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剛:如果特朗普真的開啟第二任期,判斷中美關系在其重返白宮初期可能遭受的沖擊,需優先關注經貿領域的動向,準備好迎接又一場“疾風驟雨”。
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挑起的對華關稅戰,分五階段針對總額37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進口關稅,幅度從10%至25%不等。2019年底,因新冠疫情暴發、美國內形勢變化以及《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中方暫緩對美部分商品額外加稅,美方第六階段對總額1560億美元貿易加征15%關稅的計劃不了了之。中方采取了五輪反制措施,針對總額1560億美元的美國輸華商品加征5%至25%不等的關稅。拜登政府上臺后,出于國內政治和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考慮,沒有采取措施撤銷對華強加關稅的政策,但也與中方相向而行,對一些商品實施了豁免。國內有學術研究表明,幾年下來,美國對華整體關稅水平從2018年的3%上升到目前的19%,同期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則只增加了2%至3%;中國對美整體關稅水平從8%上升到21%,同期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則從8%降到6.5%。貿易戰導致兩國貿易發生結構性變化,“脫鉤”加劇,相互依賴減弱,也帶動全球供應鏈重組加快進行。中國從美國的最大進口國和貿易伙伴降為第三大進口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在美對外貿易額占比則從2017年的21%、2018年的15.6%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13%、2023年的11.6%。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排序也從2017年的美國、歐盟、東盟,變為2022年和2023年的東盟、歐盟、美國。
特朗普若重新上臺,其重啟貿易戰的一種可能選擇是,先對所有經濟體進口商品的關稅普遍調升10%,進而以大幅提高關稅為要挾,找重點貿易伙伴談判,要求對方減少貿易順差。另一種可能是先拿中國“開刀”,完成2019年底未及實施的第六階段加征計劃,然后對中國商品平均關稅水平分階段加至35%~50%或60%,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加征更高關稅。這將給中美經貿關系造成什么樣的沖擊,需結合兩國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循環的新特點進行專業推演。不難預測,在美國對其他國家關稅水平沒有明顯調升的情況下,對華關稅加到60%時,兩國將難以進行正常貿易;如加到100%,中美經貿關系會陷入混亂,兩國市場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重新適應,此期間“脫鉤”可能提速,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