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股市動態30指數收于1388點,較上期下跌2.93%,同期上證指數下跌2.58%,創業板指數下跌5.05%。成分股中,上海機電、中科三環和上海環境等個股漲幅靠前,福耀玻璃、比亞迪和招商蛇口等漲幅靠后。
中國中車(601766):7月31日公司發布訂單合同公告,近期(主要為2024年6-7月)簽訂合同約459.9億元,包括136.8億元動車組高級修訂單,82億元貨車訂單,75.3億元城軌車輛銷售及維保訂單,70.2億元機車訂單,61億元機車修理訂單,15.1億元動力集中動車組訂單,10.6億元風電設備訂單,8.9億元動車組訂單,合計金額約占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的19.6%。
從新簽合同看,本次高級修訂單再度爆發,加上2023年12月-2024年3月簽訂的147.8億元動車組高級修訂單,今年2次公告的金額合計達到了284.6億元,占2023年動車組業務收入的68%,訂單金額較大。
根據國家鐵路局的數據,2011年-2016年動車組保有量五年增長了2倍,按照動車組修程修制推進,基本上車型6年進入四級修、12年進入五級修。本來高級修在2019年進入高峰期,但受三年疫情影響,等到2023年才有恢復式增長。2024年預計將大幅增長,未來三年按照規程推算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另外,相比今年第一次公告的訂單,本次機車訂單大幅躍升至70億元。今年國家推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國家鐵路局表示,未來將完善更新補貼政策,爭取到2027年基本淘汰老舊內燃機車,政策加持下,鐵路裝備更新替換節奏有望加速。
深圳機場(000089):公司披露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億元-1.95億元,同比扭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02億元-1.3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17億元。
經營業績變動的主因是隨著民航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公司主營業務穩步增長,旅客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同比上升,使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今年上半年以來,公司立足灣區居民公商務出行市場和大眾出行需求,織密國內、國際有機聯系、覆蓋廣泛的航線網絡,緊抓發展機遇,拓展客源市場,為旅客吞吐量的穩定增長奠定基礎。截至6月底,旅客吞吐量累計已達2937.72萬人次,同比增長20.57%。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累計已達211.40萬人次,同比增長205.44%。貨郵吞吐量穩步提升,上半年累計已達86.16萬噸,同比增長16.23%。
招商蛇口(001979):公司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512.7億元,同比下降0.3%,基本持平,但受結轉毛利率下降及轉讓子公司股權投資收益減少影響(2023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增長14.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僅有14.2億元,同比下降34.2%,扣非后凈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0.45%。
上半年公司累計銷售金額1009.5億元,行業排名第五位。累計銷售面積438.7萬方,分別同比下降39.3%和35.9%。拿地繼續聚焦核心城市,不過有所減弱,上半年僅獲取7宗地塊,分別位于上海、廣州、成都等一線二線城市,計容建面80.1萬方,總地價146.1億元,同比下降64.9%。
截止一季度末,公司剔除預收款后資產負債率和凈負債率分別為49%和45%,2023年末的現金短債比為1.28,三道紅線均處于綠檔內,流動性風險可控。公司于7月發布年度利潤分配實施公告,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2元,合計派發現金股利28.99億元,現金分紅率為45.88%。
公司作為房地產頭部央企,經營向來穩健,財務指標均滿足監管要求,地塊資源基本上在一線城市,抗風險更強,大概率能在本輪房地產調整行情中存活下來。
京東方A(000725):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1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185%-213%,其中二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1.16億元-13.16億元,同比增長128.5%-169%,環比增長13.5%-33.8%,二季度業績表現亮眼。
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因:一是受益于大型體育賽事召開和電商促銷活動的帶動,終端客戶備貨需求尤其是TV類面板需求提前集中釋放。TV類產品價格三月、四月上漲態勢明顯,隨后漲幅逐漸收窄;部分IT類產品價格也逐步開始回升。大尺寸化仍是推動大尺寸LCD面積需求增長的重要動因,不同地區市場平均尺寸存在較大差異,平均尺寸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為應對行業需求變化,公司堅持“按需生產”,隨需求變動靈活調整產線稼動,持續優化產品結構。
二是隨著AMOLED產品滲透率持續攀升,上半年公司柔性AMOLED產品出貨量同比保持增長。同時,公司持續發揮自身優勢,在折疊為代表的高端AMOLED市場中持續發力。
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雖實現同比大幅增長,但短期仍面臨多方面的壓力。LCD方面,考慮到TV類產品主要在10.5代生產線生產,受相關產線權益比例影響,相關產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能充分反應其生產經營情況。AMOLED方面,短期仍在增加折舊壓力。2023年公司整體折舊350億元左右,今年折舊金額將有所增長。公司表示,將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匹配市場需求,在保持出貨量穩步增長的同時重點布局高端產品,推動相關業務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中科三環(000970):受稀土原材料價格下跌,部分下游應用領域需求不足,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公司產品價格同比下降、毛利收窄。同時,稀土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公司半年報表現令人失望,扣非后凈利潤虧損7000萬元至1億元,去年同期為1.51億元。
為增強公司員工和管理層積極性,公司隨后發布回購計劃,擬通過集合競價的方式回購6682.5萬元-1.33億元的股份,回購價格為不超過11元/股。按回購價格上限測算,預計可回購607.5萬股-1215萬股,約占總股本的0.49%-0.99%,回購股份將用于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國電電力(600795):公司今年4月曾發布《關于向國家能源集團非公開協議轉讓國電建設5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近期該轉讓成功交割。公司所持國電建投50%的股權交易價格為67.39億元,對應PB估值為2.79倍,轉讓股權賬面價值增值約43.9億元。2023年受下屬煤礦停產影響,國電建投凈利潤約為-4.9億元。此次股權處置交易完成,不僅能讓公司短期獲得一次性收益,更在于消除市場對國電建投盈利擾動的擔憂。
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4億元-68億元,同比增長114%-128%,扣非后凈利潤為18億元-22億元,同比減少3311%-18.25%。業績變動的主因,一方面是轉讓國電建投50%股權,投資收益增加,影響歸母凈利潤增加。另一方面,聯營企業投資收益增加,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增加。此外,所屬大興川電站計提減值準備,影響歸母凈利潤減少。
公司目前在建及儲備項目資源豐富,火電方面,2022年-2023年火電開工項目共計485萬千瓦和664萬千瓦,2023年投產100萬千瓦,預計這些新項目將于今明兩年逐步投產;水電方面,截止2023年在建的大渡河流域水電裝機達到352萬千瓦,預計近兩年水電裝機將迎來投產高峰;新能源方面,今年計劃獲取的新能源超過1400萬千瓦,新開工830萬千瓦,投產860萬千瓦,且“十四五”規劃新能源發展體量為3500萬千瓦,裝機容量可持續強,長期成長動能充沛。
公司大股東非常照顧上市公司,去年不僅將虧損火電資產置出上市公司體外,還將年底的減值平滑到各個季度,積極熨平業績波動。同時,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累計增持金額4億元,充分彰顯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及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