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傷齒龍
在澳大利亞的荒野上,一只紅色的袋鼠正跳躍著前進——它強壯的后腿和有利于平衡的尾巴讓它成為速度最快的食草動物之一。然而,它依然無法從速度極快的傷齒龍的追捕下逃脫,傷齒龍鋒利的爪子、致命的腳趾和鋸齒狀的牙齒簡直是袋鼠的噩夢。就算是比普通傷齒龍體型更小或更年幼的恐龍,也有本事輕松捕獲現代哺乳動物,因為它們擁有閃電般的速度和兇猛的本性。
在白堊紀,傷齒龍的獵物是棱齒龍—一種和傷齒龍體型差不多的速度也很快的植食性恐龍。如果生活在現在,傷齒龍的獵物應該是小型植食性恐龍、哺乳動物和蜥蜴。許多科學家認為傷齒龍也吃植物,這意味著它是一種雜食動物。
傷齒龍
屬名
Troodon
生存于
白堊紀晚期7700萬~6500萬年前.
長度
2 米
食性
雜食
大腦袋
傷齒龍的大腦相對于它們的身體來說,是所有恐龍中最大的。它們可能是當時最聰明的恐龍之一哦!想象一下,如果恐龍有學校,傷齒龍可能會是班里的學霸呢!
蛋和巢
傷齒龍是鳥類的近親。它們會用泥土做簡單的巢穴來下蛋,而且蛋總是成對地生。傷齒龍媽媽會坐在蛋上,讓蛋保持溫暖,同時保護蛋不被其他恐龍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