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農業研究,培育水果冬瓜等新奇特品種,改良品種打破兩項世界紀錄,獨創四系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舉辦300多次農業技術講座。
朱思浩,一位熱愛農業、深耕農業、鉆研農業的“農民科學家”,把四十多年的青春揮灑在土地上,把四十余年的光陰傾注在農業上。
近日,朱思浩被聘為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專家,這是他繼當選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通訊院士、國際院士聯合體經濟發展委員會干事、榮獲全國化肥農藥“雙減之星”后的又一殊榮。
扎根農業,刻苦鉆研
朱思浩,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1954年出生在貧苦家庭,為了生計早年輟學,磚瓦廠做過工,自學美術、攝影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20世紀80年代初,他的化學合成裝飾板、合成膠水、無塵香味粉筆等六項技術一次性通過北京實用技術研究所技術鑒定,進入星火技術傳播網,并為此獲得國家津貼。不久,經地方計經委下文,成立了實用技術信息推廣站,朱思浩任站長……
然而命運總喜歡和他開玩笑,雖然每做一行他都能有所建樹,但終不能成為他的長期事業。最終,幾經挫折和磨難的朱思浩決定,還是做自己的老本行農業。為了學習農業知識,朱思浩參加了中國農科大的課程,一邊學習一邊在工作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他的足跡踏遍半個中國,每到一處地方,都要認真查詢當地的氣象資料、地方志,以便掌握當地的氣候變化、水土環境。
農業科研道路艱阻且漫長,從實驗室到基地無數次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育種要講究科學規律,為了在最佳時期人工授粉,為了在最佳時期人工授粉,朱思浩經常凌晨4點起床,在大棚里授粉。就連搭棚焊接都要親自動手,忙的時候全家上陣。日積月累,朱思浩從一名農民華麗轉身為農業科學家。
碩果累累,深耕不止
在多年一線研究中,朱思浩培育出多個可生食的高產瓜菜品種。1996年,朱思浩歷經十多年時間培育出 生砸無蔓金絲瓜,該品種在1998年先后獲得國家五部委“后稷金像獎”“國際金獎”殊榮和中央電視臺創意大賽全國大獎。同年,他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布赫稱其為“農民科學家”。除了生砸無蔓金絲瓜,朱思浩還有許多研究成果:
南果北移生態自我循環栽培模式
該模式就是把熱帶特色水果種到北方去,基本不使用化肥、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學激素,應用中草藥等植物源進行發酵處理成肥藥,進行有機結合水肥一體化,營造熱帶水果特殊生長環境,果實全部自然成熟,口感甜蜜噴香,真正是兒時的味道,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節水節能的前提下,水果的營養成分增加,而且更健康安全。在水果的產量上也有所突破,比如香蕉利用此模式在北方可以當年結果,單穗果實最大可以達到 120 斤。紅楊桃、百香果、番石榴、長果桑等均可以四季結果。特別是把此模式應用在北方建設“南國風情觀光采摘園”做成觀光旅游、會員采摘、青少年研學教育、培訓實踐的綜合體,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游人如織.
主創四系生態自我循環農業模式
種植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化學農藥、不使用化學激素,使用生態循環同供系統,采用中藥以及生物和物理的方法,3—5年不動土(不需要翻地、耕地),不長草,90%的瓜果蔬菜可以直接生食,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主創設計多功能循環連棟大棚
他主創設計的多功能循環連棟大棚,高6.3—9米,最大可以70米直跨,10畝連棟。夏天不需要遮陽網和動力降溫,冬天不需要動力增溫。抗10-11級大風,骨架可以使用15年。
發明四系五行功能性植物源發酵、養生美顏原液和酵源動植物營養藥肥
利用生態自我循環農業模式生產的生食黑苦瓜、生食白肉絲瓜、生食水果冬瓜、人參菜、救心菜、食用蘆薈、食用仙人掌等藥食同源的幾十個瓜果蔬菜品種,按照中醫五行原理進行配比并破壁發酵而成。多年來經過測試表明具有:減肥、平衡三高、美容增白、淡化色斑、排毒、調理腸胃、抑制口腔潰瘍、緩解暈車、解酒、提高睡眠質量,以及輔助治療燙傷等效果。另外,在雞、鴨、鵝的苗期進行添加營養液試驗效果明顯,畜禽飲用水中按比例添加營養原液,將特長果桑、番石榴、金絲瓜的根莖、葉片和干粉,配合米糠、麩皮等進行飼喂,全生育期沒有接種疫苗,沒有使用添加劑,不光長勢很好,羽毛有光澤,而且不生病、下蛋勤,蛋液黏稠,蛋黃黃得發紅,口感噴香。利用生產發酵原液的下腳料,瓜果菜、中草藥的殘次品和藤蔓進行有機配比,再次發酵產生液態酵源肥和固態酵源肥。經多地定向對照試驗,瓜果菜增產、抗病效果明顯,口感更好。最重要的是水土和生態環境也會越來越好!
培育多個可以生吃的瓜果蔬菜品種
培育了如水果冬瓜等,開創了中國生食瓜菜的先河。生食水果冬瓜:生吃口感更好,畝產 2萬斤左右。生食水果絲瓜:生吃綿軟爽滑多汁,畝產 2萬斤左右。生食水果黑苦瓜:生吃口感脆嫩多汁、微苦回甘,畝產 1.5萬斤左右。生食水果南瓜:生吃微甜,爽脆多汁,畝產 8000斤以上。生食水果黃瓜“金玉”:外形雅貴,口感脆嫩多汁,畝產 1.5萬斤左右。生食水果辣椒王:可以生吃的特大高產辣椒品種。青椒脆嫩辛辣,紅椒酥脆多汁,微辣鮮甜,果長 25-45公分,單果重 150—250克,畝產 2萬-3萬斤。
成功引進許多品種,并改良多個高產高效品種
引進改良成功了拇指西瓜、火參果、紅色芹菜等新奇特品種,同時還培育出多個高產高效的水果品種(比如:特長特長超甜四季果桑、特大超甜四季番石榴、特大超甜四季百香果、綠皮紅心蜜柚等等)。
1996年利用巴西陸稻培育出畝產750公斤的“科浩一號”旱稻。1997年利用90-6小麥優選出高產抗病強筋小麥新品種“浩華噸麥”,特耐倒伏,畝產800公斤。2008年培育的巨型冬瓜單個重達178.83斤,在湖南農博會吉尼斯展會展出,受到袁隆平的稱贊。2010年他培育的1株盆景甘藍,株高90厘米,開展度122厘米,其狀如松,該株盆景甘藍共生長了118個甘藍(2015年1月21日清點數量),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長甘藍最多的盆景甘藍世界紀錄。
2011年培育出世界上最小的甜瓜
朱思浩在2011年培育出拇指大小的“甜瓜”,因為只有乒乓球大小,所以命名為“乒乓香瓜”。該品種最小直徑只有3CM,口感蜜甜噴香,一口一個連皮連籽吃。另外該品種結果多,抗病抗熱,畝產萬斤。2016年獲得英國世界紀錄組織頒發的“世界上最小的甜瓜”世界紀錄證書,目前是全球獨家資源……
功勛卓著,大國農匠
憑借著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朱思浩獲得了諸多殊榮。2019年10月20日,朱思浩成為國際院士聯合體特聘專家,“南果北移生態自我循環栽培模式”榮獲世界生產率(中國)科學成果獎。2021年4月,朱思浩成為國際院士聯合體經濟發展委員會干事。2021年6月,當選為聯合國世界智慧科學院(waws)外籍院士。2021年7月,當選為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IAELPS)生態學部外籍通訊院士。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徐樹仁向朱思浩頒發了全國化肥農藥“雙減之星”榮譽證書。2024年1月,獲得CNKI評審專家庫專家證書。2024年2月18日,朱思浩院士被聘為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專家。2024年6月,擔任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終身榮譽會士。2024年6月,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外籍院士,并授予FRSA勛銜。2024年7月,當選英國皇家林奈學會外籍院士。頭頂眾多光環,朱思浩最愿意做的還是在農業一線做研究和指導,最關心的仍然是農民。從當初的“泥腿子”到現在的大國農匠和國際院士,朱思浩一直和基層農民心連心。他經常組織培訓班,下基層為農民講解農業知識和技術多達300多次。另外還在地方電視臺、科協、科委組織的活動上進行科普講座和科普宣傳,發放農業種養新技術和科普資料10萬多份,深得廣大農民的喜愛和稱贊。他說:“讓農民接受新知識是很困難的,必須有真才實學,要接地氣,要有好的產品和技術模式,更要有耐心。我是一個老百姓,已經習慣了和農民打交道,幾天不下地就渾身難受。這么多年,看到有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非常有成就感!”
四十多年如一日堅持農業一線研究,朱思浩沒有花費國家一分錢。截至目前,朱思浩已擁有2個世界紀錄、6個專利、6個著作權、6個商標,他倡導的“四系生態自我循環農業”模式為環境友好、健康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生砸無蔓金絲瓜、水果苦瓜、水果絲瓜、水果冬瓜、水果南瓜、拇指西瓜、乒乓香瓜等,都已經為社會和地方經濟帶來了巨大效益。
朱思浩說,環境友好、健康人類是我的座右銘。讓人們能吃到安全、健康、營養的瓜果蔬菜是我的目標,讓老百姓都能生產出生態有機的農產品是我的理想。我一直向著我的目標和理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