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賞石以內蒙古戈壁石為代表的主打石種,引領了當代賞石的審美取向。內蒙古戈壁石以質地玉化、色彩鮮麗、形體奇崛、紋理多變、韻味十足而廣為人知。其中,內蒙古戈壁瑪瑙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一,其收藏賞玩歷史可上溯至明清時期,頗得清代康熙帝、乾隆帝祖孫倆的青睞。


康熙帝首次親征漠西蒙古(厄魯特)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時,和侍從在戈壁沙漠撿拾了數百枚戈壁瑪瑙石,并寫有《瀚海石子》一文,盛贊戈壁瑪瑙“賦形肖象,奇奇怪怪,莫可敷陳。造化生物之巧,一至此乎。”乾隆帝在未登基時寫有一首《瀚海石子歌》,其中描述戈壁瑪瑙“大如雞卵未剖時,小如釵上紛珠璣。亦有奇峰異壑姿,天然那事追琢施。”因其獨特的質地和造型特征,這種奇石備受帝王、文人及如今的收藏家喜愛。
內蒙古戈壁瑪瑙石無論是大件還是小品都各得其趣,當中不乏令人過目不忘的經典藏品。最為賞石界乃至圈外人士耳熟能詳的內蒙古戈壁瑪瑙奇石莫過于“小雞出殼”(3厘米×2.5厘米,重92克),于2 0世紀8 0年代在內蒙古烏拉特后旗瑪瑙湖被人發現,后由藏石家張靖轉讓給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現藏于北京民俗博物館。這方“小雞出殼”被列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也讓內蒙古戈壁瑪瑙揚名天下。


數十年后,2015年7月,又有一方“小雞出殼”于內蒙古阿拉善瑪瑙湖現身,尺寸達7厘米×5.8厘米×5.5厘米,重量達277.3克。幾經輾轉,這方天然戈壁瑪瑙奇石于2019年由本人收藏。經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鑒定,此“小雞出殼”為瑪瑙原石。此石與真實的小雞出殼比例恰為1∶1,十分難得,從色彩、肌理上來看都更真切、更微妙。其外殼為淺粉色瑪瑙,頭部為淺黃色瑪瑙,頭部三處黑色為礦物包裹體,恰到好處地勾畫出小雞的雙眼和喙部,形象逼真,探頭探腦的模樣非常憨態可掬、生動傳神。加之蛋殼色瑪瑙皮天然完整,一只“小雞”破殼而出、一鳴驚人。2021年5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最大的‘小雞出殼’天然戈壁瑪瑙”,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隨著文人賞石的流行,“小雞出殼”戈壁瑪瑙奇石更成為一件不可多得的賞石作品。所配海派賞石創意底座出自大師之手,選材為海南黃花梨和印度小葉紫檀,設計巧妙,雕工精致,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雞出殼”的意趣。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沈鵬親自題名“小雞出殼”,知名書畫家李茂榮集中華三千年詠雞詩詞、曲賦凡16 8首,計1. 2萬余字,以精楷漏白書法塑《小雞出殼》之神韻。
近年來,內蒙古戈壁瑪瑙小品石中帶有俏色的象形石深受藏界追捧,這方“小雞出殼”天然奇石也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名石之一,曾多次應邀參展,并屢獲佳譽。如2 0 21年10月,在第三屆中國(杭州)賞石藝術節全國觀賞石精品盛典上榮獲“全國金獎”和“中國好石頭”;2 0 2 2 年5月,在第二屆中國(杭州)“錢江杯”全國觀賞石精品展上榮獲“全國特等獎”;2 022年11月,在第四屆中國(杭州)賞石藝術節上榮獲全國觀賞石“天雕獎”(最高獎)。
“小雞出殼”戈壁瑪瑙石近兩年被收錄于多種專業權威出版物中,如文匯出版社的《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大全》、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寶藏》雜志,以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國家珍寶系列叢書”《說石》等。(注:本文作者傅文偉畢業于浙江大學地質系,地質高級工程師、浙江省礦產督察員、浙江大學客座教授,著名藏石家、賞石家,中國觀賞石協會高級顧問,藏石賞石近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