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意識的產生能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理論課程學習的興趣,引發多方面的思考與探究,教師也能夠在學生的問題中了解學生對于該課程的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教學,培養更高素質的美術人才。分析高校美術理論課堂教學現狀,總結構建學生問題意識的必要性,提出可行性策略,加強問題意識構建的同時又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高校美術理論類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力求培養創新型復合人才。
關鍵詞:高校;理論課程;問題意識;策略
一、問題意識核心概念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創新思維的產生在于問題的提出[1]。“問題意識”指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面臨的情境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產生悖論無法解決或是面對一些未知的知識和問題產生一種困惑、懷疑、探究、創新的情感傾向,在這些情感狀態的推動下表現出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對存在的問題具有探索性、能動性、前瞻性反應。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在本學科內所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在美術理論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美術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入分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生才能在美術理論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內涵,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設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高校美術理論相關課程學習現狀
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是高等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美學、中外美術史、美術創作理論、美術批評理論等板塊,這些課程都是高校國、油、版等專業必修的理論課程。它們的共性就是理論性、思辨性較強,具有抽象且深奧的特點。3iTqDySKWJZHt4kpuyBZbA==在當前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教學中,一些學生認為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創作和未來就業沒有太大的幫助,且部分教師以時間為主線去講解一些課本上的美術知識,按部就班地介紹社會背景、風格特征、歷史意義等,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導致學生不能構建問題意識,實現深度思考,弱化了學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學習思維,他們不喜歡甚至對理論類課程產生抵觸心理,主要表現為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較弱,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無法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他們往往重技法、輕理論,使得高校美術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這種現象背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美術理論課程與技法課程沒有做好銜接與互動。一些高校美術理論類課程與技法類課程分別由不同的教師授課,可能有的專業課教師從來都沒有教過理論課程,理論教師也沒有創作過作品。其次,相對于技法課程來說,美術專業的理論課程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形式單一,課堂呈現你問我答的狀態,學生提不起興趣,缺乏主動參與的熱情,更不愿去深入思考并提出問題。這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能發揮出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實際上美術理論課程是實踐課程的基礎,學生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了解人類豐富的歷史文化,提高美術的發展認識,為創作實踐做鋪墊。
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構建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基點,所以想要改變當下現狀就得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開始。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美術理論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問題引發思考、主動探究更深層次的問題,形成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如何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構建,成為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校美術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及問題意識構建
的必要性
(一)高校美術理論課程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美術理論課程是高校教學體系中美術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3]。學習美術理論課程有助于學生提升審美觀念、藝術涵養、創作技法等,更深入地了解藝術文化內涵。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藝術作品往往需要跨越國界和文化的障礙,與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產生共鳴。因此,美術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繪畫、雕塑等傳統技藝,還需要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表達方式和審美習慣,以便創作出更具包容性和普世價值的作品。高校美術理論課程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完備的美術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對自己做出更科學、更準確的定位。對美術理論課程的忽視將導致學生在觀摩名家作品時,難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懷、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領悟到作者的作畫意境和技巧,學生也無法進行深層次的美學研究和藝術批評。
第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當下社會對于美術專業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因此,美術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更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高校美術理論教學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言是重中之重。然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且美術理論課程的學習相對于實踐課程較為枯燥,它需要學生長期地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豐富知識底蘊,積累繪畫經驗,提升審美能力與創新意識[4]。
(二)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構建問題意識的必要性
問題意識是推動學生主動探究和深度學習的重要動力。在美術理論學習中,學生常常面臨抽象的概念和深奧的理論,如果缺乏問題意識,他們可能對這些內容感到困惑和無聊,從而失去聽課興趣。通過樹立問題意識,學生將主動構建、深入探究理論知識,嘗試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問題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美術領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問題意識對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作為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它要求學生不僅接受知識,更要對所學知識進行質疑、反思和批判,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想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需要讓學生構建問題意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觀點,鍛煉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同時,問題意識還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高質量人才的關鍵因素。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如果缺少問題意識來指導自己的發展,就很難推動藝術創新和文化創新。
此外,構建問題意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在現代社會,具備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具備問題意識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5]。
四、問題意識在高校美術理論課堂教學構建的
可行性策略
美術理論課程內容較多,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探究,調動思維的前提就是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后,學生就會在大腦意識里構建起一個針對此問題的相關知識體系。由于學生認知還不夠成熟,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還存在著一些難度,所以教師需要引導他們逐步構建問題意識。
(一)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敢于問
教師和學生是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理念,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所處的環境越是輕松自在,越能充分發揮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待學生的提問或回答保持良好的態度,多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從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是說,教師對于學生的發問或者是教師讓學生提出問題時要注意語言的親切,淡化教師的威嚴,使學生覺得教師平易近人。同時,在學生提出不明確、不符合主題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標準答案”,和學生一起思考去厘清問題的思路,抓住關鍵詞提問[6]。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大膽提問,大膽質疑,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案例分析、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討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7]。
(二)教給學生提問的技能,讓學生主動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問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藝術。在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構建,更要循循善誘,指導學生學習提出疑問的方法[8]。學生有時候只能提出一些表面的問題,而無法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為了提出針對性、指向性、明確性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了提問的種類,如低級認知提問(知識提問、理解提問、應用提問)和高級認知提問(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評價提問)及其內涵與要求。結合課上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特點,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中分別提出要求,使學生產生不同水平、不同種類的問題意識,并加以引導訓練,使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由模糊變為明晰,由體態語言變為口頭語或書面語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9]。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問
關于情境創設的思想在古羅馬時期就有所體現,蘇格拉底提出的“產婆術”較早體現出情境創設。“產婆術”指的是在真實的問答情境下,通過不斷揭示對方談話中自相矛盾之處,從而啟迪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用趣味性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可以使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潛移默化中構建問題意識,促進思維的“生長”,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10]。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一幅具有爭議性的畫作,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欣賞和評價,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提問。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同時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然而教師不能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與情境之間需要有聯系,生成“問題情境鏈”環環相扣,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串聯理論知識。學生間的互動也是一種情境。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小組討論、課堂演講、案例分析等,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互相提問、互相解答,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
(四)美術理論課程與技法課相結合
美術理論課程雖然以理論為主,但并不意味著可以脫離實踐。美術理論是實踐的指導方向,實踐是美術理論的重要體現[11]。高校美術教師應該注重美術理論課程與技法課程的結合,使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人才[12]。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資源,是社會接受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高校應該培養的是現代社會應用型人才。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結合美術理論知識來現場具體技法展示,或是通過具體的案例操作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二者相結合比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很多。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也是影響學科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因此,美術理論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文化、專業和道德素養,在知識傳承和藝術實踐過程中立德樹人[13]。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美術理論知識的內涵,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設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14]。
五、結語
美術理論課程的學習是實踐的基礎,美術理論課程對于美術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形成扎實的理論基礎,激發學生探索美術理論課程的深層次問題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因此構建問題意識的必要性在美術理論課程教學中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王建勛.地方高校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3(2):5-6.
[2]陳浩.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0(10):46-48.
[3]塔娜.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路及策略探析[J].山西青年,2018(15):246.
[4]張夢歐.高校美術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9):130-131.
[5]陳健毛.高校美術理論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7(6):111-113.
[6]吳永輝.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藝術,2019(3):46-47.
[7]江濤.大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2(14):159-160.
[8]陳穎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100,102.
[9]黃馥華.巧設疑問是打開學生創新思維閘門的鑰匙[J].求知導刊,2019(32):47-48.
[10]孫金紅.在“問題情境生活化”模式教學中促進科學思維“生長”[J].中學物理,2024(6):36-40.
[11]張夢歐.高校美術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9):130-131.
[12]包艷華.高校美術教育理論方法與教學實踐探究:評《當代美術教育與實踐》[J].教育評論,2017(11):165.
[13]王曉丹.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下的高校美術史論課程問題意識構建探微[J].經濟師,2014(11):217-218.
[14]張小寧.文科研究生問題意識現狀及培養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李越,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