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產業革命、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新職業如井噴般爆發,體現了技術的新發展、未來商業的新趨勢和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收到同事傳來的“陳福瑞便便正常了”的信息,霓仔很高興。陳福瑞是一只經常便秘的橘白貓,如廁困難是長期困擾它的“貓生之痛”。它便便正常后,貓主人激動之余,洋洋灑灑寫了一長篇貓糧食用反饋,這篇反饋成為霓仔和同事們進一步優化產品的數據基礎之一。
霓仔是一名寵物食品研發工程師,就職于一家專業研究黑水虻的生物科技公司。三年前,她和同事們研發出的以昆蟲蛋白作為原料之一的系列寵物食品,成為目前寵物食品市場的一個新方向。
寵物食品研發工程師無疑是一種新興職業,它的出現與都市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改變有關。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養只寵物陪伴自己、治愈孤獨。
霓仔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蠶學專業,因為導師結緣黑水虻,并在畢業后找到了一家專業研究黑水虻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做就是四年。
工作的視頻在網站上大熱后,霓仔不斷收到關于新職業的討論。很多年輕人向她咨詢:“我也想進入黑水虻或者寵物糧的新行業,應該去學什么?”“我不是相關專業的,怎么才能跨行去做新職業?”……
霓仔復盤良久,給出了一個慎重的回答:未來的某些新職業,目前還沒有出現在已知的職業名錄中,所以,想做新職業,第一個覺悟就是知道自己沒有成熟的路徑可依賴。在她看來,95 后這代人在未來職業發展上,選擇工作的過程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最重要的是不要設限,勇敢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我是誰’。”霓仔說。
“宣稱支持工程師”,大多數人初次聽到這個職業都是一頭霧水,簡單來說,其工作就是將護膚品或者美妝產品的功效、性能、成分進行科普說明。伴隨著《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等行業法規相繼出臺,如何將護膚品里的“黑科技”“新成分”正確有效地傳達給消費者,成了新的市場“剛需”。
小貝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科學語言的轉化,以及設計可視化實驗。比如,她之前負責過的一個面霜類產品,宣傳重點是其中添加了某種新型抗皺成分。可是市面上號稱能抗皺的護膚品多如牛毛,如何才能讓消費者相信產品與眾不同呢?小貝設計了一個使用產品前后細胞和皮膚狀態的對比實驗,讓產品功效展示一目了然。除了要懂科研、會做實驗,“宣稱支持工程師”還需要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知道大家關心的是什么,屬于既要能“做好實驗”,又要能“講好故事”的崗位。
小貝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到護膚品“既有科技理性的一面,也有藝術感性的一面”,在了解的基礎上做選擇,她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和獲得感。
Yuki 讀運動康復專業并且成為一名康復治療師,源于一個認知上的誤會。最初她報考湖北中醫藥大學是想學“骨傷”專業,偶然看到“運動康復”這個新專業,只覺得“運動”也和“骨科”相關。入學后才知道,康復專業包括運動康復在內,畢業拿的是理學學位,而像中醫臨床、中醫骨科拿的則是醫學學位。
她目前在一家以脊骨神經醫學為基礎的體態矯正中心工作,這里主要為青少年的體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比如,長短腿、高低肩、脊柱側彎、駝背這些在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生長發育問題。
在治療患者的過程中,Yuki 獲得了不少職業成就感。女孩盼盼的脊柱側彎曾經達到30 多度,不正常的體態讓這個13 歲的小女孩沉默寡言,她還因為側彎導致的背疼,經常難受得睡不著。Yuki 接手盼盼已經一年多了,除了體態上的恢復,盼盼在心態上也開朗了很多,每次來治療都迫不及待地和Yuki 分享她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她把和Yuki 的見面治療稱作是“充電”,這讓Yuki 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Yuki 的同事,除了資深的康復治療師和醫生,大多是從各個醫學院、體育學院康復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家對于這條路充滿了信心,因為“康復”是一個給人無限希望的行業。
春夏之交,正是自然教育工作者最忙碌的時候。在一場名為“奇妙植物小偵探”的課堂上,自然教育導師們正帶領小學生們探索大自然,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植物學知識、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強悍的動手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朱曦作為團隊的主心骨,這樣總結自己從事的行業:“我的工作,就是為自然講故事。”
2014 年左右,“自然教育”的概念進入中國時,朱曦還是一名在讀的影視編導藝術生。她從小熱衷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喜歡徒步、速降自行車等戶外運動。
畢業前夕,朱曦參與了一個農場項目,在調研中,她了解到日本的農場有很多自然教育主題的活動,于是在畢業的第一年選擇去日本,研究學習自然教育。除了上課,她還參訪了日本不同類型的農場、文旅小鎮、康養機構,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朱曦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遵循自己的興趣成為一名自然教育從業者。
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朱曦發現自己原本的強項可以非常絲滑地融入工作。比如,她最喜歡的生態攝影課,就源于大學期間的攝影必修課專業底子;八年的學畫功底,讓她的課程內容極富藝術美感,藝術插畫和各種手繪圖案的創作,延展出了自己的文創品牌。
時代的浪潮永不停歇,而無論什么時代,每個人的經歷和努力都不會浪費,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找到屬于自己的職業位置。
(摘自《女友(花園版)》2024 年第6 期,本刊有刪節,姜敏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