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標志著國企改革進入深化提升的新階段。在國企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國有地勘單位需要完成全面“事轉企”的任務。在新時代,國有地勘企業如何以大監督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治理能力,促使合規經營能力的持續提升,是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深入探討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的構成與合規經營管理的有機融合,分析此項工作的意義,并對如何使其更加完善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與借鑒。
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的構成
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作為由監督力量共同構建的監督框架,涵蓋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兩大方面。在此,我們著重探討國有地勘企業內部監督的構成及其重要性。國有地勘企業內部監督的實施,目前主要包含五個方面:
首先,是黨內監督。通過國有地勘企業黨委、紀律檢查機構的共同努力,對企業發展戰略、決策流程、“三重一大”決策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管,確保黨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中的核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強化紀律檢查機構的監督、執紀、問責等方面的黨風廉政建設作用。
其次,是內部審計監督。隨著國有地勘企業管理模式的完善,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對財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關鍵崗位的監督審計,能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企業內部運作。
再次,是職能監督。國有地勘企業各部門依托自身職能,對本部門的業務活動、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此外,還有業務監督。國有地勘企業內設業務部門負責業務執行活動進行監管,防止實踐中出現不合規行為。
最后,是民主監督,該監督主體主要是職代會。國有地勘企業通過定期召開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等,對企業各項活動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管,以確保職工的利益不受損害。
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
與合規經營有機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方面。我們注意到部分管理人員對這一工作存在負面情緒,參與熱情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監督體系建設困難。特別是經營管理人員,他們認為監督管理增加審批環節,會降低經營管理效率,這是對大監督體系建設與合規經營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導致的。這種滯后于時代的思想觀念,顯然不利于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的建設,更無法有效實現對國有企業經濟活動、業務活動的監管。
缺乏完善的流程設計。目前,該體系更多地聚焦于事后監督檢查,對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監督流程設計關注不足。這種情況導致經營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清楚何時何事需要向監督部門進行報告,同時,監督部門在展開監督時,也缺乏明確的指導原則。此外,在大監督體系建設中,地勘企業未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不能使相關責任主體明確自身的監督職責,進而使得部分監督工作流于形式,影響大監督體系建設。
部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為了構建大監督體系,企業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國家政策、自身發展需求,創新管理制度與體系,強化監督責任履行效果。工作人員是落實監督責任,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核心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視。然而,由于當前企業對工作人員的引導不足,且缺乏相關的激勵制度,不能調動員工參與監督意識,進而影響了大監督體系的落地。
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
與合規經營有機融合的具體辦法
加強思想認知
為推動大監督體系建設與合規經營有機融合,企業內部應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國有地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認識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
激發國有地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主動監督意識,培養其積極接受第三方監督的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思想教育與政策解讀等方式,讓企業管理層、基層員工明確二者融合的意義與目的,并且深刻理解這一融合對企業合規經營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可以有效規避經營管理人員自身可能出現的違規違紀風險。促使員工抵制被監督的心態,轉變為積極接受監督的心態。
增強國有地勘企業各部門主動監督意識。國有地勘企業各部門不僅要接受其他監督主體的監督,而且也要主動參與其中,與其他監督主體協同合作,共同構建監督體系。這一舉措旨在實現對國有地勘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的監督,從而形成監督合力,有效推動國有地勘企業合規經營能力持續提升,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國有地勘企業大監督體系的建設,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支持。通過思想宣傳、制度建設等措施,可以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強化基層員工的監督意識。同時,也能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合規性。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個方面入手,根據大監督體系建設要求與地勘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監督管理制度體系,激發員工參與企業監督意識,營造全員參與監督的氛圍。同時,要鼓勵基層員工根據監督管理體系要求,主動監督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為大監督體系落地做好鋪墊。
完善流程設計
制度并重。目前,國有地勘企業合規管理制度相對較為完善,但與之對應的監督管理制度的配套與整合尚顯不足。目前,各監督主體的職責不夠明確,監督流程也不夠清晰,對于如何形成監督合力沒有統一規定。鑒于此,在大監督體系建設過程中,國有地勘企業應重點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并結合企業實際業務,制定一系列有關“監督本身”的制度,進一步明確經營活動關鍵環節的監督主體,規范監督工作開展流程。此舉旨在從制度層面統一規范監督部門及人員的監督行為,包括監督的時機、方式以及各監督主體間信息的共享等,以全面提升監督工作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流程嵌入。國有地勘企業在大監督體系的建設中,應將監督流程有效嵌入合規經營管理流程之中,從而減少對事后監督的過分依賴,實現監督過程的前置。具體而言,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其他監督主體介入時,系統應自動將流程轉至相應的監督主體進行實時審核,待監督審核通過后,方可繼續進行后續經營流程審批。這種流程嵌入的方式,將有效保障國有地勘企業經營管理的合規性和高效性。
在構建監督體系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將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有機結合,并依托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的職能優勢,共同建立監督委員會,確保企業能全面有效地履行監督職責。需要注意的是,在監督管理中,應明確各部門的職能與責任,并確保信息的及時、準確反饋,以優化監督職責執行效果。為強化各部門的責任意識與監督管理意識,應制定相關的責任制度。例如,要求財務與內控部門應當專注于問題的發現與專項治理,以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維護企業內部運行穩定。
引進信息技術
現在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打破了信息壁壘,更極大地促進了各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對監督協同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十分有利。實際工作中,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大數據共享平臺,并要求各部門做好信息資源共享,將此作為提升監督效率的媒介,確保各項監督管理工作順利進行。與傳統工作模式相比,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彌補了各監督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短板,增強了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互動性。實際工作中,以國有企業為核心,圍繞大監督體系設計資源共享平臺,要求各監督主體將監管信息定時上傳至數據平臺中,為其他監督部門了解國企經營情況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支持,從而有助于優化監督管理效果。
以我國某國有企業紀委為例,其依托“蘭石云”平臺,成功搭建“智慧監督”系統。該系統在現代技術工具的支撐下,實現了黨風廉政、監督檢查、執紀審查、綜合管理等多項功能的信息化集成,有效實現了對企業內部數據和重點領域業務數據的集中管理。通過數據比對、分析,系統可以及時精準發現問題,有效防止小問題演變為違規違紀違法的大問題,為企業的穩健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企業根據監督管理以及合規經營的內容和責任主體,制定考核評價制度。其中,應當規定各監督主體對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的違規問題與經營管理主體承擔同等責任,尤其是要對各監督主體在監督過程中發現問題隱瞞不報、督促整改不到位的問題進行追責,以此提升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監管意識,防止出現“明為大監督而實為不監督”、監督與經營“兩張皮”等現象出現。
此外,企業還應建立激勵獎勵機制。對于各方面表現優秀,取得良好監督成果的部門,應當給予多方面的獎勵,這樣可以使相關部門產生使命感、責任感,促使監督管理工作與合規經營工作有機融合。激勵約束機制對大監督體系建設與執行有很大的幫助,是增強監督主體責任意識,解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有效手段。實際工作中,企業應以實際經營情況為依據,不斷完善與優化激勵約束機制,以此創建良好工作氛圍,促使自身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大監督體系建設與合規經營工作有機融合,是國有地勘企業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的背景下有效提升合規經營能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為更好地使大監督體系與合規經營有機融合,企業需要從思想觀念、流程設計、信息化建設、激勵手段等方面入手,強化經營管理主體與監督管理主體的責任意識,以促使國有地勘企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