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江蘇大廈”鄰營房建工程項目,對鄰營房建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行了分析和探索,總結安全風險管控實踐經驗,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鄰近營業線施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中圖分類號:U2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6903(2024)07-0046-03
1 項目概況
“江蘇大廈”房建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14 556 m2,建筑高度23.85 m,地下室深5.25 m,為地上6層地下1層混凝土框架結構。
項目位于既有京滬鐵路南側,對應里程范圍為南京站內上行K1151+060-205,房建軸線基本與鐵路平行,外墻邊緣距最近的鐵路線路中心距離為25.6 m。項目涉及鄰營施工主要內容有基坑支護、樁基基礎、土方開挖、主體結構、裝飾裝修、室外附屬及基坑監測等工程。
2 安全風險類別分析
根據項目水文地質條件、技術難度、施工環境等因素,從工程自身風險和周邊環境風險兩個方面分析,該項目鄰營施工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5個類別[1]。
2.1 外部環境風險
因該項目緊鄰京滬鐵路,架空及地下敷設管線、電纜較多,外部環境風險包括施工時挖斷電纜、產生漂浮物、倒落隱患等影響行車風險。
2.2 自然災害風險
自然災害風險主要包括因洪澇災害導致雨水浸泡基坑,造成基坑滑坡、坍塌,甚至損毀線路導致行車中斷或列車脫軌風險。
2.3 管理制度風險
管理制度風險主要包括:施工方案審批程序不規范,擅自簡化更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執行不嚴,鄰營施工計劃管理不到位,及現場風控措施不到位等造成影響安全的管理風險。
2.4 設備設施風險
設備設施風險主要包括可能因消防器材不足、大型施工機械管控不到位,造成消防救援不足、機械侵陷等風險。
2.5 崗位作業風險
在施工生產中,由于管理作業人員違章作業、崗位責任制不到位等原因,產生相關風險,主要包括基坑失穩、高處墜落、觸電傷害、機械傷害等。
3 工程主要安全風險識別、評估及分級管控措施
根據國家及鐵路行業相關規定,在上述風險類別分析基礎上,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刹捎蔑L險矩陣分析法(LS)、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風險程度分析法(MES)等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等級。本項目采用LEC法進行風險評價,從發生概率、暴露頻繁程度、產生后果等方面,經分析、研究、計算,項目存在的主要風險有以下10種,其對應的管控措施如下。
3.1 鐵路地下電纜等管線損壞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施工前與鐵路設備管理單位對接不清,施工作業前警示、交底不明,保護措施不到位、違章作業。其可能產生導致列車晚點甚至中斷行車等后果,屬于長期性質的“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鄰營作業前,主動與相關設備管理單位對接,落實地下管線及施工作業附近可能影響到的設備設施,與相關單位人員進行現場交底明確,形成確認記錄。根據交底嚴格落實防護措施,確保措施得當、有效。
3.2 基坑失穩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質條件揭示變化造成設計不合理,未按方案放坡支護造成基坑坍塌,未按規定采取降排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路面沉降,基坑周邊荷載超限等造成基坑失穩等。由此產生線路變形較大影響行車、房屋沉降開裂導致作業人員人身傷亡、中斷鐵路行車風險,屬于“重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施工前,施工、監理、設計單位按規定進行地質核查確認,與原設計不符時需及時辦理變更。嚴格施工方案執行,有效落實現場開挖支護措施。實施超前預測、動態監測、主動預警,制定好應急救援措施,配合屬地政府對重大風險做好管控,與建設、設備管理、設計、監理等單位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對應措施。動態掌握氣象條件,落實隔水降水措施,避免雨水入侵基坑。對基坑周圍堆載尤其是集中堆載進行管控,避免因超載導致基坑失穩。
3.3 大型機械侵陷或傾覆
其產生原因主要包括未執行物理隔離措施,操作人員對機械性能施工環境不掌握甚至無證操作,地基承載力不足或平整度不夠,機械設備狀態不良證件不齊,現場監管防護不到位列車鄰近未暫停作業等。其可能產生大型機械與列車發生相撞、侵陷事故,嚴重影響列車運行安全,屬于“重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鄰營大型機械作業嚴格執行物理隔離措施。大型機械移動必須經現場作業負責人檢查確認,發出指令后方可作業。對大型機械采用二維碼管理,作業前,必須簽發《大型機械“一機一人”作業、防護派工單》,未簽發的一律禁止作業。防護員必須執有路局職教中心頒發的“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合格證”[3]。列車鄰近時防護員指揮操作人員暫停作業。在大型機械作業前,技術、施工人員必須核查地基承載力、支撐平整度,確保設備狀態良好特種設備取證后方可作業。
3.4 施工觸電傷害
非專業電工私拉亂接,電氣設備固定不牢,電線老化、用電絕緣措施不到位,以及未按臨時用電方案用電等是產生該風險的主要原因。其可能產生人身觸電傷害,屬于貫穿整個施工周期的“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現場配備專業電工,現場用電由專業電工布設、管理。編制施工臨時用電方案,電氣設備必須牢靠固定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電氣線路要按規定檢查維修及用電安全隱患排查,杜絕松、虛、短、破現象。配電箱采用“一機一閘一漏斷”。加強施工作業安全培訓,做好現場用電警示。
3.5 消防安全失控
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消防設施設備狀態不良、消防器材數量不足;易燃易爆物堆存不當;動火操作不當,出現火情后組織遲緩、應急措施不到位等。由于消防安全失控,可能產生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屬于“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編制消防方案,制定應急預案,加強消防知識教育培訓。消防器材應專用專放,確定具體地點,落實管理責任人并確保器材性能可靠。強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特別是生產、生活中所涉及的易燃易爆品,嚴格按管控方案落實。嚴格執行三級動火審批制度,嚴禁未批先動。產生火情時,立即報警,按照應急預案,組織撲救火災,搶救傷員,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3.6 高空墜落
本項目為地上6層地下1層框架結構,高處施工內容主要有腳手架施工、塔機安拆、幕墻裝修等,產生高空墜落的主要原因分為人為操作不當及物體墜落侵限兩個方面。其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及影響列車正常運營,屬于“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禁止喝酒并規范高處作業流程,防止人為操作不當。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除了常規的工人作業佩戴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離地4 m及以上部位均設置固定的安全平網。設置安全隔離措施,高處作業設置牢固的防護欄桿,臨邊及洞口附近禁止堆放物料。設置專職安全防護員,加強設備安全檢查并做好高處作業教育及現場督促工作。
3.7 機械傷害
其產生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人員未取證,對機械設備功能不掌握、施工環境認識偏差。地基承載力不達標,地面平整度偏差較大。設備證件不齊全,狀態不良。機械安全保護措施不足,現場安全員監督缺失等。其可能造成機械傷害、人員傷亡,屬于“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確保機械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對大型機械進行專人指揮、專人檢查。加強現場機械管理和檢查,確保機械性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3.8 交通安全
其主要原因有社會人員或車輛進入現場、施工車輛狀態不良、酒后駕駛等。其可能導致交通安全、人員傷亡,屬于“一般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項目實施時,設置門禁系統,非許可社會車輛和人員嚴禁入內。對施工車輛實施出入證管理,并對場內進行限速管理,杜絕不合格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
3.9 鄰營施工方案審查不嚴、不按方案施工
該風險主要來源于3個方面,一是施工方案認證、審批程序不到位,二是現場管理人未完全有效落實施工方案采取的技術措施,擅自簡化更改施工方案,三是進入現場的設備、材料進場把關不嚴格,現場監督不到位。可能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發生概率較大,屬于“較大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嚴格執行鐵路管理部門鄰營施工管理的相關規定,施工方案必須經相應專家認證,履行審查程序后方可實施。嚴格落實施工作業技術“三級”交底制度,現場施工必須按照批準的方案組織實施,加強全過程監督,嚴肅施工方案執行紀律。若因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變更施工方案時,需履行程序先批準后實施,嚴禁擅自更改施工方案。
3.10 漂浮物管理
該風險主要是由于施工時,對工地上的防塵網、塑料包裝袋、錫箔紙等管理不到位,遇大風天氣時,會隨大風漂浮而起,有可能導致京滬鐵路受電弓纏擾,造成供電安全事故。該風險在本工程中發生概率極小,可能導致鐵路中鐵、限速等,屬于“低風險”。
管控措施如下: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嚴格交底,對現場可能產生的塑料包裝袋等生產、生活產生的漂浮物進行有效管控,采取穩妥加固、回收、保管等措施。密切關注天氣,在大風來臨前,對現場可能的漂浮物進行徹底排查、清理。
綜上工作中,需通過定期研判安全風險,動態調整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建立風險庫清單,并按照重大、較大、一般、低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分別制作對應的紅、橙、黃、藍4種顏色的揭示牌,分別責任到相對應的公司級、部門級、班組級、員工級主體,并在施工區域顯著位置進行公告。施工作業前,將相應工種、崗位存在的風險采用安全技術交底形式告知作業人員,確保分級管控預防工作執行到位。
4 鄰營安全風險管控現場實踐經驗
通過安全風險辨識及分級管控措施分析,科學研判鄰營施工的全部內容并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為強化鄰營安全管理實效,創新安全管理工作,該項目實施中還從以下4個方面做了有效的實踐,進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4.1 嚴格“四項風控”管理
將鄰營施工風險辨識及控制措施,包括風險因素、產生的危害評估等情況表格化,并經各級責任人簽字確認,現場采用告知牌的方式告知全體人員。用好“四項風控”表,即項目安全風險研判對策表、周安全重點風險提示表、施工日作業計劃安全風險控制表、大型機械“一機一人”作業防護派工單等[4],嚴格做好安全交底。
4.2 強化安全教育培訓管理
鄰營施工作業人員必須經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根據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相關規定和“16條禁止行為”等制作題庫,每月項目部全員進行一次涉鐵安全知識考試,確保各項鄰營安全規定入腦入心。每月底或月初安全風險研判會后辨識的項目工點風險也必須組織項目部全體成員及作業隊負責人進行宣貫學習,明確次月風險工點、安全卡控措施和注意事項。
4.3 采用數智化應用保安全
通過與第三方安全服務機構聯合,借助信息化、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技術手段,積極構建智能安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逐步實現規范監管、精準監管、智能監管[5]。
4.3.1 人員與機械日常監控實施智能化管理
對人員及機械進行實名二維碼管理,考試合格及驗收完畢后項目部張貼二維碼標識,對人員及設備進行實名管控。同時,施工現場安裝連接設備管理單位、使用單位的視頻監控,對鄰營施工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確保施工安全。
4.3.2 日常監測預警智能化
裝列車接近報警系統和智能風度監測報警儀等智慧工地設備,引進使用基于UWB的營業線施工要素智能識別監控系統,充分采用現代化脈沖設備時刻掌握作業人員、作業機械的動態軌跡,從而做到對鄰營施工安全的過程實時監督,以確保對鄰營施工范圍內人員機械的安全可控。根據人員、設備的分級預/報警,按照設定不同的施工計劃進行展示。同時在現場安裝智能語音提醒喇叭,對侵入電子圍欄中的人員和機械實時語音提醒。監管人員只要坐在電腦旁,即可實現實時監控,通過這些智能手段可以有效地保障了鄰營施工的安全。
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項目部結合日常管理,召開安全專題會,定期(月度、季度等)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措施、責任人落實等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及時調整變更風險分級、措施等內容,持續改進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實際工作中,需結合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構筑高效的雙重預防機制,以實現工程安全管理目標。
5 結束語
在開展鄰營房建施工時,科學識別及評估風險是基礎,制定、落實針對性管控措施是關鍵,采用“四項風控”措施、加強全員教育培訓、創新數智化管理是有效手段。得益于上述措施的有效實踐,項目順利實現各項安全管理目標,被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示范工地”,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周超.鄰近營業線施工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石家莊:石家莊鐵道大學,2022.
[2] 桂懷武.鄰近營業線巖溶注漿施工質量及安全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2019(29):31-32+35.
[3] 馮飛雪.北京地鐵17號線東大橋站下穿臨近既有6號線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策略[J].建筑安全,2022,37(10):78-81.
[4] 劉日帥.鄰近營業線巖溶注漿施工安全技術[J].價值工程,2017,36(19):137-138.
[5] 戚冰清.鐵路鄰近營業線施工項目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0(2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