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會面臨各種決策,這時選擇標準就非常重要。這里,我講兩個小故事,供大家決策時做參考。
20 世紀90 年代初,港臺流行樂在內地無比風光。很多同學都有隨身聽Walkman,讓我無比眼饞。后來一次考得好,在對爸媽軟磨硬泡后,我終于得到了自己的第一臺Walkman。但是, 爸媽給我買卡帶的錢只有10 元,而新華書店一盒引進版卡帶是9.7元。那個年代,店里當然沒有試聽,更沒有手機網絡能查查評價之類。我站在音像柜前,盯著陳列出來的上百款卡帶,一臉迷茫:要從一堆陌生的臉和陌生的名字里選出一盒,這不相當于抽盲盒嗎?
幸好,新華書店會把當月最暢銷的卡帶陳列在柜臺最上排,那么范圍就縮小到這十幾款了,但從這十幾款里選,也和瞎子摸象差不多。如果換作是你,在當時的條件下會怎么選?
我想了想,先明確需求:要選出唱歌最好聽的。然后仔細看了一下這一排卡帶的封面, 有男有女, 有美有丑……嗯?一個念頭突然冒出來:長得好看的歌星自然會受歡迎,那長得不那么好看,還有那么多人喜歡……一定是因為唱得好啊!
于是,目標確定了:選長得不那么好看的!
所以,我買了人生的第一盒卡帶——張學友的《真情流露》。嘗到甜頭后,我后面陸續用這個策略買下了一些卡帶。一次都沒失望過!
講完“選丑大法”,再講個小故事:凱恩斯的選美理論。
凱恩斯在研究市場的不確定性時,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自己在金融市場投資的理念,那就是金融投資如同選美:在有100 名美女參加的選美比賽中,如果猜中了誰能夠得冠軍,你就可以得到大獎。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么猜?
凱恩斯告訴我們,別猜你認為最漂亮的,而應該猜大家會選哪個美女做冠軍。即便那個女孩丑得像諧星,只要大家都投她,你就應該選她,而不能選那個長得像你夢中情人的美女。這里決策的關鍵就是要猜準大眾的選美傾向和投票行為。因此,對一個聰明的投資者來說,他需要考慮到:“如果每個人都在猜別人會怎么選,那么最后他們最有可能選誰?”
兩個故事講完,高質量決策的兩個特點就出來了,即高概率性和高預測性。
(摘自《從內耗到心流:復雜時代下的熵減行動指南》,電子工業出版社,黃雞蛋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