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走進天門市黃潭鎮七屋嶺村采風島景區,翻耕機正在田間來回奔忙,七屋嶺村黨支部書記楊國雄滿是欣慰與期待:“這半年的辛苦沒有白費!等到明年夏天,這50畝馬鞭草花海將吸引更多客流。”
在竟陵街道,東方社區黨委書記陽濤同樣步履匆匆。在他的張羅下,社區零工驛站近期開設了服裝車位基礎培訓班,帶動更多有需求的居民學一技之長。
環境整治、產業發展、養老育幼、扶貧幫困……致力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天門市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每年組織村(社區)黨組織開展“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將群眾“需求清單”變成村級“實事清單”、干部“履職清單”和黨群“共建清單”,構建“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讓擔當實干蔚然成風。
以“清單”明方向、促履職
“每戶發放一棵果樹苗自栽自種”“全村范圍內統一進行秸稈轉運”“5組的坑塘進行統一發包”……對照著年初制定的2024年“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清單,黃潭鎮水府廟村黨支部書記吳衛軍長舒一口氣:截至年中,大部分事項已按原計劃如期完成,其他事項也有了顯著進展。
在吳衛軍看來,“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清單為他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找準了抓手、理清了思路,帶領村“兩委”真正聚焦居民的“急難愁盼”,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為切實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服務功能弱化”等突出問題,天門市緊扣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在全市村(社區)深入開展“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活動。每年年初,各村(社區)黨組織廣泛收集群眾意見,聚焦群眾最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梳理形成“民意清單”,反復研究論證后形成可行的“年度實事清單”,以一事一評和年度考評結合的方式,對實事完成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和考核,考核結果與村(社區)干部的績效報酬和評優表彰直接掛鉤。
“按照‘有多大力使多大勁’原則,‘十件實事’要聚焦本年度能完成、群眾受益面廣、有一定工作難度、不在村(社區)日常工作范圍之列的事項。”天門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正德介紹,通過制定“十件實事”清單,讓不作為、慢作為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臉紅心跳坐不住”,摒棄“躺平”的懈怠心理,強化服務意識,營造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
以實事解民憂、暖民心
“十件實事”既是群眾的期盼,也是黨組織的承諾。
“再也不用跑遠去找充電站了,咱們村真不錯,給大伙兒干實事兒。”前陣子,家住黃潭鎮花臺村的張依娜購入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但給車充電卻成了難題。村“兩委”干部走訪發現,好幾戶村民都有著同樣的“煩心事”。
面對村民的迫切需求,村“兩委”積極對接鎮供電所,并出讓舊村部的門前廣場,在廣場空地安裝3個充電樁,可同時為6輛新能源汽車充電。
黨員干部上門問事、黨員群眾大會議事、黨支部帶頭干事、群眾全過程參與評事,天門市大力推行“四事工作法”,著手解決好十件實事從哪來、如何定、誰來抓和滿意度的問題,通過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確保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張爹爹,起得早啊!您最近身體怎么樣?”“王阿姨,最近家里都還好吧?有沒有需要我們社區幫忙的?”清晨的陽光悄悄探進街巷,竟陵街道東方社區的網格員楊夢潔就開始了一天的入戶走訪“早自習”,熟絡地和居民們拉起了家常。
聽民聲方知民盼。近年來,東方社區創新開展“早晚自習”行動,把黨員干部實地上門察民情訪民意作為辦好十件實事的“先手棋”,“兩委”干部和網格員每天上班“早自習”開展入戶走訪,下班前“晚自習”將情況及時反饋給居民,變被動“坐診”為主動“出診”。
“居民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工作的大事,居民的每一個期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東方社區黨委書記陽濤說,居民的實際需求就是社區辦好實事的“第一選擇”。
在“早自習”入戶走訪中,社區發現不少婦女都面臨著就業難題,她們渴望學習新技能,但苦于沒有機會和平臺。經“兩委”初審、干群互商、大會決議,東方社區將“助推零工驛站開辦技能培訓班,帶動更多居民穩定就業”梳理確定為2024年“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之一。
社區“兩委”積極對接零工驛站、東方社區服務站,推動開設服裝車位基礎培訓班,幫助居民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并為培訓合格的學員提供就業指導和崗位推薦。
“我之前就想著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既能照顧到一家老小,還能增加收入。”東方社區的居民彭艷滿懷期待地分享道,“現在好了,我報名參加了第一期服裝車位基礎培訓班,結業后還有機會進廠務工!”
以實干聚合力、筑同心
“小周,咱這扶手裝得好,起身再也不用愁了!”家住竟陵街道鴻漸社區的李奶奶,激動地握著社區黨委書記周媛的手感謝道。前不久,針對轄區內43戶80歲以上高齡獨居老人,鴻漸社區開展免費居家適老化改造,為老年居民的安全保駕護航。
“以前走訪、入戶,居民更多的是愛搭不理。如今大伙兒切實看到了變化,都主動招呼我們進家里坐坐……”說起這幾年來的工作,周媛明顯感覺大伙兒干事解難的底氣增強了,工作越干越有勁頭。
黨員干部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既辦實了民生事、鼓足了干勁,也架起了連心橋、匯聚了治理合力。
鴻漸社區百花苑小區是一個典型的“三無”老舊小區,生活配套設施陳舊、矛盾多、治理難度大。近年來,社區黨委深入走訪,找黨員、建支部,選派德高望重的領頭人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指導成立業委會,制定小區管理規約和自治公約,激發居民主體意識,共同謀劃小區建設。
“黨組織牽頭、黨員帶頭干、干部來幫忙、群眾共參與。現在大不同了,大伙兒都齊心協力共建家園,這次咱們綠化帶改造升級,五十多戶居民主動捐贈,共計六千多元!”小區業委會主任、黨員王國斌說。
從“無人管”到“共治理”,百花苑小區干群齊心協力,辦好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實事——房屋外立面修繕改造;樓頂拆違改建換新貌;新建50米長的電動車充電棚……
為民辦事,唯有實干方能干實。截至目前,天門市各村(社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累計完成服務實事24000余件。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活動,不斷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答好基層治理“為民卷”,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