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壁畫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從敦煌莫高窟里的佛教故事,到魏晉南北朝的飛天神仙,再到宋元明清的山水人物,中國壁畫呈現出豐富的時代特征與文化融合特點,它獨特的表現手法、用色、布局及深層次的內涵,深刻地影響著后代的藝術創作。特別是將其應用于油畫創作,可為藝術表現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關鍵詞:中國壁畫;油畫創作;藝術融合
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今天,將中國壁畫與西方油畫技法相結合,不僅是藝術形式上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這是一種跨文化的藝術實踐,可為油畫創作注入新的活力,創新油畫的表現手法,豐富油畫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壁畫元素運用到油畫創作中,是探索中西藝術融合道路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在油畫創作中融入中國壁畫元素是當前相關領域的熱議話題。
一、中國壁畫元素概述
中國壁畫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文化興衰的重要見證,它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從古代到現代,隨著文化的發展,中國壁畫經歷了由表現單純的圖騰到表現復雜故事情節的發展,其內容豐富,涉及宗教、歷史、哲學、民俗等各個層面,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與審美理念的重要材料。就內容而言,中國古代壁畫以宗教、神話等題材為主,其中以佛教壁畫最為常見。此類壁畫以佛教起源、佛教故事及菩薩羅漢等為題材,表現了佛教思想。我國的甘肅敦煌莫高窟、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云岡石窟等,均為以表現佛教壁畫為主的著名石窟,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宗教內涵而震驚世界[1]。
中國壁畫無論在形式還是風格上都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早期的壁畫以線描為主,線條流暢,簡練有力。在漫長的歲月中,畫家們逐漸掌握了色彩、明暗對比等較為復雜的表現手法,提升了壁畫的表現力。在色彩上,古代畫家善于利用自然色彩,以對比、協調的色彩搭配來創造豐富的視覺效果。在表現手法方面,古代壁畫家也不斷探索,由最初的單角度發展到后來的多角度、多層次表現,加強了空間縱深感,也增強了作品的立體感與動感。可以說,中國古代壁畫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記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珍貴遺產。
二、中國壁畫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一)色彩運用
中國壁畫中的色彩,不只是單純地表現顏色的飽和度與亮度,其所蘊含的文化與歷史內涵也是重要的表現內容。如中國壁畫常用赭石色來表現熱情、力量和尊嚴,青綠色則是生命、和平和希望的象征。這些傳統色彩的運用,不但增強了油畫的視覺沖擊力,還賦予了油畫豐富的文化韻味。
將中國壁畫色彩融入油畫創作中,必須先對傳統色彩所蘊含的象征意義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研究。把這些色彩運用到油畫創作中,除了要關注色彩本身的和諧之外,還要對其所蘊含的象征意義有更深的認識,如:赭石色可用于表現歷史主題中的皇帝、將軍等,以突出他們的權勢與威嚴;青綠色可以用來表現山水畫的生機盎然,也可以用來描繪太平盛世,傳達和平與希望[2]。將中國壁畫色彩應用于油畫創作中時,要注意色彩間的搭配,以使畫面更具視覺沖擊力。例如,紅和綠的搭配,不僅可以形成較強的對比,增強畫面的張力,而且可以在對比中把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感情表達得更加清楚。另外,可以利用顏色的漸變、過渡,使畫面層次更豐富,更有立體感。
想在油畫創作中恰當地運用中國壁畫色彩,不僅要對色彩有較深的認識與把握,更需要不斷地實踐與探索。藝術家可嘗試與油畫技法相結合,例如濕畫法、干畫法等,以獲得更獨特、新穎的視覺效果。用濕畫法可使色彩間的過渡更自然、更平滑,用干畫法則可使畫面更具質感。
(二)線條表達
中國壁畫中的線變化多端,且粗細不一的線條能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效果。例如,以粗筆進行大面積涂抹或形態勾勒,可加強畫面的力量感,以細線進行描繪,可以展現精細的質感與美感。粗細相間的線條處理,既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又賦予了作品一種力量感和美感并存的獨特韻味。中國壁畫線條流暢,與其曲線的運用有很大關系,在油畫創作中,畫家可借鑒此點,以連續、流暢的線條建構形體與空間,加強動態與節奏感。例如,在描繪風景、人物服裝時,適當添加平滑的曲線,既能增強畫面的動感,又能表現織物的輕盈、柔軟、飄逸。另外,曲線的使用能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吸引,讓畫面自然流暢,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線與色在中國壁畫中常常是互為補充的,油畫創作在借鑒中國壁畫中的線條時,還應考慮線、色的結合,以加強作品的表現力??梢跃€條為基礎,采用漸變顏色,增加層次、景深,使畫面更豐富、立體。例如當主體線條勾勒完畢后,可在其一側增加漸變顏色,以達到光影效果,增強形體的立體感。此外,還可利用對比色來突出線條的動感,讓畫面更有張力,更有視覺沖擊力。
線條在中國壁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油畫創作中,畫家們可借鑒此點,運用線條引導構圖,加強結構感。通過把握線的方向與布局,營造出一種均衡和諧的畫面效果,并突出畫面的焦點與視覺重心。例如,用弧線、斜線來增強畫面的動感,用直線和水平線來增強畫面的穩定性與平衡感。同時線還能起到視覺導向作用,可以把人的視線吸引到畫面的焦點上,增強畫面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三)構圖理念
中國壁畫層次豐富,常以遠近、大小、高低對不同元素進行排列與組合,營造出一種縱深感與空間感。在油畫創作中,可將畫面分為前、中、后景。在前景部分,可安排一些細節豐富、色彩鮮艷的元素,以吸引觀眾的注意;中景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空間,需要精心布置才能體現主題內容;后景可用模糊的手法,營造出一種空間感。這種層次分明的構圖方式,不但能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而且可給人一種和諧統一之美。
中國壁畫的布局看似隨意,往往卻蘊含著豐富的巧思,將此點應用于油畫創作,對畫家的構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例如,可以巧妙地安排人物、風景和建筑等要素,使每個要素在畫面中占據合適的位置,不會顯得擁擠,也不會顯得太空,這樣的布局,不僅能表現出畫面的動感之美,同時又不失平靜與和諧,可使整幅畫富有節奏感和平衡感。在具體操作上,油畫藝術家可運用金字塔結構,將畫面中的主要元素有序排列,這樣的結構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導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自然地聚焦在畫面的中心,然后再逐漸擴散到整個畫面。可以將最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在它的周圍,則用較小的元素或較柔和的顏色加以襯托,從而產生由內而外的視覺漫射效果。
(四)光影處理
中國壁畫在光影處理方面,往往并不追求真實的光影效果,而更多地關注光影的運用,以表現特定的情緒與氛圍,這對油畫創作有很大的啟發。在油畫創作中,畫家可以借鑒這一手法,以對光與影的把握傳達作品的情感基調。例如,在描繪溫馨的家庭情景時,可采用仿壁畫的暖色調、柔和的光影效果,由此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氣氛。中國壁畫對光影的處理還有一種巧妙的手法,即對比與過渡,在壁畫中,為了突出某一細節,常采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并采用平滑的過渡手法,使畫面更有層次感。油畫家可以借鑒這一手法,在創作時對明暗對比進行調整,以突出主題、豐富細節。例如,在歷史題材的油畫作品中,可強化明暗對比,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飾等細節,增強其表現力。中國壁畫中的光影運用,與傳統陰陽、五行觀念也密切相關,可以表現出大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在油畫創作中,可以借鑒這一理念,對光影進行合理安排,從而表現動靜結合、陰陽調和之美[4]。以自然風景為例,利用光與影的變化表現四季的更替,不僅表現出大自然的動態之美,而且體現出陰陽相互轉變、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
(五)象征性符號
象征性符號是中國壁畫與油畫創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傳達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又能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這些符號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累,經過藝術家們的精心加工,已成為一件藝術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象征性符號在中國的壁畫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除龍、鳳外,還有竹、牡丹、桃等,它們都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味。其中,龍鳳是力量、祥瑞的象征,蓮花是純潔的象征,祥云、瑞獸是吉祥、祥和的象征。這些標志既美觀,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將中國壁畫中的象征性符號運用到油畫創作中,能夠賦予油畫新的面貌與文化內涵。如描繪自然風光時,可將祥云和荷花等元素融入其中,使畫面更生動,更富有詩意;在表現人物肖像時,可將龍鳳圖案運用于背景或細部,以體現人物的尊貴與不凡。這種跨文化符號的使用,不但豐富了作品的視覺效果,而且增強了作品的情感表達與文化底蘊。
(六)人物描繪
在中國壁畫中,從飛天到仕女,無不表現出極高的藝術修養和細致的形體特征,如敦煌壁畫所描繪的飛天人物,衣裝飄逸,發髻纖巧,讓人賞心悅目。在油畫創作中,可以模仿這種細節的處理,比如用細致的筆觸去描繪人lqi4Pew0yCO51BEF5PKlTAO2PEYqeMWfw4GkKXtOer4=物的服飾肌理、面部表情,讓畫面中的人物有立體感、動感。中國壁畫的一大特色就是姿態自然、流暢,如唐代壁畫中的人物,姿態各異,神態從容,富有動感之美。要想把這一特點融入油畫創作中,就要對人體結構有深刻的認識。另外,通過觀察和分析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掌握人物造型的技巧,傳達人物內心的情感。油畫家在創作人物畫時,可借鑒壁畫的技法,以眼神、嘴角等細微的變化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對情感實現細致捕捉,從而極大地增強作品的表現力。飛天是佛教藝術的重要意象之一,它象征著自由與精神的升華。飛天服飾華美,線條流暢,尤以綢帶飄逸、體態輕盈而著稱。在油畫創作中,可以用精細的筆觸去再現這類服裝的質地與動態。如用薄涂法表現衣服的透明感、層次感,或用干刷技術畫出發髻、小飾物,使人物形象更逼真。《仕女圖》所描繪的人物形象多為端莊典雅的仕女,其體態、神態富有古典美,亦富有生活氣息。在油畫創作中,可以借鑒這一經典美的表達方式,通過細致刻畫人物的姿態、表情,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如在光影處理上,可以把人的皮膚肌理等細節處理出來,使人的形象更立體、生動,同時還能通過眼神、嘴角等細微的細節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感情,使作品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七)故事敘述
中國的壁畫中會表現宮闕、山川、市井等內容,但其并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而是故事發生的空間載體。要想將這樣的場景引入油畫創作中,需要對其進行現代化詮釋。敦煌壁畫具有鮮明的色彩、流暢的線條以及豐富的故事及社會生活場景,是我國傳統壁畫中的典型代表。敦煌壁畫較多取材于佛教故事,并融入了許多社會生活元素。油畫家們可以深入挖掘壁畫背后的故事,并把它們和現代生活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歷史厚重感和現代美學特征的油畫作品。
中國壁畫家在細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管是人物的服飾、神態,還是器物的質地,都力求精細逼真。將這一特點融入油畫創作中,可使作品更具吸引力。相關文獻中提到,唐代壁畫中人物衣紋、衣帶的描繪已達到極繁、極精的地步,其中不乏反映當時社會、文化、審美趨向的因素。對油畫家來說,用現代油畫的技法對這些細節進行重新詮釋,可使其具有歷史傳承性和現代創造性。
中國壁畫的情節表現多采用連環漫畫式的敘述手法,這在油畫創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油畫創作中運用漫畫式的敘述手法,能有效地增強作品的敘事性與視覺性。創作者可選取跨越古今的題材,如歲月輪回、人生流轉等,再借鑒壁畫敘述手法,以一系列畫面將同一主題在不同時間與空間中的變遷展現出來。這種跨時空的敘事策略,既能展現豐富的故事情節,又能給觀眾帶來視覺與精神上的共鳴。
三、結語
將中國壁畫元素運用到油畫創作中,不僅僅是藝術的融合,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傳承。在油畫創作中融入中國壁畫流暢的線條、鮮明的色彩、宏大的構圖、深刻的寓意,可創造出一種在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展現出油畫獨特魅力的新的視覺語言。這樣一種跨文化的藝術實踐,不但能豐富世界藝術的多樣性,而且可為中西藝術的交流和融合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未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化,這類跨界藝術創作必將實現更大范圍的拓展,對于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進人類文化的共同繁榮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丹.從油畫到壁畫《紅星照耀中國》大型馬賽克鑲嵌壁畫制作中的語言轉化[J].新美術,2023(5):212-224.
[2]詹佳慧.敦煌壁畫對當代中國油畫創作的啟示[J].中國民族博覽,2022(23):159-161,165.
[3]唐詩堯.傳統藝術形式分析為油畫語言轉變帶來的啟示:以敦煌壁畫為例[J].美與時代(中),2021(1):20-22.
[4]趙靜.敦煌壁畫對油畫創作《時空對話》的啟示[J].藝術科技,2019(10):125.
作者簡介:
庫偉鵬,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