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高考學子們的緊張空氣又來了——錄取季。有渠道已經開始“劇透”一些高校極具特色的錄取通知書了,帶“密碼鎖”的、植入芯片的、傳遞傳統文化的等等,看得出,高校在錄取通知書的設計上也是各顯神通。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碳纖維錄取通知書。據了解,這款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錄取通知書厚度只有0.2毫米,在陽光下變換角度,還可以看到它的顏色變化。
能夠采用碳纖維材料制作通知書,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即便是當前碳纖維價格在下降,它仍穩坐“纖維貴族”之列。
說到碳纖維,近幾年作為行業熱點,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內碳纖維項目建設的密度在不斷增加。有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碳纖維運行產能約14.08萬噸,同比增長25.7%,幾近全球碳纖維產能的一半。2024年一季度,國內碳纖維新增產能達到了6800噸,同比大幅增長了33.4%。
“有價”的碳纖維,產能仍在不斷擴大,市場接得住這噴涌而來的供給嗎?從當前需求端的情況來看,比較難。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碳纖維消費量同比下降了7.2%,同期的全球碳纖維消費量更是出現了同比下滑14.8%的狀況,這使得2023年的碳纖維價格較2022年最高點幾近腰斬。這樣的市場狀況,相關企業今年過得好嗎?
如此看,即便貴如碳纖維,也會遭遇窘境,從資源稀缺到過度供給,其中的企業充分感受著市場的大反轉。不過,項目投入仍在繼續,或許是他們看好了碳纖維的未來市場,風力發電一定會擴容,空中汽車的產業化也在路上……
面向整個紡織業,近十年來,在行業各個領域中的企業都已經在陸續面對高負荷的市場競爭壓力了,曾經跑得輕快的賽道慢慢變得擁擠不堪,同質化加劇,大家都感覺賺錢越來越難。于是,有些企業選擇用低價換市場,有些則決心換條賽道。這就使得企業雖同在低迷市場環境下,卻能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態。
比如青島東佳紡機為了避開棉紡梳理裝備的激烈競爭,著手特種纖維、高性能纖維梳理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如今已經成功梳理了100個原料品種。從量大面廣,到量小且需求多元,這家企業的轉型必然艱難,但這又何嘗不是他們逆轉市場的出路?
青島環球紡機雖然是國產粗紗機領域的佼佼者,卻也不得不直面高強度競爭,好在他們將紡紗自動化業務納入了事業版圖,如今在筒紗自動包裝領域已建立起了新優勢。
市場無時無刻不在變,有時候,企業會因市場反轉遭遇困境,有時,企業也可以通過主動出擊來反轉市場,所以,即便是逆境機會也一直都有,關鍵看大家是否有這個反轉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