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維權的方式確實欠妥。派出所幫我們算清法律賬,用的是為民的‘公平秤’,我們服氣!”孟某說。
2023年9月,村民孟某等人以土地賠償費用不合理為由阻礙某工程施工。由于涉及人員多,保康縣公安局寺坪派出所及時組織召開警民屋場懇談會,讓群眾把想法說清楚,請律師把法理講明白,由民警把得失算出來。最終,這場“集訪式”矛盾得到圓滿解決。
如今,在保康縣寺坪鎮,每月一次的警民屋場懇談會已開到每一個村組,成為政策法規的宣傳會、以案釋法的教育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場會。
寺坪鎮位于荊山山脈腹地,轄區的天子湖美景如畫。寺坪派出所共有民、輔警17人,黨支部有正式黨員5人、預備黨員1人。派出所黨支部始終牢記“公安姓黨”,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以黨風轉警風、以黨務促警務,有效提升了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2023年,該所先后被命名為全國、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排、研、交、結”一體化防范農村小糾紛工作法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黨支部獲評襄陽市“全市公安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周警官,我家孩子厭學,你得空了幫我勸勸他。”“小周,我家拉石頭砌圍墻,鄰居擋著不讓過,你得幫我解決一下。”每天八點,寺坪派出所“曉冉警務室”就會陸續有群眾來訪。
“做群眾工作沒有太多技巧,就是要走近群眾、以心換心。群眾有事兒才會找我們說,我們說的話群眾才愿意聽。”黨員民警周曉冉把走家串戶當“日常運動”,所轄2000余戶家庭和商戶他一家不少都去過。
以“曉冉警務室”為樣板,寺坪派出所建設了26個村級警務室和3個中心警務室,做到民警信息“公示在墻上”,工作在“鄉間田埂上、山林小路邊、群眾院子里”,讓群眾感到民警隨時在身邊,平安和諧就在身邊。
“現在,社區發生矛盾糾紛,由社區民警指導社區干部就地化解;對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由所里聯合綜治、信訪、司法等職能部門共同調解。同時,采取律師參與、組織聽證等措施,確保矛盾不激化,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寺坪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所長李莉介紹。
“我們以前果蔬貨物都不敢放在門口過夜,時常被人‘順走’一些,價值不大卻鬧心。現在有了義巡隊,我們再也不用擔心了。”寺坪鎮大宏街個體戶柳老板只要與人聊治安,就夸個不停。近年來,寺坪派出所堅持民意導向,向群眾廣泛深入問計問策,組織黨員干部、網格員、治安積極分子等458名群防群治力量,成立“天子湖義巡隊”“反詐黃金甲”“夜貓子守護隊”等隊伍,開展平安守護行動。
寺坪派出所轄區內有429戶“空巢”、留守家庭,為服務保護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該所實施“親情守護之眼”計劃,推廣安裝“天翼看家”,在外務工人員通過視頻可以實時查看家里情況,民警也可以精準巡查、上門探訪,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通過這種方式,已救助幫扶群眾356人次,收到錦旗51面。
“近年來,我們持續夯實特色警務建設,筑牢治安根基,全鎮盜竊、電詐等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別下降86.1%、91.8%,矛盾糾紛調處率達98.6%,實現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李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