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部AI微短劇集中上線,引發業界關注。2024年年初以來,AI視頻生成技術成為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的新寵,國內科技公司紛紛推出自研大模型。近期AI微短劇的密集上線,被視為此次AI發展浪潮的階段性答卷。人工智能研發人員、影視從業者密切關注產品市場應用動態,以求在此次技術浪潮中獲取先機。
優勢與短板同在
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人員子健(化名)得知近期密集上線多部AI微短劇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守候在視頻平臺等待觀看。他表示,AI微短劇的密集播出,是對技術端的一種呼應。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市場和觀眾反饋,發現軟件亟待完善的功能,找到開發方向。隨著AI微短劇陸續上線,子健不斷和從業者交流彼此意見。
“綜合公開報道,以及與使用者的直接溝通,人工智能對于影視作品生產周期和生產成本方面的影響最為顯著。”子健表示,目前來看,無演員、無攝影、無場景帶來的人員成本降低是AI影視創作的最大優勢。與此同時,需要技術端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由于技術限制,仍需投入大量人力干預,以及畫面連貫性欠缺等,均是目前比較直觀的問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委·網絡視聽專業委委員包冉表示,接踵而至的AI微短劇創作是行業市場化應用的共同嘗試。目前,一些作品仍存在配音和口型不匹配、劇情連貫度不夠等問題,完成度較低。這也是網友詬病較多的音畫不同步和“會動的PPT”問題。對于前者,包冉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已經可以在人物領域做到以假亂真,可以在影視創作時給予創作者一些幫助。
“從內容上說,觀眾已經對視聽語言的高科技‘炫技’見怪不怪了?!卑秸J為,大眾很難再對炫酷的畫面表現極大興趣,對于AI影視作品來說,會更關注畫面的流暢度、劇情和其他各方面的完成度。他在與從業者交流后發現,即便使用目前人工智能行業公認的視頻大模型,畫面拼接感也難以完全避免,AI生成視頻的典型畫面風格依然明顯?!爱吘股墒紸I在影視領域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這些問題可以隨著技術的發展得以解決。”
行業需攜手探索“黑箱”難題
新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必然伴隨新挑戰,AI影視作品同樣如此。中科深智創始人兼CEO成維忠,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所有AI視頻模型均存在搞不清楚人與環境的關系、搞不清楚前后邏輯關系等情況。這些問題會導致模型在實際應用時,無法達到使用者設想的完美程度。
由于技術受限,大部分AI視頻生成軟件只能生成時間較短的作品,無論是“文生圖再圖轉視頻”,還是直接采用文生視頻創作,將短時間的視頻片段拼接成較長時間的影視作品是必經流程,因此需要創作者不斷更換提示詞以獲取符合要求的視頻素材。但在此過程中,創作者即便使用同一軟件,不同時間、不同提示詞獲取的素材風格也存在很大差異,大量時間被浪費在與AI軟件的交互上,效率反而被拉低。
子健表示,業內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兩個相對主流的解讀,一是認為人工智能對同一提示詞在不同時間段的理解不同,因此會給出不同的結果;二是同一提示詞下有大量素材,但提取條件的變化造成了結果的不穩定。此外,還有人工智能與人類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偏差、軟件功能性不足造成的素材變化等觀點。但具體原因尚未有統一說法。
包冉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訓練與推理過程黑箱”難題造成的。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人工智能的訓練和推理過程是全程“黑箱”狀態,即便是編程人員,也無法預測完成訓練后的產品是否符合預期,是否需要繼續調整。AI生成視頻的過程同樣如此,使用者看到的是給出提示詞,得到視頻素材,但生成的邏輯和給出該結果的原因卻無從知曉。這就需要人工智能行業和影視行業在編程和應用兩個方面共同展開探索。
復合型人才不可或缺
全球AI視頻生成技術的開發時間尚短,影視行業和人工智能行業均在不斷探索其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到專業的影視AI系統,AI視頻生成變革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在從頭構建全新的內容生態。
談及影視AI的未來,包冉認為,需要綜合性考量。技術端,在不斷提高文生視頻大模型的基本功能,實現功能性突破的同時,可以考慮復合型平臺的建設,打通不同產品的端口,融合不同模型產品的特色,方便創作者使用。此外,影視行業需要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建立全新的技術體系、培訓體系?!疤崾驹~要怎么寫?如何確保提示詞契合模型能力?如何恰到好處地發揮AI的功用?最好能夠有系統性的培訓+自動化、模板化的綜合開發環境,讓使用者更加了解創作系統。”
人才方面,無論是技術開發端,還是應用端,都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包冉提到,跨域產品的開發需要更多跨行業人才的參與。如知名應用程序MATLAB的開發過程,便有大量數學家參與;本就具有一定編程能力的圍棋九段俞斌,曾領銜開發圍棋在線對弈產品——佳弈?!案叨却怪鳖I域的專業軟件,一定是這個行業的人開發的;人工智能和影視行業的融合,首先應該是人才的融合。”
子健也表示,創作者對人工智能并不了解,技術人員對創作也是“門外漢”,雙方在合作初期往往會因為不理解對方意圖和需求,客觀上增加溝通成本。因此,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對于相關技術開發及其在影視領域的應用尤為重要。此外,及時了解需求端和開發端的動向,建立跨行業的溝通機制,也應提上日程?!半S著行業融合的不斷深入,新的需求會不斷出現,及時溝通對于兩個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要?!?/p>
加快步伐謀求新發展
子健透露,目前,人工智能領域雖然推出了大量視頻生成類產品,但很多都是在自研大模型或已有大模型基礎上進行的功能性拓展。這些軟件開發的目的,既有看好市場前景的提前布局,也有希望通過開放大眾付費體驗接口快速贏利的考量,而影視創作專用軟件的開發投入力度不足。
他表示,在前期跑馬圈地式開發的同時,部分公司開始考慮影視制作類AI產品與已有技術融合開發的可能性。如曾經廣受關注的虛擬數字人、模擬真實物理環境的游戲引擎,以及虛擬拍攝技術等,能否和AIGC技術打通整合。“目前,AI影視作品還是以動畫為主,不過很多技術人員已經開始深入研發,希望推出生成類真實環境的AI軟件。”
包冉認為,行業首先要把產品的底層模型做好,在實現模型維度創新的同時,將算力提升……這些會涉及能源、芯片等多個行業?!坝幸粋€樸素的市場邏輯:當一個行業或技術,必須依靠大量資金投入才能生存,那么它往往是仍處在初級起步階段?!卑奖硎荆ㄓ耙旳I在內的人工智能行業,目前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才能維系生存,更遑論商業化模式或產品變現。但隨著市場不斷拓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而這個契機需要不同領域的從業者共同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