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惲壽平和蔣廷錫均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杰出的花鳥畫家。惲壽平的花鳥畫題材豐富多變,格調清新雅致,技法創新獨特;蔣廷錫的花鳥畫繼承了五代徐熙、黃筌的工筆傳統,很多畫作的表現細膩入微,在清初宮廷畫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盡管兩人在藝術風格上存在一些差異,但他們的作品都深刻而真切地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追求的自然、虛靜、高逸的審美理念。
關鍵詞:惲壽平;蔣廷錫;花鳥畫;審美價值
惲壽平和蔣廷錫皆是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名的畫家,他們共同為清初花鳥畫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其中,作為“清初六家”之一的惲壽平,為沒骨花鳥畫的發展和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獻。惲壽平的花鳥畫格調清新雅致,技法新穎獨特,體現了儒家的中和理念和佛家出塵的思想。蔣廷錫則被視為清初宮廷花鳥畫風格中的“掌權派”,受社會思想和皇家審美的限制,其細膩的工筆花鳥畫作品深受康熙、雍正等皇帝的青睞,對當時的花鳥畫和后世畫派產生了廣泛影響。盡管兩人在繪畫風格上存在顯著差異,但他們的作品都展現了中國傳統繪畫追求的自然、虛靜、高逸等審美理念,在中國繪畫史上尤其是花鳥畫發展方面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惲壽平花鳥畫的藝術特色與審美價值
惲壽平作為明末清初最負盛名的花鳥畫大家之一,其藝術成就為后世所公認[1]。從其花鳥畫作品來看,惲壽平的藝術創作主要呈現出如下特色:
(一)題材涉及廣泛
通覽惲壽平作品,不僅有傳統的梅蘭竹菊,還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果蔬花卉,如青菜、南瓜、竹筍等。他的作品中既有荷花、牡丹、牽?;ǖ雀黝惢ɑ?,也有各種水果[2]。例如《雙清圖》,惲壽平巧妙地借助花青逐層上色,展現了枝繁葉茂的梅樹,并融合了徐崇嗣、趙孟堅、揚無咎的畫法,塑造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惲壽平在描繪同一種花卉時,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使作品富于變化。例如他的《甌香館寫生冊》中的一系列作品就展現了幾種不同風格的沒骨花鳥畫,這種題材廣泛、形式多變的特點,體現了惲壽平對自然萬物的細致觀察和豐富理解。
(二)格調清新雅致,追求天然之美
惲壽平的花鳥畫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格調清新雅致,能給人一種清風拂面的自然之美[3]。例如他的《百花圖卷》,描繪了各種花卉在青翠的枝葉中盛放,色彩艷麗卻不顯俗艷,充滿了清逸脫俗的氣韻。又如《桃花圖》,繪有一花團錦簇的折枝桃花斜入畫面,該畫作筆法輕快疏秀,設色淡雅清麗,充分體現了以沒骨法點染物象的獨特魅力,不僅表現出花之媚、葉之柔,同時表現出作品意境中特有的詩意和韻味。這種清新脫俗的格調,正契合了惲壽平中和、虛靜的美學追求。
(三)技法創新,追求“不似之似”
惲壽平在花鳥畫創作中展現了卓越的技法創新能力。例如《九蘭圖》,惲壽平在光感處理上的獨特手法令作品整體用色明亮生動,并有分寸地使用水暈的方法,使色與水渾然一體,達到“曲盡造物之妙”的效果。蘭花纖弱卻不失風骨,高低錯落,飽滿晶瑩,蒼秀挺拔,惲壽平用一種大特寫式的手法描繪花的繁茂,架構出一種有氣勢、有意蘊的布局。再如他的《花卉圖冊》,共八開,畫法高超,每開自題詩句以體現心性品格。該畫描繪了白牡丹、紅杏花、蝴蝶花等多種花卉[4]。獨特技法的運用,使惲壽平的花鳥畫作品在色彩和肌理上都呈現出獨特的韻味,既保持了花卉的本真特征,又體現了畫家的主觀情調與審美追求。
正是惲壽平的大膽表現和獨特的藝術追求,使其花鳥畫富于變化。一方面,他追求花卉本身的自然美,通過技法的創新表達了對天然的向往[5];另一方面,作品中流露出的超越塵俗、淡然自適的情懷,體現了他對虛靜和高逸境界的追求??梢哉f,惲壽平的花鳥畫不僅在造型藝術上達到了高超的成就,在思想內涵上也展示出中國傳統繪畫所追求的審美境界。
二、蔣廷錫花鳥畫的藝術特色與審美價值
(一)承繼徐、黃一脈,工筆細膩
蔣廷錫的花鳥畫主要體現了工筆細膩的特點,這種技法不僅使作品在造型上顯得精致,而且在表現色彩方面也達到了高超的水平。例如他的《塞外花卉圖》,通過折枝花卉間位置的高低錯落、墨與色濃淡深淺的變化,以及精細的勾描、均整的設色等,巧妙地將本是各自獨立、不相連貫的物象有機地結合成富有節奏感的整體??梢哉f,他的花鳥畫作品很好地承續了徐熙、黃筌等先賢的傳統,在技法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二)融合文人筆墨韻味,追求莊重典雅
蔣廷錫的花鳥畫不僅在技法上繼承傳統,在審美追求上也體現了濃郁的文人氣息。例如他的《芙蓉鷺鷥圖》,對不同的物象施以不同的筆法:芙蓉花、葉以沒骨法寫意而成,墨氣淋漓灑脫;鷺鷥以白描勾出,線條勻整流暢,筆致細膩工整。這種精細與粗放相呼應的筆法代表了蔣氏工寫結合的花鳥畫風。又如《梅竹圖》,將本是各自獨立、不相連貫的梅與竹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梅花以墨筆圈線為瓣,線條細勁圓潤,顯現出其“暗香浮動”的詩意;竹葉以潤墨闊筆直接暈染,顯現出其高標清韻的格致和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6]。
蔣廷錫的作品往往注重構圖的嚴整性、筆墨的沉穩莊重和色彩的典雅素雅,與惲壽平那種飄逸超拔的風格形成了一定的對比。這種追求莊重的審美傾向,既源于蔣廷錫自身的文人修養,又反映了他作為宮廷畫家的地位和身份。他所創作的作品,需迎合皇家的審美偏好,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莊重,在內容上更趨于傳統。正因如此,蔣廷錫的花鳥畫被認為是對徐、黃一脈的傳承,在清初宮廷畫壇上占據了主導地位。
(三)受皇室青睞,成為宮廷畫壇“掌權派”
與惲壽平不同,蔣廷錫的花鳥畫作品在清初宮廷畫壇上占據了核心地位??滴?、雍正兩位皇帝都對其作品贊賞有加,并在詩文中明確指出蔣廷錫是繼承了徐、黃“工細”傳統的代表。可以說,作為宮廷重臣的蔣廷錫,其作品在清初宮廷畫壇上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和認可,成了真正的“掌權派”。
(四)對后世畫家產生廣泛影響
蔣廷錫的藝術成就,不僅體現在其一生得到了皇室的推崇,也體現為其對后世畫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清代到近現代,不少畫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蔣廷錫風格的影響,很多畫派都曾向蔣氏學習,并將其優秀的技法傳承發展。蔣廷錫的藝術成就不僅彰顯了清初宮廷畫壇的審美取向,而且對中國繪畫的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7]。
三、惲壽平與蔣廷錫花鳥畫的對比
(一)師承不同,風格特點迥異
從師承淵源來看,惲壽平主要學習了北宋徐崇嗣的沒骨法,在創作中追求“不似之似”的境界;蔣廷錫則主要承襲了徐、黃一脈的工筆傳統,在技法上更加注重細膩精致和莊重。這種師承淵源的差異,造就了兩人在藝術風格上的迥異。惲壽平的作品往往呈現出飄逸超脫、氣韻生動的特點,蔣廷錫則更傾向于莊重典雅、筆墨沉穩的風格。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具體的繪畫技法上,也反映在兩人對繪畫審美理想的追求上[8]。
(二)在宮廷畫壇上的地位不同
盡管惲壽平和蔣廷錫在當時都享有盛名,但二人在清初宮廷畫壇上的地位有很大差異。資料顯示,惲壽平的作品很晚才進入宮廷,蔣廷錫則深受康熙、雍正兩朝皇帝的青睞,被視為宮廷花鳥畫的“掌權派”??滴醯墼苯狱c名稱贊蔣廷錫的畫風,認為其繼承了傳統“徐黃一脈”的正統。而惲壽平雖然在地方上有極高的聲譽,卻沒有在京師深受重視。
(三)對后世發展產生了不同影響
由于惲壽平和蔣廷錫在風格特點和宮廷地位上的差異,他們對后世繪畫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惲壽平開創了獨特的沒骨花鳥畫風格,對后世的許多畫派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9]。但是他的作品在清代宮廷畫壇中地位相較蔣廷錫而言稍低,直到乾隆時期才逐漸得到認可。相比之下,作為宮廷“掌權派”的蔣廷錫,其作品風格更直接地影響了一批追隨者,形成了所謂的“蔣派”畫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蔣廷錫在清代宮廷畫壇的主導地位,使得他的藝術成就在當時乃至后世產生了更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0]。
盡管惲壽平和蔣廷錫都是中國繪畫史上的杰出畫家,但是在師承、風格和地位上的差異,使得他們對中國繪畫發展產生的影響也存在著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清代宮廷和文人審美取向的復雜性,也為我們深入理解中國繪畫史的發展脈絡提供了新的視角。
四、兩人花鳥畫藝術的跨時代審美價值
無論是惲壽平還是蔣廷錫,他們的花鳥畫都承載著中國傳統繪畫所追求的自然、虛靜、高逸等審美理念,在跨時代的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體現中國傳統繪畫追求的自然、虛靜、高逸理念。惲壽平的作品尤其突出了對自然本真特征的重視,追求通過技法的創新表達內在的氣韻;蔣廷錫則更注重繼承傳統工筆技法,在形式上體現了文人畫的品格。兩人的作品雖然風格迥異,但同樣彰顯了中國繪畫對“天人合一”的審美追求。這種對自然和精神層面的雙重追求,正是中國傳統繪畫獨特審美價值觀的折射。此外,兩人作品中流露出的高逸格調,也是中國繪畫的藝術品格構成基礎之一。無論是惲筆下飄逸超脫的花卉,還是蔣沉穩莊重的工筆山水,都蘊含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這種高逸情懷的抒發,正是中國文人畫追求“神韻”的審美訴求的集中體現。可以說,惲壽平和蔣廷錫的花鳥畫作品,在形式語言和內在內涵上都折射出了中國傳統繪畫所追求的審美理想。
第二,為當代花鳥畫創作提供啟示。在當代,隨著跨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化,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價值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藝術家的關注和認同。作為中國繪畫史上卓越的花鳥畫大師,惲壽平和蔣廷錫的藝術成就無疑為當代花鳥畫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其一,他們注重自然觀察和寫生,體現了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值得當代藝術家深思。尤其是惲壽平創新的沒骨技法,突破了單純的寫實途徑,更有利于畫家在表現自然形態的基礎上,注入個人的審美情懷。這種技法上的創新突破,為當代花鳥畫創作提供了新的實踐方向。其二,惲壽平和蔣廷錫作品中所凝結的思想內涵,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在當前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如何在繼承傳統審美價值的基礎上賦予當代藝術以新的生機,恰恰是當代藝術家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第三,在文化交流中彰顯中國繪畫的獨特魅力。惲壽平和蔣廷錫的花鳥畫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記,在跨文化交流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魅力也逐步為國際社會所認知和欣賞。惲壽平和蔣廷錫的杰出藝術成就,無疑是中國繪畫文化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一方面,他們作品中蘊含的自然、虛靜、高逸等審美理念,為西方觀者提供了一扇窺探中國文化內核的窗口。這種與西方文化迥異的審美追求,不僅體現了中國文人畫的獨特品格,也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上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惲壽平和蔣廷錫的創新性技法也為國際藝術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發。他們的作品不僅在形式上富有變化,在內涵上也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內蘊,必將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現其獨特魅力。
五、結語
惲壽平和蔣廷錫兩位清代杰出的花鳥畫家,無論在中國繪畫史還是在跨文化交流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所追求的美學理想,也必將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實踐啟示。在當前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對他們藝術成就的深入認知和闡釋,無疑將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朱小紅.惲壽平繪畫藝術的傳承與當代性[J].書畫世界,2023(10):60-62.
[2]丁芳.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技法特點研究[J].新美域,2023(7):4-6.
[3]郭佳偉.幽淡天真 融情高逸:惲壽平沒骨花鳥畫題跋的繪畫美學思想探微[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8):104-107.
[4]文祥磊.靈秀之氣 溢于楮墨 遺民視閾下惲壽平的繪畫創作與藝術特質[J].紫禁城,2023(9):14-31.
[5]張子晴,欒良才.前瞻的自然主義:惲壽平繪畫中的風格與意境[J].美與時代(中),2020(12):44-45.
[6]王照宇.以畫作詩詩細膩 以詩作畫畫入神:淺議清蔣派花鳥畫開創者蔣廷錫[J].榮寶齋,2014(4):6-43.
[7]王怡威.洗盡名利心 妙筆寫意韻:蔣廷錫繪畫藝術探微[J].收藏家,2019(3):3-10.
[8]鄭艷.惲壽平、蔣廷錫與清初宮廷花鳥畫[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12):93-104.
[9]王玨.惲壽平與蔣廷錫花鳥畫藝術比較研究[J].美與時代(中),2021(5):79-80.
[10]俞凱悅.淺析惲壽平花鳥畫風格的受眾群體[J].書畫世界,2022(9):57-59.
作者簡介:
劉媛媛,博士研究生,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藝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