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出兩張牌
上映日期:2024年7月10日
導演:唐季禮
編劇:唐季禮
主演:成龍 張藝興 古力娜扎 李治廷 李晨
彭小苒 竇驍 鄭業成 馬元 呂良偉 金巧巧
馬艷麗 艾爾番·艾則孜 賈冰 金喜善
唐季禮 降央卓瑪 阿蘭
類型:劇情/動作/奇幻/冒險
出品:上海博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故事
房教授(成龍飾)在考古時挖掘出神秘的薩滿古玉,它引領著房教授夢回西漢,化身驍勇善戰的漢軍將領,征戰于無垠的河西草原,率騎兵抗擊匈奴守護家國,并與匈奴公主夢云(娜扎飾)展開一段跨越千年的前世情緣。為尋真相,房教授和助手王靖(張藝興飾)邀請好友雷振(李晨飾)深入萬年冰川中找尋祭天圣地,欲揭開這段不為人知、橫跨千古的傳奇故事,卻遭薩滿專家赫伯爾(李治廷飾)的阻撓……
布局
定檔、提檔多管齊下
2005年,《神話》在當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0億中豪取1.2億,其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旋律和電影名畫面交織在一起,至今仍然能讓觀眾憶起那段穿越千年的曠世愛情故事。《傳說》作為《神話》續篇,具有一定觀眾基礎;再加上成龍、張藝興、古力娜扎組成的主演陣容具備強勁明星話題熱度,這大概是博納布署暑期檔的原因之一,而非此前屢次傳出的春節檔與國慶檔。
5月16日,《傳說》發布定檔海報,宣布于7月12日上映,是第一批官宣暑期檔的商業大片之一,為影片傳播提供充足的時間。7月5日,《傳說》開啟全國點映,當天預售票房突破1000萬,此時距離影片正式上映還有整整一周。這不僅體現了觀眾對《傳說》的期待,也為其正式上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月9日,《傳說》宣布進一步提檔至7月10日。彼時7月上映的新片僅有《默殺》表現不俗,7月5日上映的新片《歡迎來到我身邊》市場表現低于預期,7月6日上映的動畫電影《傘少女》也表現平平,而上映已近20天的《頭腦特工隊2》《云邊有個小賣部》兩部影片票房走勢均呈疲乏之態,可見電影市場并不飽和。《傳說》順勢提檔,既補足了暑期檔大片的空缺,也希望能像2023年暑期檔上映的《八角籠中》等影片一樣,借助口碑傳播效應,進一步打開票房空間。不僅如此,《默殺》從周五提檔至周三,收獲了明顯的話題擴散效應,實現了首周末兩日連續破億的良好成績。《傳說》或許希望通過提檔至周三,復刻《默殺》提檔產生的積極影響。從檔期布局來看,博納的主動提檔選擇相當合理。
奇招
AI“減齡”成龍引熱議
實景拍攝創吉尼斯紀錄
從影片營銷來看,成龍主演任何一部電影,都是該電影“宣傳”的最大招牌。其強大的國民影響力讓《傳說》擁有檔期第一梯隊的熱度和票房潛力。擁有豐富宣發經驗的博納影業儼然深諳此道,并在此基礎上再出奇招——在片中使用AI技術“爆改”70歲成龍至27歲,實現老年、青年成龍同框的“壯舉”。
“AI減齡”特效不算創新嘗試。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愛爾蘭人》,對羅伯特·德尼羅等演員“減齡”,李安執導的《雙子殺手》復刻了一個23歲的威爾·史密斯,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2》,則用AI打造了一個年輕的劉德華。但這三部影片充分證明,此奇招無論是其引發的話題度,還是帶來的故事想象力都相當有效。對于主導投資制作《傳說》的博納來說,《傳說》擁有巨星成龍,圍繞“AI技術還原年輕成龍”進行制作影片、宣發話題,吸引95后、00后走進影院目睹成龍年輕的風采,有助于影片打開市場。導演唐季禮在接受采訪時提到過這一點。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博納影業總裁于冬多次提到《傳說》中的AI技術,為影片傳播造勢。在博納的大力宣傳下,#AI成龍#屢登各大平臺熱搜,成為《傳說》的重要出圈抓手。
如果說博納對《傳說》前半段宣傳集中于新技術在電影中的運用,那么它在影片上映后,營銷力度持續增加的同時,打出另一張為成龍量身定制的宣發招式——真刀真槍、實景拍攝。比如,《傳說》劇組動用了一萬兩千匹馬拍攝古代戰爭中千軍萬馬的大場面,打破了“在一部電影中同時使用馬匹數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不是成龍電影第一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但卻令《傳說》迥異于暑期檔其他影片。此外,“大美新疆”等實景花絮,使得《傳說》的短視頻營銷頗具亮點。不論《傳說》的暑期檔結局最終走向何處,博納自項目籌備之初就結合影片內容以及主演特質,有所計劃地制定宣發招式,值得鼓勵。
主創
有話
主演成龍:
“少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電影可以讓我回去,這樣也很好。只是我還是喜歡我現在的樣子,我很開心自己可以變老。我拍打戲的時候,從來不想自己已經是70歲的人了。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希望觀眾看到的是精彩的表現。”
主演張藝興:
“無論是功夫,還是拍攝手法,大哥的經驗都很豐富,他可以讓你聽到沒有聽到過的,知道不知道的,像一個百寶箱。大哥就一直陪我套招,我所有的動作都是大哥幫我套的。”
導演兼編劇唐季禮:
“在嘗試還原出成龍大哥年輕形象之后,我發現真的很像,非常激動。我們是用Deepfake‘深度偽造’的技術來做的,在換臉的技術上,給了AI很多年輕成龍的數據讓它去學習。同時我們也要做一個3D頭(像),可是3D頭(像)的問題就是沒有眼神,所以在全景武打的部分,《傳說》仍然要用真人去表演。未來,AI是一個趨勢,彼時演員可以利用自己的數字人‘身兼數職’,電影創作人也可以大開腦洞,還原演員年輕的時候,甚至有些藝人已經離開了,也可以使用數字演員重現他們的身影。但是,過分使用人工智能,觀眾可能就沒有真實感。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人的情感真實。”
出品人于冬:
“這是真正的大銀幕AI電影,已領先于美國好萊塢電影。《傳說》用數字技術打造了一個27歲的‘年輕成龍’,不光是一個角色,也是關于成龍的數字資產,這個銀幕形象還可以再利用到其他影視作品里。”
觀眾反饋
★ 作為19年前經典大爆電影《神話》的續作,被寄予厚望的《傳說》顯然沒有在暑期檔得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遺憾。但是,70歲的成龍還依然活躍在動作片領域,堅持實拍拼命的敬業態度令人敬佩。有觀眾表示,“若論《傳說》票房表現不及預期的鍋,大哥不背。”盡管成龍可能體能不比從前,但對一部影片來說,好好打磨故事、輸出好的內容,才能算是真正的誠意,而《傳說》在這方面似乎有所欠缺。(文 伯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