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深處,沙丘如同凝固的金色波浪綿延到天際。不遠處,一群野駱駝在悠然漫步,它們的耳朵不時轉動一下,警惕著在暗處窺伺的沙漠狼群。
10多年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少創在羅布泊深處參加“玉兔號”月球車外場試驗時,被這神秘又攝人心魄的景象深深吸引。那時的劉少創未曾想到,他之后的命運會與這片荒漠交織,他的名字也將與野駱駝保護事業緊密相連。
與野駱駝“一見鐘情”
野駱駝,學名野生雙峰駝,是生活在亞洲腹地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現僅分布于中國西北部和蒙古國西南部2 0萬平方千米的地區。它們與家駱駝不同,兩者基因差異達2% ~3%,因此被視為不同的物種。
生長在沙漠深處的野駱駝,不僅是浩瀚大漠中的行者,更是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勇者。然而,這群頑強的生物正因生境被破壞、狼群侵擾、非法穿越及非法采礦等面臨滅絕的風險。劉少創說,如今野駱駝的數量不足1 0 0 0峰,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2 0 1 1年1 0月,劉少創在甘肅省安南壩保護區第一次看到了野駱駝。“當得知那些龐然大物都是野駱駝而不是人為圈養的駱駝時我很激動,原來野駱駝是真的,不是傳說。”他說。
“我當時犯了和很多人一樣的錯誤,以為家駱駝跑到野外去就成了野駱駝。”他笑道,“所以我算是從零開始學起。”從那時起,他被這一物種深深吸引。在了解到它們瀕臨滅絕后,他決定盡己所能伸出援手。
接觸后才知道,保護野駱駝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的棲息地面積達2 0萬平方千米,不僅活動范圍大,而且生性警覺,常出沒于無人區的荒漠戈壁。關于它們的準確數量、遷徙路線、生活習性,人們所知甚少。當時追蹤野駱駝完全依賴人類觀察,線索只有蹄印、臥跡和糞便。
偏偏劉少創是一位熱衷于探險的科學家。早在2 0多年前,他就參加過極地科考,曾經兩次到達北極點。后來,他因科學研究課題涉及確定大江大河的源頭和長度,更是走遍世界各地。因此,保護野駱駝面臨的重重困難,反倒激發了他的斗志。
野駱駝具有獨特的適應沙漠環境的生理特征,如能長時間不飲水,食用多樣的荒漠植物等。也正因其高度特化的生存方式,野駱駝對生態環境變化極為敏感,保護工作尤顯重要和緊迫。
追蹤野駱駝的日子
劉少創具有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背景。彼時,他和團隊負責“祝融號”火星車、“玉兔號”月球車的導航定位及制圖系統的研制,于是想到把導航定位技術用于追蹤野駱駝。
當時既沒成立項目也沒經費,但他說干就干。2 0 1 2年5月,在當地動物管理局的協助下,劉少創給野駱駝安裝了中國境內第一個跟蹤器。
“野駱駝一定不喜歡戴上跟蹤器,但這不會對它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劉少創說,跟蹤器的重量小于1千克,搭載的電池壽命為3年,到期之后跟蹤器會自動脫落。
這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學觀察方法,但用于野駱駝這個行蹤不定的物種身上還是第一次。劉少創介紹,裝備跟蹤器可以更好地采集數據,借助數據了解野駱駝的習性和生活規律。同時,跟蹤器采集的數據還可結合其他遙感信息,用于研究野駱駝棲息地的環境質量,例如植被覆蓋、水源分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截至目前,劉少創和團隊已為大漠深處不同群的2 6峰野駱駝安裝了跟蹤器,并利用跟蹤數據建立了覆蓋中國和蒙古國野駱駝分布區的生境適宜度指數模型。
追蹤野駱駝的日子,有苦也有甜。但劉少創最不想面對的是野駱駝“減員”。
“我跟蹤的第一峰野駱駝被狼咬死了。”對此,劉少創感到十分遺憾,“我發現跟蹤數據不更新了,過去一看才發現它被狼咬死了。”
“這是我們看到的,可能還有很多沒看到的。”在劉少創看來,保護野駱駝,當務之急是兩件事:一是限制人類活動(非法穿越和非法采礦等)的影響,二是控制狼的數量。
要做好這兩件事,最基礎的仍是做好追蹤工作。通過跟蹤數據,人們才能逐漸了解野駱駝的遷徙路線、生活環境和面臨的潛在威脅。只有掌握了這些信息,才能制訂更詳盡的計劃。比如,在哪里營建水源保護地,如何改進保護措施等。
“下大力氣保護它們是值得的”
經過持續的觀察和監測,劉少創等人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變化。
他們注意到,野駱駝的活動范圍確實很大,有的群體每天能走幾十甚至上百千米。但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加劇,野駱駝的活動區域正在縮小,中國境內和蒙古國境內的野駱駝分別有向海拔較高的阿爾金山地區和較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移動的跡象。
“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會面臨更多危險。”劉少創說,如今野駱駝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如不立即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這群“精靈”有可能會在3 0年至5 0年內滅絕。
針對野駱駝的保護,我國已建立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建立為野駱駝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地,減少了人類活動對其生存環境的干擾。
在此基礎上,劉少創建議擴大新疆、甘肅等地的野駱駝保護區面積,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范圍廣、保護力度強的野駱駝國家公園,給野駱駝種群及其他野生動物創造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劉少創眼里,深入大漠算不上什么,但保護野駱駝終歸是件“燒錢”的事,不僅跟蹤器、數據的傳輸通信分析等需要投入,尋找野駱駝所需的向導、麻醉師以及車輛、麻醉藥等都得花錢。這方面的科研經費和項目缺失或滯后,時間一長免不了要自籌經費。
盡管經費時常捉襟見肘,但在他看來,下大力氣保護野駱駝是值得的。
首先,野駱駝是荒漠地帶的旗艦物種,保護野駱駝就是保護整個生態系統。其次,野駱駝身上有許多神秘之處,例如它們生活在曾經的原子彈試驗場,卻不會受輻射得癌癥;盡管更喜歡淡水,但受環境所限,野駱駝飲用高濃度鹽水卻鮮少受心血管、高血壓等疾病的困擾。已有相關研究發現,它們獨特的生理機制或許能為人類治療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提供借鑒。同時,野駱駝如何在體內脫去咸水中的鹽分,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們現在對野駱駝的研究還很少。我相信,經過深入研究,一定會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發現。”劉少創說。
本文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