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園區內集中入駐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涉及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種類多,易引發火災和爆炸事故?;@區的消防安全在于其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涵蓋園區整體及入駐企業的雙重層面。通過現狀分析,提出化工園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問題,對比消防救援機構和其他部門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同,結合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時發現的具體問題,對提升化工園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化工園區;消防救援;消防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D035.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6-0082-03
化工園區是由多個相關聯的化工企業構成,以發展石化和化工產業為導向,地理邊界和管理主體明確,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完善的工業區域?;@區作為?;髽I密集區域,易燃易爆物品、重大危險源高度集中,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發爆炸事故,進而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F就筆者在日常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1 化工園區現狀分析
1.1 化工園區的建設標準不斷提高
近年來,化工園區內企業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社會和政治影響惡劣。2019年江蘇省響水縣某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19億余元[1]。此次爆炸事故不但對化工有限公司造成毀滅性打擊,也對相鄰的企業造成了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最終所在化工園區(江蘇響水生態化工園區)被徹底關停。此后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化工園區建設、達標認定、評估的相應標準。如GB/T42078—2022《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導則》、GB/T39217—2020《化工園區綜合評價導則》、《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工信部聯原〔2021〕220號)等一系列國家標準和文件,規范了化工園區的建設和認定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化工園區的安全要求。
1.2 化工園區的企業建設管理越來越規范
政府對安全生產的重視,使園區對引進企業越來越規范,要求也越來越高,經濟效益不再是唯一指標,還要綜合考慮其安全、環保甚至企業安全管理文化,杜絕生產工藝落后、安全管理不重視、火災爆炸危險性高的企業入駐工業園。企業新擴改建越來越規范,應急管理部門從企業立項、安全條件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試生產、竣工驗收等全鏈條管理,保證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住建部門要對消防審核驗收把關,最大程度減少園區內新擴改建企業的安全隱患。
1.3 對化工園區內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應急管理部作為行業監管部門,針對化工園區認定、排查和?;髽I的建設、評估,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技術標準,如《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2023年版)》(應急〔2023〕123號)、《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應急〔2019〕78號)等。這些規范性、技術指導性文件,在園區建設標準確立、園區安全管理強化、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構建,以及針對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有效管理方面,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監督管理方面,應急管理部門有專門機構負責園區及其內部?;髽I的監管工作。除了實施常態化的監督檢查外,還采用了市級檢查、省級交叉檢查、省級督查、部級督導的多種方式來強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的監管力度,同時,通過引入專家服務機制,借助專家團隊的專業力量,為園區及企業提供精準診斷與指導,這些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化工園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問題
2.1 需進一步完善消防救援機構的監管措施
化工園區所在轄區消防救援機構配置的監督人員通常只有2~3人,不僅負責整個轄區的消防監督檢查和各項專項整治,還要擔負執勤、出警、火災調查、學習訓練等任務,存在消防救援力量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消防救援機構需加強對化工園區及企業建設的參與度。由于消防救援機構只有后期的消防監管檢查,沒有提前介入,因此對園區內企業火災危險性、危險工藝不熟悉,沒有前置消防管理要求,沒有提出消防設施配置合理化建議等,導致在后期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問題不好整改。另一方面,應加大消防救援機構監督管理的力度。在消防檢查中僅有“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對所屬消防重點單位的危險企業進行檢查,而未列入消防重點單位的危險企業,特別是小型?;髽I存在監管盲區。消防救援機構不能只對重大危險源企業進行檢查,應對園區所有企業全覆蓋,杜絕失控漏管。
2.2 化工園區及其企業應進一步增強消防安全意識
一些老舊化工園區在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建設、市政消火栓建設等方面需進一步完善,有的化工園內缺乏市政消火栓和消防站,為滅火和救援留下了安全隱患。園區內企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主動性不強,消防安全主體意識需進一步提高,應積極根據園區實際情況開展防火檢查、巡查項目。企業在注重生產和效益的同時,也要加強建設企業專職消防隊,通過精準人員配置、先進器材裝備更新以及系統化的消防培訓,確保每位成員都能熟練掌握消防技能,有效履行防火檢查、初期火災撲救及應急疏散等職責。
2.3 企業消防應進一步加強硬件配置和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
企業新擴改時,由于部分化工專業設計單位對消防技術規范標準不熟悉,消防安全布局、建筑設計、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滅火劑配置等方面存在設計缺陷,導致企業存在一些消防安全隱患。企業消防設施操作、維護人員缺乏,應聘請有上崗證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與專業的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簽訂設施維護保養合同,杜絕用維修工代替消防維保人員、用門衛代替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現象,保證消防設施的完好有效。企業應加強員工對消防設施的培訓,使員工熟練掌握泡沫滅火系統、干粉滅火系統等特有消防設施的操作方法。
2.4 企業應制定規范的消防應急疏散預案
化工園區及其企業制定的預案大多為安全生產預案,并未按照《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在火災設定、組織機構、人員分組、應急響應、火災處置等方面不太切合實際要求,操作性不強。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以滅火器材設施的使用培訓代替預案演練的情況,以此來應付消防部門的檢查。
3 提升化工園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對策
3.1 加強化工園區及其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
化工園區的消防安全保障一直是消防救援部門監督檢查的重點,要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嚴格管理?;@區的消防救援機構應全面優化消防監督人員配置,特別是要聘請具有化工專業知識的技術骨干,以增強園區消防管理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此外,探索與當地政府合作,通過購買服務模式的方式,引入專業的“消防安全顧問團隊”,通過專家團隊的檢查指導服務,為企業檢查火災隱患、提出合理整改意見,并通過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訓,提升企業員工的消防安全技能與意識,有效緩解園區消防監督資源緊張及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積極推動園區向智慧消防的轉型,將智慧消防作為智慧園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集成企業消防安全信息,包括基礎數據、消防設施狀態、滅火資源配置、火災報警系統、應急預案及演練記錄等,構建園區智慧消防管理平臺,該平臺利用先進的信息采集與數據分析技術,為園區消防安全管理及應急響應提供精準、高效的信息支持,從而顯著提升園區的消防安全管理效能與滅火救援能力。
3.2 與多部門合作,強化消防前置服務
隨著消防管理體系的深化改革,促使消防部門在化工園區及企業建設管理中探索新的參與路徑,為此,消防救援機構需采取主動姿態,提前融入化工園區的規劃藍圖與企業的建設進程中,深入了解園區的消防規劃和布局,精準把握各企業的工藝特點與潛在火災風險。為強化前瞻性的消防指導,消防救援機構應積極與當地住建部門或應急管理部門建立緊密溝通機制,在園區與企業建設初期提出消防專業建議,為后續的消防監督、火災防控及應急響應奠定堅實基礎。轄區消防救援機構應主動深入園區企業,開展消防安全指導服務,通過細致入微的檢查,及時發現并反饋企業的動態火災隱患,有效彌補日常監督頻次上的不足,激勵并協助企業自主發現并解決消防安全問題。消防救援機構應充分利用應急管理部倡導的“消地聯合”檢查模式,與其他各部門攜手并進,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充分發揮各部門的管理優勢與資源,形成強大合力,加大對火災隱患的整改力度,為園區的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3.3 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提高化工園區滅火救援能力
在園區的整體規劃中,消防站的建設應作為核心要素之一,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與規劃,旨在構建高效、全面的公共消防安全體系。公共消防站的設置,其保護范圍應嚴格遵循接到火災報警后5min內迅速抵達責任區域邊緣的標準,以確保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有效控制災情蔓延。針對園區內可能存在的特殊風險源,如大型石化企業及大型煤化工企業,其周邊公共消防站的配置標準應提升至一級或以上水平,以應對更為復雜和嚴峻的火災挑戰。當園區內僅設有中小型石化企業,公共消防站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站的標準要求,確保基本的消防安全保障能力[2]。此外,園區應加大市政消火栓系統的建設與完善,積極創造條件增設取水碼頭等輔助設施,以充足的水源保障消防車輛在滅火和冷卻作業中的用水需求,提升整體應急救援能力。園區各企業應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部委的指導性文件,如《關于規范和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大型危化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積極組建并強化企業專職消防隊伍,配備先進的消防車輛、應急救援器材及設施,確保隊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同時,消防救援機構要加強對企業專職消防隊的業務指導和技能培訓,定期組織聯合演練,提升企業專職消防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滅火救援效率。
3.4 樹立消防安全意識,落實主體責任
企業應全面構建并嚴格執行一系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涵蓋消防設施的配備與操作規范、定期維護保養機制、細致的防火檢查與巡查流程、高效的火災隱患排查,以及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制定與定期演練制度。同時,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確保每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消防安全知識與技能。在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定與執行上,企業應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全面的預案演練,以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對于火災高危單位的企業,應至少每季度組織一次演練[3],并結合實際演練情況,不斷優化和完善預案內容。企業應積極與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簽訂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合同,借助其專業力量對消防器材設施進行全面、細致的維護,確保消防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消防救援機構在履行消防監督檢查職責時,要特別關注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通過嚴格的管理,促使其切實履行職責,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消防技術服務。
4 結束語
化工園區這一高度集成化、風險密集型的區域內,消防安全的維護與提升絕非單個企業之責,而是整個園區內所有成員的共同責任與使命,任何一個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都是構筑園區整體消防安全防線的基石。化工園區的消防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行業、企業乃至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與協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化工園區的安全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公布[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468.htm
[2]GB/T 42078—2022 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導則[S].
[3]GB/T 38315—2019 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