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極端天氣頻發,每天關注天氣狀況成為很多人的日常,但你是否好奇天氣預報中的降水概率是怎么測算的?是否也對明明預報有雨卻不得“一日涼”而牢騷滿腹?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降水概率是怎么回事了。
降水概率有兩種概念,一是指某地的歷史氣候降水概率,完全是依據歷史氣候資料統計計算分析得出的結果;二是在天氣預報中依靠各種知識、信息和技能對未來天氣進行分析后,對某時間段降水可能性給出的判斷。
這里要說的是后一種情況,假如天氣預報告訴我們,第二天降水概率是10%,并不是指該地區有10% 的地方會下雨,而是指第二天出現至少1 毫米的雨量或雪量的概率為10%,也就是說如果有100 次相同的情況,其中大約10 次會發生降水。
而且,氣象局公布的降水概率一般以10% 為單位,當預報顯示“降水概率0%”時,因為概率數值經過了四舍五入,因此并不意味著完全沒降雨可能。與此同時,降水概率的高低并不代表雨量多少;降水概率與雨的強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氣象局估算降水概率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對預報區進行細分,記錄每個小區塊的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要素。接著,把數據與歷史值比較,找出與目前天氣情況相似的天氣模式。然后,基于這些天氣模式,工作人員會計算在類似條件下若進行百次模擬,會有多少次出現下雨或下雪的情況,以此來確定降水概率。除此之外,氣象局還會運用相關的數學模型,輔以計算機模擬,來進行更精確的天氣預測。
(資料來源:《科學世界》《中國氣象報》,Stacy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