近年來隨著生態修復力度加大,畢節市林區面積逐年擴大,原有的通信設施、護林站點、防火隔離帶等建設已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尤其在一些偏遠地區,通信盲區、林地缺乏防火隔離帶等問題普遍存在,給撲火救援工作帶來諸多阻力。
1.3 森林防火措施和成效
為了有效應對畢節市森林火災風險,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1)畢節市加快了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合理規劃并建設了重點林區防火隔離帶,以滿足林產品生產、森林景觀保護和防火通道設置等多重需求。2)畢節市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的優勢,調動大量生態護林員,加強對林區的日常巡護和火源管控,為防范森林火災奠定了基礎。3)畢節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要求各級部門和鄉村干部認真落實防火部署,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嚴格開展防火檢查,堅決杜絕火種入山入林。
2 畢節市森林火災風險分析
2.1 自然環境因素導致的風險
畢節市干旱少雨,森林枯落物層厚重,草木含水率較低,極易引發林火蔓延。同時,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畢節市遭遇的高溫干旱天氣明顯增多,使得林區火險等級持續處于高位,火災發生概率大幅度攀升。據統計,畢節市年均最高氣溫達36 ℃,連陰雨日數僅20 d左右,林火高發期可長達4~5個月。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狀況為林火發生制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畢節市林木樹種以松柏類為主,郁閉度低,林下枯枝落葉多,灌木雜草叢生,一旦發生火情,極易導致火勢蔓延[2]。
2.2 社會活動因素導致的風險
人為活動無疑是引發森林火災的重要社會因素。畢節市人口密集,居民生產生活方式較為傳統,節慶活動頻繁,如上墳焚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等民俗習慣極易引發林區火災。此外,部分民眾防火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火常識,存在違規野外用火、亂扔煙蒂等不當行為,給林區安全埋下隱患。部分基層政府職能部門和干部民眾重視程度不夠,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火源管控和防火宣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部分農村地區生產條件落后,仍存在焚燒農業廢棄物、燒荒種地等行為,一旦失火極有可能釀成重大火災事故。
3 畢節市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地方財政投入不足
畢節市地形地勢復雜,經濟相對落后,財政收入有限。當地政府在森林防火工作上的投入力度不足是制約畢節市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財政投入匱乏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近年來,雖然畢節市在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上有所加強,但由于資金短缺,仍存在諸多不足。財政緊缺也制約了專業防火隊伍的組建。由于采購專業裝備、建設訓練基地、支付工資等,建設一支固定編制、專職培訓的森林消防隊伍無疑需要大量經費投入。此外,財政匱乏影響了森林防火的其他工作環節,如無法充分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導致大部分山區居民防火意識淡薄;難以保障護林員等基層力量的工資待遇,影響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執行力度等[3]。
3.2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畢節市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存在諸多缺陷。應急管理部門雖承擔綜合協調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災害調查和救援統籌等職責,但在具體實施層面仍缺乏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和執行細則,管理措施存在盲區。林業部門組織編制防火規劃、開展巡護防火和宣傳教育等基礎性工作時,缺少應急部門的專業指導和協調配合,防火舉措的系統性和針對性不足。此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緩慢,職責分工不明確、協調機制不暢通、工作力量分散等問題時有發生。
3.3 民眾防火意識淡薄
畢節市人口基數龐大,人員構成復雜多元。由于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當地民眾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部分民眾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危害性認識不足。生產生活方式延續了傳統習慣,如上墳焚香、節慶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時有發生,加之老年人普遍未接受過系統的防火教育,易忽視火種入林的風險隱患。當地少數民族分布廣泛,語言文化習俗存在一定差異,防火宣傳教育工作覆蓋面有限,導致部分邊遠地區民眾森林防火意識淡薄。同時,由于經濟欠發達,基層干部對防火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切實將防火重要性有效傳達給民眾。
3.4 專業撲救隊伍缺乏
目前,畢節市專業火災撲救力量薄弱。應對森林火災不僅需要專業的裝備和物資,還需要訓練有素、熟悉地形的專業撲救人員。臨時召集的民眾撲火隊或鄉村工作人員缺乏系統培訓和實戰經驗,面對大規模森林火災時往往難以高效有序開展滅火救援,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專業撲救隊伍建設滯后,無疑加大了畢節市森林火災的防控難度,增加了重大災害的發生風險。此外,專業撲救隊伍的缺失直接影響當地森林防火巡護、火源管控和火情預警預報等工作的開展。
4 畢節市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對策
4.1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畢節市提高森林火災撲救能力的關鍵舉措。1)地方政府應當增加森林防火經費投入,將森林防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逐年增長的同時保證支出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積極爭取上級政府撥款,多方籌集資金,確保森林防火工作有資金保障。政府需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保證資金用于改善基層防火條件、配置先進滅火設備,而非被濫用或挪作他用。2)加快推進防火設施建設步伐。結合當地實際,科學規劃林區防火隔離帶、視頻監控系統等設施的建設;對現有老舊設施進行修繕更新,提高使用效率。此外,加強應急通信保障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內容[4]。3)可利用先進技術如衛星通信、無人機等手段,消除林區通信盲區,確保火情信息實時高效上傳傳遞;建設集防火值守、火情接警、調度指揮等功能于一體的應急指揮中心,提升火災應急響應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4.2 健全管理體制機制,明確職責分工
建立科學完善的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體制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是提升畢節市森林火災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的重中之重。應急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在監測預警、風險研判、救援指揮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切實承擔起綜合協調的主體責任。林業主管部門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主力軍,要積極履行編制防火規劃、開展巡護防火、消除火源隱患、推進宣傳教育等重點工作職責。還需強化縣鄉兩級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屬地管理責任,讓鄉鎮黨委政府及村級組織充分發揮火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進一步壓實各級領導干部的防火工作責任,區分不同層級的分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森林防火工作格局。同時,鼓勵引導護林員、造林工人等基層力量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責任意識。此外,完善森林防火聯防聯控機制是當務之急。應急、氣象、林業、消防等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暢通聯系渠道,實現監測預警的無縫對接。在森林防火宣傳、巡護管控、應急撲救等重點環節密切配合,形成防患于未然、遇事果斷應對的良性循環。
4.3 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民眾防火意識
畢節市開展針對性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勢在必行。充分發揮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主導作用,整合資源,制訂系統的宣傳計劃。在火災高發期,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防火手冊、懸掛橫幅標語等形式,在城鄉社區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現代傳播渠道,擴大宣傳覆蓋面;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學生的防火教育。同時,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實戰演練,讓居民牢固樹立防火意識。充分調動基層力量,發揮村委會、村民小組的作用[5]。定期召開大會,由村干部向村民講解防火知識,宣講相關法律法規;發動村民志愿者,組建宣傳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祭祀場所等重點區域生動形象地宣講防火要領。此外,村民小組應加強自身建設,動員社區力量,及時排查整治火災隱患,筑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針對不同群體特點,有的放矢開展分眾化培訓。例如,對林農等重點人群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普及森林防火知識,加強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訓;對遠離城鎮的偏遠山村居民,因地制宜、循循善誘,尊重習俗傳統,科學規范祭祀等活動。
4.4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專業撲救隊伍
畢節市應當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充分整合現役消防救援隊伍、武警森林部隊、林業有關人員等力量,制訂切實可行的聯勤聯訓方案,提高多方協同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應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圍繞重點林區和火災高發區域,新建一批專業撲救隊伍,配備先進的裝備和設施。在專業隊伍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制度設計和人員培養。建立扎實的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應急救援技能培訓,使隊員熟練掌握撲救知識和實戰經驗。完善隊伍管理機制,健全職業保障體系,為隊員提供優厚的待遇和成長空間,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暢通民間力量參與渠道,鼓勵社會團體和志愿者加入應急撲救行列,形成整體合力。在隊伍建設過程中,應當重視地方特色,將當地熟悉山林路況的林農等納入隊伍,以提高撲救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吸收先進理念和新興技術,不斷增強隊伍的綜合素質。
5 結語
畢節市森林資源豐富,但由于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森林火災撲救風險較高。加強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對于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當地生態環境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畢節市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體制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公眾防火意識;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專業撲救隊伍,從而全面提升森林火災撲救能力和防災減災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高發興.新形勢下科學撲救森林火災探析[J].森林防火,2023,41(4):107-109.
[2] 楊茂聰.關于森林火災撲救風險管理問題的探討與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82-84.
[3] 付開萍,成松,王芳.畢節市森林防火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南方農業,2021,15(8):92-93.
[4] 盧唐.森林火災撲救技術與風險管理探討[J].綠色科技,2018(3):199-200.
[5] 武春榮.淺談森林火災預警體系構建[J].消防界(電子版),2018,4(21):56-5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