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以設備為例,去年,中國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9萬億元,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這是首次在官方渠道提到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市場規模估算。
隨著設備更新政策的再度加碼,機械設備相關板塊的行情將如何受益于政策利好呢?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今年3月首次提出“設備更新五萬億市場”之后的市場行情走勢,作為一個對照參考。
根據長城證券對3月份上述表述提出后的行業表現進行的復盤,使用“兩新”受益行業(主要包括環保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電機、光伏設備、風電設備、電網設備)加權走勢與防御板塊中的龍頭的水力發電板塊走勢進行對比。可以看到,二者的走勢基本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這也反映了截至目前市場對于經濟復蘇時間點的博弈。(見圖)根據該機構的觀點,“兩新”行業的超額期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
1)“五萬億市場”提出后的兩周時間,也就是從3月6日到3月20日。
2)4月16日-5月6日,這段時間上證指數隨著“新國九條”的頒布結束盤整,迎來一波上漲浪潮。二者的走勢在5月下旬徹底分化,與上證指數的見頂時間也基本一致。
這或許意味著,設備更新政策利好帶來的行業的超額能否持續,本質上仍然取決于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情況。短期來看,當前防御性板塊顯然處于較高的位置,不過隨著“3000億”政策的出臺,短期內市場風格存在切換的可能;而至于切換的持續性,一個比較易于觀測的高頻指標依然將會是市場成交額。
對于機械設備更新主題的投資機會,華創證券建議關注三個方向:以央國企為主要下游的流程工業裝備、以家電及汽車為主要下游的部分通用設備、工程機械更新周期和以舊換新政策周期的共振。

央國企作為貫徹落實國家重大部署,執行推動設備更新主動性更強,央國企較集中在石化、化工、冶金、能源、電力等流程行業。設備更新是高端替代低端、高效替代低效、國產替代進口,頭部企業更受益。重點關注川儀股份、紐威股份、中控技術等。
川儀股份(603100)
川儀股份是國內重點布局的三大儀器儀表基地之一,也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品類最多、系統集成能力最強的工業自動化儀表公司。2017-2023年,公司營收/凈利潤CAGR為15.47%/29.33%,業績穩健增長。2024H1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4.07%;實現歸母凈利潤3.6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14億元,同比增長5.49%。行業層面看,自主可控背景下,儀器儀表國產替代需求巨大;公司層面看,主力產品性能不斷升級,產品譜系進一步完善,未來有望憑借服務優勢以及項目經驗積累,成為工業自動化儀表行業國產替代大趨勢下的領軍者。
紐威股份(603699)
紐威股份深耕閥門行業20年,業務布局廣,下游分散,抗周期性強。國產替代背景下傳統下游景氣提升,疊加新能源、核電等新業務拓展迅速,公司業績有望快速增長。公司預計2024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37-5.72億元,同比增長30%-70%,其中單Q2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40-3.75億元,同比增長1%-58%。受益LNG、海工造船等下游高景氣,公司訂單量利齊升,業績快速增長。全年來看,下游景氣度不減,公司拓品邏輯通暢,在手訂單飽滿,隨業務結構優化、規模效應釋放,業績增長可持續。
此次以舊換新補貼規模超預期,預計將提振家電及汽車等消費需求,并帶動部分通用設備行業的景氣回升。重點關注伊之密、海天國際、海天精工、紐威數控、華中數控、浙海德曼等。
伊之密(300415)
伊之密作為注塑機龍頭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同時布局一體化壓鑄、半固態鎂合金注射成型機等新型增長點。注塑機行業持續回暖、以及海外市場拓展將為公司帶來更多需求;一體化壓鑄穩步推進,有望打開第二成長曲線。
2023年,公司注塑機銷售收入27.60億元,占公司總銷售額的67.39%,同比增長3.86%;壓鑄機銷售收入7.80億元,占公司總銷售額的19.05%,同比增長35.44%。公司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17.66%,2024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28.83%,均遠高于營收增速。得益于新產品及較強的銷售力度促進份額提升,公司注塑機、壓鑄機業務逆勢增長,部分高端產品受到汽車、3C等行業的青睞。同時,新產品、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幣貶值帶來海外收入毛利率提升及匯兌收益增加,使得公司利潤增速遠高于營收增速。
海天精工(601882)
海天精工以數控龍門加工中心為出發點,逐漸將業務擴展至金屬切削機床的多種品類,多年來實現各項業務穩健增長。公司依托海天集團的強大資源和技術背景,充分利用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推動自身業務實現快速發展。集團旗下子公司海天國際是國際領先的注塑機制造商并長期進行海外投資和布局,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具有成熟路徑和先發優勢,公司有望借鑒兄弟公司海外市場拓展經驗,加快出海步伐。公司海外業務近年實現高速增長,2015-2023年國際業務營收由0.16億元提升至5.94億元,CAGR達57%。
工程機械行業經歷兩年多的快速下行期,銷量已顯筑底回升態勢,隨著特別國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落地,更新周期及政策周期有望實現共振加速工程機械行業復蘇。重點關注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恒立液壓、柳工等。
徐工機械(000425)
多元化發展有助于公司平滑收入波動,海外市場出口保持增長,帶動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戰略新興板塊發展迅速,收入增近30%:1)高空作業機械:23年公司高空作業機械收入88.83億元,同比增35.62%。2)礦業機械:23年公司礦業機械收入達到58.61億元,同比增14.17%,其中礦挖內銷占有率提升1.7pcts。23年公司海外收入為372.20億元,同比增33.7%,23年海外收入占比40.09%,同比增10.42pcts。海外市場盈利能力更強,23年公司海外市場毛利率為24.21%,比國內市場高出3.05pcts。隨著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持續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優化。
中聯重科(000157)
中聯重科為我國工程機械龍頭之一,以挖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海外市占率有望不斷提升、國內2024年有望筑底向上,逐漸開啟以更新為驅動力的周期上行期。起重機械與混凝土機械與挖機周期性相似,逐步開啟周期上行。2023年公司土方、高空機械收入占比為14%、12%,營收同比增長89.3%、24.2%。公司土方機械增速顯著高于行業,收入相對份額由3%提升至9%。高機國內中小客戶市占率位居首位,后續分拆上市有望搶抓機遇加速發展,農機、礦機成長空間大。2020-2023年公司境外收入CAGR為67%,占比從6%提升至38%,境外毛利占比從3%提升至45%。2024年一季度境外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53%,占總營收比例提升至48%。公司主要出口收入來源于中東、俄語區等區域,土耳其、沙特、阿聯酋等產油國力推基建,需求快速增長,持續性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