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未來一段時間黨的中心任務。需要向改革要動力,向制度要紅利,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新的臺階。
新興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激烈國際競爭與動蕩國際環境,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系列挑戰,人民對于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新期待,都在倒逼我們進行改革。唯有主動變革才能贏得歷史主動,引領時代前進的方向。
雖然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多年,但是仍有許多體制機制束縛有待破解,仍有許多制度紅利有待挖掘,我們的改革來到了高原區,要避免改革的“攀登疲勞”“高原反應”,通過更高水平的制度建設、制度創新,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水平安全、高效能國家治理,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們的制度現代化達到新水平,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邁上新高度。
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展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釋放社會活力;通過改革生產關系,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通過改革上層建筑,進一步鞏固經濟基礎;通過改革優化國家治理,更好適應社會發展。
第一,進一步調整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沒有經濟的中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其他現代化目標也會落空。推進新質生產力,釋放產業革命紅利。把握數智產業技術革命的巨大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釋放創新紅利。教育、科技、人才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大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統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釋放制度紅利。進一步放活市場主體,激活市場活力,不同所有制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競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推進高水平開放,釋放開放紅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擴大對外合作,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釋放轉型紅利。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釋放生態紅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第二,進一步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上層建筑。黨的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改進黨的領導,對于我們順利實現現代化目標至關重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推進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人民民主建設;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現代化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軌道內運行,建設更高水平的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
第三,加強民生福祉保障,提高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獲得感。推進就業、教育、收入分配、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改革,保障好人民最關切的切身利益。
第四,建設強大的國防體系、高水平的安全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保駕護航。現代化戰略要求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現代化根基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應對高風險挑戰,完善高水平國家安全體制,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第五,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分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形成平等有序的多極化世界,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美好世界,提供中國領導力,做出中國貢獻。
二十屆三中全會再一次向世界昭示,我們實現現代化強國與民族偉大復興的意志堅定不移,只要我們勇毅前行,始終向上,中華民族將為世界各國航船提供巨大的中國推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