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美韓以北約峰會為契機在華盛頓舉行雙邊峰會,并發表《美韓關于朝鮮半島核威懾核作戰指南的聯合聲明》,商定將美韓同盟的根基從常規武器升級到核武,并實施核力量與常規戰力整合訓練。美韓借此將大幅加深在擴大保密程序和情報共享、核協商程序、核武及戰略計劃、必要時韓國常規武器為美國核作戰提供支援等方面的合作。近日,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的選情看好,韓國戰略界又開始鼓吹特朗普若當選,韓國擁核的可能性將大增。韓國在核問題上的動作持續增多,日益沖擊國際核不擴散規范體系。
雖然從過往看,每當朝核危機高度緊張時,韓國國內總會有自主擁核的聲音出現,但倡導者多屬于少數的極右保守勢力,主流社會在擁核問題上一直很謹慎。但近年來,韓國主流政界、學界人士和輿論紛紛打破核不擴散禁忌,鼓吹擁核。
尹錫悅政府上臺后,韓國政界高層公開煽動擁核。2023年1月,尹錫悅在外交部、國防部的報告會上表示,“若(朝核)問題進一步升級,韓國將要求美國部署戰術核武器或自主擁核”。這是韓國在任總統歷史上首次公開提及擁核。同年4月28日,尹錫悅在哈佛大學的演說中宣稱“韓國可以在一年內擁有完整的核武器生產鏈”。首爾市長吳世勛、大邱市長洪準杓以及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的重量級議員鄭鎮碩、尹相現、金起炫、趙景泰等一大批政界高層也紛紛跟風,提出韓國應廢除“半島無核化宣言”、不惜代價自主擁核。2024年6月俄朝峰會后,正在參選國民力量黨黨Hebo8/zkQIItxYjebL1is/StNTolSeTn25PAmTHsS6c=首的重量級議員羅卿媛等再度炒作自主擁核論,并提出“羅卿媛擁核三原則”——反映國際形勢的核軍備、和平的核軍備和實用的核軍備。

韓國民眾支持自主擁核或美國在韓國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的比例也大幅增長。2010至2023年間,韓國統一研究院等四家研究機構的民調顯示,隨著朝鮮核導能力的提升,韓國民眾支持自主擁核、在韓國部署美國戰術核武器的比例大幅提高,2022年達到最高值(70%左右)。
韓國主流學者也開始紛紛鼓吹韓國擁核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韓國世宗研究所鄭成長、首爾大學徐鈞烈、海洋戰略研究所李春根、國防研究院金泰宇、海洋大學樸龍洙等主流機構的專家成為鼓吹擁核論的先鋒。近年來,韓國以擁核為主題的相關論文有20余篇,遠超此前。這些研究從政治、外交、技術、國際法等眾多方面為韓擁核尋找“合理合法”依據。有的認為韓擁核可以威懾朝鮮和中國;或認為,韓作為美國盟友的戰略重要性不斷上升,又是“自由民主陣營”的重要一員,自主擁核不致受到美西方的很大反對,不會遭遇朝鮮、伊朗那樣的嚴厲制裁;或認為韓擁核符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10條第1款規定,即“每個締約國如果斷定與本條約主題有關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國家的最高利益,為行使其國家主權,應有權退出本條約”。
其一,大國戰略博弈加劇了韓安全焦慮。一方面,朝鮮核導能力快速提升,加劇了韓國的安全擔憂。另一方面,中美戰略博弈使韓國對中國的防范明顯增加。烏克蘭危機爆發后,韓國的危機感進一步加深。另外,近年來“美國優先”政策的盛行,也使韓國對美承諾保障其安全的信任度下降。
其二,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松動與核競賽的加劇,引起眾多無核國的覬覦。當前國際核軍備控制和規范的約束力有所減弱,全球主要核國家都在提升核武能力。美俄實戰部署核彈頭數量逐步上升,美國先后推出B-21戰略轟炸機、陸基中導等戰略武器。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多次聲稱準備使用核武來保衛領土,并于2023年先后宣布暫停履行《美俄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措施條約》,撤銷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正式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法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等也在不斷提升戰略導彈、戰略核潛艇等核威懾力量。日本也大肆炒作擁核和“核共享”議題,且已具備不容小覷的潛在核能力。上述國際環境客觀上刺激了韓國的擁核欲望。
其三,美國在核不擴散議題上出現對盟伴的“放水”跡象。2021年美英澳組建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這是核武器國家首次與無核國家開展核動力潛艇合作,構成嚴重核擴散風險。2024年4月,美英澳釋放出AUKUS擴員構想,意欲拉攏日本、韓國參加其“第二支柱”兩大軍事合作項目。美國戰略界、學界支持美國在韓國部署戰術核武或韓國自主擁核的聲音也明顯增多。米爾斯海默、斯蒂芬·沃爾特、珍妮弗·林德等學者均主張,隨著美相對國力的衰落,韓日擁核可以減少美軍費負擔,也有助于遏制中俄。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等建議美國在韓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
其四,韓國政府長期致力于謀求“中等強國”地位,也刺激了其謀求核軍備的野心。隨著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的提升,韓各界愈發希望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與自身綜合國力相匹配的作用和影響力。尹錫悅政府更是確定了把韓國打造為“全球中樞國家”的宏偉目標。韓國自認已是世界第六大軍事強國,不甘心被大國掌控命運,因此追求自主核能力也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
韓國的擁核意愿并非僅止于輿論層面,而正落實到行動層面。
短期內,深化美韓延伸威懾合作。首先,美國正推動延伸威懾合作的制度化和具體化,構建一體化的延伸威懾體系,在核武使用問題上將給予韓國更大的話語權。2023年4月,美韓峰會發布《華盛頓宣言》,重申若朝鮮對韓國發動攻擊,美國將協同韓國作戰并不排除使用核武的選項。這是美國首次將對韓國的“核保護傘”明文化?!度A盛頓宣言》宣布,美韓每年舉行兩國外交、國防部官員參與的“延伸威懾戰略磋商機制”(EDSCG),就核威懾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合作決策。第二,美韓擴大聯合核作戰演習的規模和范圍。雙方正在努力演練韓國對美國核行動的常規武器支持,并改進在朝鮮半島應用核威懾的聯合演習和訓練活動。雙方同意推進針對潛在核危機的桌面演習,加強核突發事件的聯合規劃方法。2024年的美韓聯合軍演開始包含核作戰情景。第三,美國加大戰略資產的定期部署。美軍經常性地向韓派遣可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2023年,美國可搭載核武的戰略轟炸機B-52史上首次到達韓國,戰略核潛艇時隔42年首次??宽n國,并一年內多次訪韓。
中期內,謀求美韓“核共享”?!昂斯蚕怼弊钤缡侵副奔s的一些無核國家接受美國在其領土上部署戰術核武器,并提供自己的武裝部隊在戰時運送這些武器。近年,韓國正在努力將目前的延伸威懾合作機制升級為“核共享”機制。從2023年《華盛頓宣言》和近期《美韓關于朝鮮半島核威懾核作戰指南的聯合聲明》的內容看,美韓之間的核合作已超越了延伸威懾的范疇,而日益具有了“核共享”色彩。《華盛頓宣言》宣布,美韓設立“核磋商小組”,就朝鮮半島任何可能的核武器使用進行磋商,專門“討論核與戰略規劃”,定期召開核咨商會議,“致力于聯合執行和規劃在緊急情況下韓國對美國核作戰的常規支援,并改進在朝鮮半島應用核威懾的聯合演習和訓練活動”。從機制與職能上講,“核磋商小組”比美韓此前設立的“延伸威懾戰略與磋商小組”更接近北約的“核計劃小組”。北約的核任務必須在“核計劃小組”正式批準后才能執行;而美韓“核磋商小組”也讓韓國在美國核武器的使用中有了更多話語權。2023年7月、12月及2024年6月,美韓三次召開核磋商小組會議,并在2024年7月完成了《關于朝鮮半島核威懾與核作戰指南》,美韓在核武的共同規劃、信息共享、共同決策、協商程序、共同實行等方面的合作大幅加深。美韓核合作與“北約式核共享”機制已有很大相似性,韓國將其視為“韓國式核共享”并非夸大之詞。

長期看,發展潛在核能力,伺機自主擁核。一是韓國正積極推動修改相關協定,爭取具備和日本水平相當的核材料開發權限。尹錫悅政府正在爭取突破《美韓原子能協定》對韓生產高濃縮鈾和乏燃料后處理的限制。二是發展核運載工具。2020年美國取消對韓國導彈彈頭重量及射程的限制后,韓國不斷擴大導彈射程、性能和用途,在潛射導彈、中遠程導彈、大重量彈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顯示其潛在的核投送能力日漸提高。
綜合以上,韓國支持擁核的輿論日益固化,擁核意愿不容小覷,在核問題上的動作日益增多,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東北亞地區安全秩序構成重大潛在沖擊,相關動向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
(作者為山東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