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主要單位,承擔著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職責[1]。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教融合,作為一種創新的當代職業教育模式,將行業需求與教育教學相互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人才的需求。
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產教融合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策略,旨在為我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1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與產業結合的情況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傳承與保護事業,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與企業聯手推進以文化傳承為核心的設計項目,使學生通過實踐經歷掌握并繼承傳統文化。
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與企業合作,學校將傳統文化特色與當代設計思維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性演進。同時,學校倡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設計競賽與文化創意項目,通過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為了促進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正積極構建校內外實踐平臺及基地,如在校內建設文化創意工作室、傳統工藝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操作和創造性活動的場所。
盡管高職院校在藝術設計領域的產教融合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面臨著很多挑戰。例如,部分學校對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關注度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單一,缺乏深度和廣度。此外,一些教師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技術融合方面的能力不足,對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成效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2]。
2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教育教學改革必要性
2.1 推動文化傳承和保護
作為培育未來設計師的關鍵教育平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需肩負起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使命。通過產教融合,高職院校可有機地將區域文化特色融入課程體系,培育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激發他們對傳統藝術的興趣,進而促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3]。此外,產教融合策略能夠將前沿科研成果和行業動態納入教育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例如,高職院校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攜手,將傳統手工藝術如剪紙、刺繡、陶藝等納入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掌握現代設計理念的同時,深入研究并掌握傳統技能,創作出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藝術作品。這一做法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還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2.2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產教融合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能夠對企業最新需求獲得深入了解,同時,企業也有機會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中,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另外,教育與產業的融合有助于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進而提高教師在教學和實踐領域的能力。職業院校與本地知名設計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共同參與人才培育計劃的構建,為學生提供實習與實訓機會,創造實習與實訓平臺。通過實踐教育,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場景中接受訓練和鍛煉,從而提升實操技能與職業素質。學校與設計企業聯合,構建校外實習平臺,定期組織學生赴平臺進行實習,參與企業具體設計項目,還能增強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此舉有助于高職院校向企業輸送優質設計人才,實現校企雙方的互利共贏。
2.3 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教育與產業融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的能力,培育出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高品質藝術設計人才。此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他們更為適應社會進步的需求。高職院校與地方文化產業園區攜手,共同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訓基地。通過將園區內的企業、研究機構等資源融入教育教學中,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行業動態,從而提升其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增強其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3 產教結合在傳統文化保存和傳承方面的作用
3.1 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產教融合模式有助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度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有利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協作,學生有機會投身于實際設計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例如,學生可參與傳統手工藝品的構思與制作,探究傳統工藝之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設計,以使傳統手工藝品更契合當代審美和市場需求。
3.2 培育具有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設計人才
產教融合重視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有利于培育能更好地承擔文化傳承與保護事業的創新型人才。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得以深入了解最新的設計理念及技術,這有利于他們創新思維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成長,從而為文化傳承與保護提供持續動力。此外,學生在深入探究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加深自身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這促使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于文化創新與傳承活動中。
3.3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
產教融合對于推進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教育機構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市場動態,對專業設置及課程內容進行適時調整,以培養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企業可依托教育機構的資源與人才優勢,進行技術開發與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的創新進步。例如,學校與企業攜手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及推廣,有助于推動文化產品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3.4 增強文化傳承與維護的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產教融合模式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協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就業平臺,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可在企業實踐中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并提升應對現實挑戰的技能。此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亦可將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具體設計項目,從而增強實踐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
4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教育教學改革策略
4.1 強化政策輔導和保障
政策引導和支持是推進產教融合發展的關鍵。政府需制定相應法規,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提供財政資助、稅收減免、項目補貼等支持,激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過程中來。同時,政策需明確產教融合的發展軌跡與愿景,為高職院校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引。通過創建特定資金,地方政府可以推動建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政府實施稅收優惠措施,激勵企業參與校園實習訓練基地的建設,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平臺[4]。
4.2 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當與企業建立持久穩定的伙伴關系,協同設計人才培養策略,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并聯合實施實踐教學,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能夠掌握行業最新動態;通過與學校的合作,企業則有機會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中,從而提升培訓內容的針對性與實用性,使學生更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與知名設計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企業參與學校教學內容的制定,并提供最新設計案例及項目,有助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積累,為企業提供優秀的設計人才,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4.3 強化產學研合作
在提升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產學研結合扮演著關鍵角色。學校需要同企業及科學研究單位攜手,共同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協作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學校能夠獲取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行業發展動態,這有利于提高教師及學生在科研領域以及實踐操作方面的素質。因此學校應該與地方文化產業園區內的企業及研究機構攜手,共同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的平臺。師生深度參與企業研發項目,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還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創新能力。
4.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師資隊伍。高職院校應當吸納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及一線設計師擔任兼職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及研究活動。同時,學校應倡導教師參與企業實際項目,以提升其實踐技能和教學質量。行業領域內杰出的設計師與專家不僅能為學生帶來前沿的設計思維與技術,還可以開辟實踐與就業的渠道。教師通過參與企業合作項目,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實踐技能及教學質量。
4.5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成效的一大途徑。高職院校應實施項目制教學模式、案例研究方法以及工作坊式課程,以此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并培育其創新思維與實踐技能。上述教學策略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應用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提升素質。高職院校還可以在藝術設計領域采取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通過將實際設計任務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應對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吸收和技能提升。此類教育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增強其團隊協作意識及創新思維。
4.6 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高職院校應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使之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同時,學校應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引入行業新技術、新理念,培養學生掌握前沿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5]。高職院校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最新的設計技術和理念。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開發一系列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課程,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就業競爭力。
5 結語
在國家大力提倡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教育改革及其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高職院校應持續推進藝術設計領域的產教融合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不斷深化與政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共同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同時,學校需致力于關注學生個性化成長,培養其創新思維及實踐技能,使他們成長為更具備競爭力的優秀藝術設計人才。
引用
[1] 歐陽巨波.以人為本,在全面發展中求創新——對我國當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策略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6(7):8-9.
[2] 高躍函,李榮峰.“產教融合”理念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8):216-217.
[3] 陳曉芳.產教融合背景下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藝術教育研究,2019(24):27-28.
[4] 張明明,孫百鳴,姜湄.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成人教育,2018,38(12):72-75.
[5] 邢偉.高職院校項目課程實踐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8):62-65+70.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22-2024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藝術設計專業群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路徑探索與研究”(GZJG2022-282);2022-2024年綿陽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校企聯動”項目制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以《家具造型設計》課程建設為例(JG2022Z-004)
作者簡介:羅京(1980—),男,四川江油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職于綿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