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高頻交易的存在,對資本市場不會帶來任何的好處:首先,雖然說高頻交易能夠放大整個市場的成交量,但顯然制造的更多的是虛假成交量,且容易給投資者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其次,高頻交易行為與監管部門一直倡導的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投資理念相悖;此外,機構投資者利用高頻交易不僅與投資者爭利,也通過高頻交易從市場中竊取利益。對于高頻交易,通過提高交易費用即提高交易成本的方式,能夠抑制相關機構的沖動,減少其高頻交易的頻次。個人以為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為了避免高頻交易對市場產生更多危害,可將其交易費用從當前的每筆0.1元提高至6元、8元甚至10元,撤單費用提高至10元甚至是20元。相關機構想從市場中“吃肉喝湯”,付出點交易成本也是應該的。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現金分紅能不能增加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這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不過,既然管理層倡導多次分紅,倡導中期分紅,那么上市公司就有積極響應的義務。但出乎投資者意料之外的是,“現金分紅大王”貴州茅臺卻居然沒有進行中期分紅。既然貴州茅臺發布三年現金分紅回報規劃,表示每年分紅兩次,而且兩次分紅指定為年度和中期分紅,那么貴州茅臺就有必要遵守自己的約定,今年必須進行中期分紅,而不是像2022年、2023 年那樣在每年的11 月推出特別分紅。正所謂言出必行。所以貴州茅臺必須推出中期分紅方案,不能一邊推出三年分紅回報規劃,一邊又讓三年分紅回報規劃來打自己的臉。
http://weibo.com/phz168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投資者):在國有大行降息的同時,再次把降息的壓力給到了中小銀行。從部分中小銀行的降息動作來看,包括3年期、5年期的定存利率持續降息,最高降幅高達了80個BP,降息力度并不遜色于大銀行。因此,在降息潮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對自己的資產配置計劃進行合理調整,降息潮下不要過多追求資產的增值速度,加大提升現金儲備規模,增強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才能應對降息潮下的各種挑戰。http://weibo.com/gsl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