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迎接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主動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公募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中國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未來,公募基金可以從三個方面服務科技創新及新興產業從而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公募基金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能力。
首先,公募基金通過對新質生產力領域的投資可以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轉型升級。以美國資本市場為例,通過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支持,美國的納斯達克吸引了全球重要的科技公司包括醫藥、生物和互聯網等高新技術領域,不僅促進了美國的科技創新,同時也推動了美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公募基金通過投資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來促進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以新質生產力指數為例,其行業主要分布在TMT和高端制造。公募基金通過投資相關產業,可以促進了傳統行業的升級和改造,還加速了新興行業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產業結構的整體提升。
其次,公募基金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應立足其專業研究能力,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公募基金應深入研究和持續跟進上市科技企業的資產質量、成長價值及后續的科技研發產出估值等,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相對合理的估值和準確的定價,避免價格長期偏離其價值,助力科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A股市場的穩定性,提升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引導資本流向具有市場潛力的新質生產力領域。
公募基金助力科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A 股市場的穩定性,提升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引導資本流向具有市場潛力的新質生產力領域。
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相關科技型企業往往投入大、周期長、研發及商業化存在著很高不確定性等特點,從而導致了科技行業尤其很多新技術領域通過傳統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相對困難,依靠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成為更有效的融資手段。
公募基金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科技企業投資,幫助科技企業獲得成長所需的資金。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尤其是科創板和北交所的創立,支持大量科技企業上市,拓寬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截至2024年6月末,超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科創板上市科技企業超過500家,集中于新能源、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整體研發投入超過10%,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54%。截至2024年6月,公募基金持有科創板持股比率為9.76%,而持有北交所持股比率僅為0.10%。未來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和北交所的投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另外一方面,公募基金應積極踐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等核心員工的長期考核機制,尤其將三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等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弱化規模排名、短期業績、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核比重。著力提升基金公司投資研究的核心能力,加強對技術創新和核心領域等的研究,為科創企業長周期的發展提供耐心資本的支持。
尤其是公募基金實行長周期考核也更符合中長期資金比如社保基金養老金等的投資理念,可以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科技創新尤其是前沿科技創新往往需要長期穩定的基礎研究投入,而且投資回報周期長,因而決定了其投融資模式和風險模型等和基礎設施的融資模式比較類似,更需要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投資。根據林毅夫等的研究,參考基礎設施的融資模式,中長期資金等耐心資本可以通過買入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指數或ETF等公募基金產品入市支持科技創新的發展,從而對經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有利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以投資者為本就是讓廣大投資者有回報有獲得感,讓廣大投資者可以分享到中國經濟增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紅利。
在控制風險和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前提下,公募基金應不斷加強對于最新科技成果的研究、應用和投資,加大基金產品的創新力度尤其是要積極布局科技主題基金產品,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滿足居民日常增長財富管理的需求。
一方面,由于科技創新的發展投入周期較長而且失敗的風險也更大,普通投資者如果直接投資科技企業不僅需要承擔更高的投資風險,而且投資準入門檻也相對較高,比如根據上交所發布的關于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需要滿足至少兩年以上的證券投資經驗及戶均證券賬戶資產不低于50萬元,個人投資者投資北交所也需要滿足兩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及50萬元的門檻,根據中登披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93%的自然人投資者不符合科創板和北交所的開戶條件要求,尤其經過最近幾年的熊市,投資者持有的市值還下降了,截至目前,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比高達96%。
如果普通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投資科創板和北交所,投資門檻將大大降低了而且通過公募基金可以分散投資風險,首批獲批的科創板主題和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最低投資金額只需要1元起,可以讓更多普通投資者參與分享科創企業的成長紅利。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應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積極開發更多和科技創新指數體系相關的主題基金、ETF、ESG等基金產品,為機構投資者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好的投資工具,比如ETF產品,雖然最近幾年資本市場表現一般,但是ETF市場卻逆市增長得到更多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尤其是科技主題類的ETF產品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截至2024年二季度,科創板ETF的規模達到1763億元,比2020年底的規模翻了6倍。
(邵煒為基金公司投資分析師,金融學博士;黃卓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