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剛:特朗普賴以吸引大批選民的一大旗號是“拼經濟”,其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依賴赤字資金支持的減稅和高關稅政策。特朗普在此次競選中以“提振美國經濟”為使命,一旦當選將持續推動更激進的產經政策,包括:改變對企業和個人的稅收政策,通過減稅激勵投資,助力美國經濟的增長;推進自由市場理念,減少政府對經濟的非必要監管,放松政企關系;健全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對基礎設施進行戰略投資,確保最重要商品不依賴其他國家。特朗普的能源政策一向重化石能源輕新能源,可能取消拜登政府對電動汽車行業的補貼以挽救美國傳統汽車產業,并且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犧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過去四年美國經濟內生的再平衡成果為特朗普二任重施借債減稅的政策提供了可操作空間,屆時經濟運行的最大挑戰將是特朗普高關稅政策的影響和國內政治的不穩定性。
富有商業經驗的特朗普將推行用安全掛鉤經濟、以脫鉤謀求籌碼的對外經濟政策,將經濟安全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在徹底放棄和逆轉冷戰后聚集起來的經濟全球化勢頭,打造由美國主導的新的國際經濟生態,提升美國制造商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以高額補貼吸引企業加大在美投資,吸引產業回遷,重振美國制造業。

特朗普希望充分利用關稅、產業政策、投資限制等政策工具實現美國經濟繁榮,其中,加征關稅將是他最擅長的手段。著眼于國內政治經濟需要,彌補聯邦財政大規模減稅造成的虧空,特朗普宣稱重新上臺后將立即實施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的“普遍基準關稅”(universal baseline tariff)制度。特朗普單獨拎出中國,揚言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60%以上的關稅,后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接受專訪時改口稱“50%”,并澄清針對的是那些原本稅率低于50%甚至零關稅的產品,原本關稅稅率已經超過50%的不會統一降至50%。特朗普也揚言將對經墨西哥轉口進入美國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還宣稱將限制對手國家在美國的資產所有權,實行出口、投資的雙向管制,在關鍵供應鏈上強化美國優勢,以部分脫鉤謀求美國在關鍵領域的籌碼和優勢。
6月14日,特朗普在國會山與眾議院共和黨團舉行會議。會上,特朗普提出了建立“全關稅聯邦財政收入體系”的想法,承諾將把企業稅率降至20%,甚至15%(目前為21%)。美國媒體評論稱,他的這個想法扭轉了美國100多年來鼓勵自由貿易、要求高收入家庭繳納比中產階級更高的稅率的經濟政策,將“提高關稅+為企業減稅”的立場發揮到極致。
據美國媒體報道,萊特希澤(特朗普首任期間的貿易代表,有可能在其二任出任財政部長)等經濟團隊成員也在討論通過美元貶值促進美國出口的可行性。而特朗普本人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接受彭博社專訪時也大談特談拜登政府強勢美元政策給美國貿易利益造成的“傷害”,稱這種政策使中國、日本等“堅持弱本幣政策”的國家“占盡便宜”,他上臺后將會把美元“弱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