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畢業生們遇上了終極boss——畢業論文。找選題、收數據、寫論文,這一套組合拳讓人叫苦不迭。而其中最崩潰的,還要數農學生。
四川農業大學丘同學的遭遇,讓人血壓飆升——因為他的畢業論文,被吃掉了。原本一串小番茄植株,兩側各有七枚果實。不知道被誰揪掉了頂端的兩個,本來如葫蘆娃七兄弟般整齊的隊形,瞬間被打破了。丘同學傷心之余,收到網友幽默的安慰 “六娃本來就會隱身”。
如果說農作物太過脆弱,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那么讓畜牧專業的學子傷腦筋的,則是“實驗對象”們太過活潑好動了。尤其是牛羊這類身手矯健的,一不留神就可能脫離管束,帶著一篇未完成的畢業論文跑路了。因此在農學專業的校園里,時不時就會上演一段“它逃Ta 追”的戲碼。動物們會流竄到農田和大棚里,啃食其他同學做實驗的植株,最終釀成“你的畢業論文吃了我的畢業論文”的戲劇化結局。
因此,農學生們必須擔負守護實驗素材的重任。在農學專業的校園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請勿采摘”的標語牌,還有人直接在試驗田附近搭個棚子當作觀察據點。
不過,哪怕成功避免了天災人禍,農學生的畢業之旅仍然充滿了波折。因為在農業科學研究過程中,研究結果往往很難控制。
在中國海洋大學攻讀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的良同學,他所在專業的畢業條件是成功繁殖兩代魚并且將其后代養活,看似難度不高。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初代活下來的魚苗,全部分化為了公魚。沒辦法,他決定再給自己四個月時間重來一遍。這一回,他不僅在操作上更加小心細致,還積極采納了來自網友們的“生女”大法——加大繁殖數量,用強光刺激魚兒們相互追逐,甚至給新生的魚苗取名招妹……科學方法和歪門邪道齊上陣后,終于養出了兩條無比珍貴的母魚。
畢業之路同樣充滿艱辛的田同學,研究方向是“培育更具抗病性的番茄和土豆品種”。然而幾年的辛苦付出,卻收獲了“更不抗病的土豆”和“不結果的番茄”這一略顯炸裂的研究成果。雖然如此,但當被問到選擇育種專業的原因時,田同學依舊兩眼放光。“創造出一個新品種本身就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讓人感到心潮澎湃。”
作為畢業生大軍中極其特殊的一分子,農學生們的遭遇讓人感到既搞笑又心疼。與此同時,他們的經歷也讓人真切感受到,科學研究中充滿不確定性。其實,這些失敗也非毫無用處,對每一個在求知路上探索的人而言,能夠劃掉一個錯誤選項也是好樣的。
(摘自“嗶哩嗶哩”微信公眾號,郭德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