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微信公眾號已成為民辦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平臺。如何提升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提升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以強化思政教育效果,提高用戶滿意度。
文章采用理論分析法,分析微信公眾號在民辦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優(yōu)勢,以及影響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的因素,提出提升用戶參與度的建議。研究發(fā)現,影響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公眾號內容質量、公眾號互動與反饋機制、公眾號品牌形象。同時,公眾號內容質量越高,互動性越強;推送頻率越適中,推送時間越合理,用戶的參與度越高。此外,用戶的性別、年齡、學歷等因素也會影響用戶參與度。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增強互動性,增加用戶反饋渠道和互動環(huán)節(jié);二是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三是合理安排推送頻率和推送時間,確保用戶能夠及時接收信息;四是通過多種方式優(yōu)化用戶體驗;五是運用多種營銷手段。這些建議旨在提高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促進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9-0180-04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一般性項目)“山西紅色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的價值和路徑探析”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20221494;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建設現狀及發(fā)展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2W206
(一)信息傳播高效
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可以迅速將信息傳播給目標用戶,為民辦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微信公眾號,民辦高校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以圖文、視頻、音頻等形式進行傳播,生動形象地展示教育內容,強化教育效果。
(二)互動性強
微信公眾號具有強大的互動功能,可以及時收集用戶的反饋和意見。
民辦高??梢酝ㄟ^微信公眾號與用戶進行互動,增強用戶對思政教育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不斷優(yōu)化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互動過程中,民辦高??梢苑e極回應用戶的反饋,及時解答用戶的問題,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讓用戶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
同時,民辦高校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一些有趣的思政教育內容,引導用戶參與互動和交流,激發(fā)用戶的興趣和熱情,加深用戶對思政教育的認知和理解。
(三)教育形式多樣化
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新媒體形式,為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民辦高校可以更好地將思政教育內容呈現給用戶,從而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和參與。
首先,微信公眾號可以采取視頻的形式。通過發(fā)布一條條生動形象的視頻,介紹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重要性和方法等,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知識。
其次,微信公眾號可以文字+圖片的形式。通過發(fā)布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如歷史事件、人物事跡等,讓用戶更加直觀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四)能提供個性化服務
民辦高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提供個性化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而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具體來說,微信公眾號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如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料、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等。這些服務可以根據用戶的學習背景、興趣愛好、學習目標等因素進行定制,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一)公眾號內容質量
一個優(yōu)質的公眾號需要具備內容有深度、有趣、易理解、符合用戶需求等特點,才能吸引用戶持續(xù)關注并參與其中。
因此,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注重內容質量,以提升用戶參與度。
(二)公眾號互動與反饋機制
良好的互動與反饋機制可以增強用戶對公眾號的黏性,提高用戶參與度。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該建立有效的互動渠道,及時回復用戶的問題,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如評論、私信、留言等。同時,公眾號應該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優(yōu)化內容和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
(三)公眾號品牌形象
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該注重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如公眾號名稱、標志、配色等,以提升用戶的信任度。同時,公眾號應該提供真實、準確、權威的信息和服務,以增強用戶的信任感[1]。當用戶對公眾號產生信任時,他們更愿意參與其中,并將公眾號推薦給其他用戶。
(四)用戶個人因素
用戶個人因素會影響其參與度。例如,用戶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教育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對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的需求和偏好。因此,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分析不同用戶群體的特點,提供符合其需求和興趣的內容和服務,以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一)增強互動性
信息時代,微信公眾號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作為傳播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提升用戶參與度、增強互動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設立互動板塊是關鍵。在公眾號中設立專門的互動板塊,如評論區(qū)、留言板等,可以鼓勵用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增強用戶參與感。同時,公眾號運營者需要認真閱讀用戶留言,及時回復用戶問題,給予用戶反饋,增強用戶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用戶感受到被尊重,還可以收集用戶的反饋和建議,以便更好地改進公眾號的內容和服務。
其次,定期舉辦線上活動是增強互動性的有效方式。舉辦知識競賽、話題討論、線上講座等活動,可以吸引用戶積極參與,提高互動頻率。同時,活動內容要貼近用戶需求,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以吸引更多用戶參與。例如,可以結合時事熱點、校園生活、思政教育等主題,設計有趣、有獎的線上活動,激發(fā)用戶的參與熱情。
再次,除了線上活動,建立用戶社群也是增強用戶黏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微信公眾號社群,可以加強用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使用戶互相了解和信任。社群內可以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提高用戶忠誠度[2]。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在社群內進行分享和交流,提高社群的專業(yè)性和影響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用戶的歸屬感,還可以擴大公眾號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公眾號運營者還需要注重內容的質量和原創(chuàng)性,提供有深度、有價值的資訊,以滿足用戶需求。
最后,公眾號運營者需要注重與用戶的互動和溝通。運營者應積極回應私信、評論,這不僅是尊重的表現,更有利于了解用戶的真實聲音。用戶的每一條反饋都蘊含著對公眾號的期待,是運營路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只有深入了解用戶,才能精準滿足他們的需求,進而優(yōu)化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因此,運營者需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責任心,將用戶的聲音轉化為公眾號前進的動力。記住,與用戶的每一次互動,都是公眾號成長的契機?;屿柟塘斯娞柵c用戶的關系,也為公眾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傳播平臺,應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參與度。具體來說,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保證內容質量。在提供思政教育相關內容時,確保內容質量和準確性,避免提供低質量、無意義或錯誤的信息。同時,注重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式,使文章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要避免出現過度追求數量而忽視了文章質量的情況,要注重文章的深度和廣度,結合時事熱點、教育理論、案例分析等內容,使文章更具實用性和指導意義。
其次,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的內容,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例如,可以結合時事熱點,提供相關的思政教育解讀;可以結合教育理論,提供相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結合案例分析,提供相關的實踐經驗和教訓等。這些多樣化的內容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公眾號,還可以優(yōu)化用戶的閱讀體驗,提高用戶的參與度。
再次,通過與其他公眾號或媒體合作,共享優(yōu)質內容,擴大公眾號的受眾范圍。要保持內容的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公眾號的內容可以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忠誠度。應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制訂合理的更新計劃,保持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應注意內容的可讀性和易用性,避免過于復雜的表述和術語,讓用戶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3]。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用戶反饋等方式了解用戶需求和喜好,針對性地提供相關內容,提高用戶滿意度。
最后,注重互動與反饋。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該注重互動和反饋,及時解答用戶的問題,回應用戶的建議[4]。可以通過線上互動、線下活動等方式與用戶建立聯系,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三)合理安排推送頻率和推送時間
對推送頻率,需要結合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需求,以及公眾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合理安排。
首先,了解用戶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他們的作息時間、閱讀時間段、閱讀習慣等[5]。根據這些信息,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預測用戶可能瀏覽公眾號的時間點,從而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推送。例如,了解用戶的作息時間可以幫助工作人員確定在早晨還是晚上推送內容,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同時,了解用戶的需求也十分關鍵。用戶對推送內容的需求和偏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6],有助于工作人員更好地開展工作。例如,如果用戶對健康、美食、旅游等主題感興趣,工作人員就可以推送相應內容,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其次,根據公眾號的發(fā)展情況和用戶反饋,適當調整推送頻率。如果用戶對推送頻率不滿意,工作人員可以適當降低推送頻率,以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反之,如果用戶反饋對推送內容感興趣,工作人員可以適當提高推送頻率,以提高用戶對公眾號的忠誠度[7]。
再次,推送內容的質量和價值也非常重要。工作人員應該提供具有時效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內容,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工作人員也需要避免推送內容過于重復和無趣,讓用戶產生反感和厭倦情緒[8]。
最后,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與用戶互動和溝通,通過回應用戶的評論、反饋和建議,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不斷優(yōu)化公眾號的推送內容和服務。這不僅可以增強用戶對公眾號的信任感,還可以促進公眾號長期發(fā)展[9]。
(四)優(yōu)化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的好壞,對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為了提高用戶參與度和滿意度,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優(yōu)化用戶體驗。
首先,優(yōu)化界面設計。良好的界面設計可以讓用戶更加輕松地找到需要的內容和功能。因此,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注重界面的簡潔性和易用性,使用戶能夠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界面設計應該以用戶為中心,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和習慣,避免過于復雜的設計,以免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10]。此外,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還應該注重色彩、字體、圖標等因素,提供最佳的視覺效果和用戶體驗。例如,可以使用易于閱讀的字體和顏色,使用戶能夠更快地瀏覽公眾號的內容。
其次,優(yōu)化排版風格。排版風格對用戶體驗也非常重要。易于閱讀、視覺效果好的排版風格可以優(yōu)化用戶的閱讀體驗,增強用戶對公眾號的信任感[11]。因此,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應該采用簡潔、清晰、易讀的排版風格,避免使用過于花哨的字體和顏色,以免影響視覺效果。還可以通過排版突出重點內容,使用戶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最后,建立反饋機制。用戶反饋是優(yōu)化用戶體驗的重要途徑之一[12]。通過建立用戶反饋機制,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可以及時了解用戶的需求和意見,不斷優(yōu)化公眾號的內容和功能。
(五)運用多種營銷手段
運用多種營銷手段可以提高公眾號的曝光度和用戶參與度。
首先,社交媒體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宣傳公眾號的重要平臺。工作人員需要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積極分享公眾號的新動態(tài)、精彩內容以及活動信息。除了定期發(fā)布高質量的內容外,工作人員還需要積極回應評論和反饋,與粉絲建立緊密聯系,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改進公眾號的內容和服務[13]。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擴大公眾號的受眾范圍。
其次,與其他公眾號、媒體或機構合作,可以共享資源、擴大受眾、增加互動,從而提升公眾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14]。通過合作,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探索更多機會,為雙方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工作人員需要確保雙方在內容、受眾、品牌形象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匹配度,以確保推廣效果。廣告是提高公眾號曝光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選擇合適的平臺投放廣告,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公眾號。廣告的內容和形式需要緊密結合公眾號的特色和定位,確保效果和影響力。例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公眾號的主題和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廣告,以吸引目標用戶的關注。同時,工作人員需要關注廣告的投放效果,及時調整投放策略,以確保廣告投入的回報。
最后,舉辦線下活動是提高用戶參與度的重要方式之一[15]。定期舉辦講座、研討會等線下活動,可以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同時提高公眾號的曝光度?;顒右獓@公眾號的主題和內容展開,為用戶帶來豐富的體驗,增強用戶對公眾號的認同感。策劃線下活動時,工作人員需要考慮活動的主題、形式、時間和地點等因素,確保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研究旨在提升民辦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用戶參與度,為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用戶參與度的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的提升策略,以期為民辦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時,筆者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夠關注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共同推動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于淼,尹大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建議程設置框架影響因素研究:以“高校思政網”微信公眾號為例[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35(6):42-44,60.
[2] 鄭君山.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fā)展策略研究:兼論對高校微信平臺建設的啟示[J].中國報業(yè),2023(16):112-113.
[3] 孫紅靜,高菲菲,楊菊杰.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23(22):46-48.
[4] 田潤東,姜威.“大思政”格局下優(yōu)化高校微信公眾號思政育人功能策略探賾:基于SWOT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44(11):108-114.
[5] 周明茹.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3):110.
[6] 莊璧瑛.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5(6):145-149.
[7] 蔣海蓉.紅色文化“微傳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探究:以某高校微信公眾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0):176-178.
[8] 李一聰,劉民月.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建設與發(fā)展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41(5):156-159.
[9] 曹甜甜.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及提升策略探析[J].科教文匯,2023(17):24-27.
[10] 朱田鳳,稅宏萍.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陜西五所高校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6):67-69.
[11] 王博.微信公眾號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以武昌工學院微信公眾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2):193-195.
[12] 覃靜黎.微信公眾號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踐探索:以“貴州思政教育”公眾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2):196-198.
[13] 疏淑進.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推文特性對大學生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3,9(10):17-21,36.
[14] 薛浪,邢華超,楊美偲.以“三個聚焦”打造網絡思政育人陣地:以北京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建設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3(4):78-80.
[15] 侯林莉,楊欣.高校思政教育類微信公眾號提升傳播力的途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7):219-221.
作者簡介 盧靜,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秦瑋,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