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這一重大課題,深刻闡明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個方面的實踐要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商業銀行必須依靠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品牌要素創新,推動銀行組織創新,實現以價值驅動新競爭優勢培育和業務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歷史淵源與問題
中華文化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本源
“文化”是中國語言系統中的古老詞匯?!兑住は缔o下》中講“物相雜,故曰文”,《說文解字》中講“文,錯畫也,象交文”,簡單講,“文”即各色交錯的紋理。“化”的本意則為改易、生成、造化,《禮記·中庸》有“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莊子·逍遙游》中有“化而為鳥,其名為鵬”。西漢以后,文與化逐漸合成一個詞使用,《說苑·指武》中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誅” 的說法,《文選·補之詩》中有“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之說。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將文化定義為“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的復雜整體”。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國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是銀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長期金融經營管理實踐中,由全體員工共同營造、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行為規范、銀行精神等意識形態與銀行運作方式的總和,是銀行在長期的經營中折射出來的銀行形象。
中國特色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有待加強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討論日益深化,眾多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例如,農業銀行發布“農銀公益”品牌,確定“振興”“守護”“關愛”“圓夢” 四大重點實施行動。工商銀行不斷豐富“工銀光明行”公益品牌內涵,通過常態化、機制化、精準化的公益服務模式,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還有一些金融機構強化與慈善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合作,打造“慈善+金融”平
臺,創新特色慈善理財產品,豐富客戶服務體驗,拓寬資 金捐贈來源路徑,加強社會公益的影響力建設。 但是,我國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仍存在一些亟 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有的銀行過分追逐業績,忽視自 身企業文化的整體建設,甚至把黨團和工會組織開展 的學習和文體活動當作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部。具體表現 為:重結果,輕過程;重業績,輕合規;缺乏凝聚力和 向心力;缺乏歸屬感和榮譽感。實踐中,不同種類、不 同規模和不同區域的銀行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參差不齊, 有些銀行的企業文化建設流于表面、盲目模仿、忽視過 程、投入不足,缺乏文化建設規劃,“東一榔頭,西一 棒子”;即使在同一銀行內部,不同干部員工、不同分 支機構和部門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也存在較大差異。 有些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虛耗了時間和費用,還 增加了工作量,耽誤了自身的日常工作和學習等。 新發展階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意義重大企業文化建設是強化新發展階段黨對銀行領導的需要。黨建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與靈魂,黨對商業銀行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商業銀行黨組織要在銀行經營發展的各類事務中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當然也包括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商業銀行應始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實施文化強行戰略,推動全行新戰略轉型。這是商業銀行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企業文化建設是新發展階段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源泉。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形勢的巨變,銀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紅?!彪A段,商業銀行的效益、質量、規模擴張已經受到了資本、市場、競爭、需求等多方面的制約。同時,受相關體制、機制、政策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各類銀行在制度及管理水平、員工薪金福利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多元化”的員工思想需要凝聚共識,干部員工的創新精神、士氣需要持續不斷的催化劑。在這種情況下,升級具有特色的金融企業文化顯得非常重要。特色企業文化建設是商業銀行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競爭的需要。在銀行業新發展階段,競爭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行業的“科技化”趨勢需要創新思維,數字技術對于銀行的市場競爭影響巨大,各行業的經營業態都在重構,金融風控邏輯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直銷銀行、智慧銀行、開放銀行、數字銀行、平臺銀行、場景銀行、生態銀行、元宇宙銀行成為主流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路標。體驗、權益、場景、生態、全產品、全渠道、全客群等正成為銀行經營發展中的關鍵詞,場景生態經營成為銀行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的利器。銀行必須建設特色金融企業文化,認真處理各種利益沖突,保持全方位的協調、溝通、交流。
中國特色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
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
“誠信為本”一語道破金融行業的立身之本?!靶牛瑖畬氁?,民之所庇也”??鬃訌娬{“言必信,行必果”,孟子主張“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秦漢之交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的說法。《唐律疏議》中有“商人有行濫短狹者而賣者,杖六十,得利贓重者按盜竊論處”的記載。
商業銀行在經營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契約精神,做到誠實守信,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將誠實守信理念融入銀行業務,覆蓋全員、全流程、全方位,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服務承諾?!暗拙€”又可稱作下限、紅線、警戒線,是不可觸及和逾越的“高壓線”,在經營發展中全體員工必須堅守合規底線、道德底線和欲望底線。
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
古代墨子曾提出:“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晉商強調“利以義制”,徽商突出“以義為利”,浙商踐行“義利雙行”。新的發展階段,更要堅守以和為貴、以義取利的做人根本。
重義輕利、利以義制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價值追求,商業銀行必須跳出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金融發展路徑,弘揚以義取利的中國特色金融經營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幫助人民追求幸福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銀行經營發展觀、業績考核觀和風險控制觀,平衡好商業銀行的功能性與營利性的關系,讓金融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居安思危、行穩致遠、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東漢荀悅曾說過:“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毖院喴赓W的風險意識、憂患意識賦予經濟主體穩健經營的智慧。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市場競爭加劇、外部沖擊頻繁、經濟周期調整,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必須堅持穩健經營的策略,將安全性擺在各項業務的最優先位置,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關聯性、傳染性、隱蔽性和危害性,加強制度和能力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
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金融充分體現了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有氣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p>
守正為心,創新為用。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發展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只有堅持和弘揚守正創新的理念,才能不斷提升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服務質效,才能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步伐。商業銀行一方面必須心懷“國之大者”,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確保金融工作前進方向的正確性;另一方面應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動金融實現創新發展,以卓越的金融創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強調“禮法并用”“德主刑輔”“以法護德”。先秦法家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金融業天然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中外金融發展史上,金融機構及其管理者因為違規經營而遭受巨額罰金或法律制裁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被收購兼并或倒閉破產。商業銀行必須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突破底線,以法治促進銀行內部治理現代化。
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
美國企業管理學家彼得斯和沃特曼在《尋求優勢》一書中強調:“經營最成功的公司,居第一位的并不是嚴格的規章制度或利潤指標,更不是計算機或任何一種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也不是科學技術,而是公司文化。”在新發展階段,商業銀行要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與監管部門的要求,以及自身發展的使命和戰略愿景,加快企業文化體系建設。
科學規劃和建立中國特色商業銀行企業文化體系
銀行企業文化首先要解決“立”的問題。商業銀行要認真仔細梳理本企業金融文化發展現狀及未來環境變化和包括員工、股東、客戶、社會等利益相關者對本行的文化訴求,科學確立本行的發展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及相關理念,把傳導發展戰略作為銀行企業文化工作的著力點,并以風險、資本和市值等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改革、創新、發展成果,檢驗企業文化工作成效,通過持續的企業文化建設促進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發展戰略“最后一公里”的傳導,制定和發布銀行企業文化手冊,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和戰略的認知和認同,確立關鍵行為準則,形成員工行為手冊,凝聚全行干部員工發展共識。
強化對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
強化黨對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領導。商業銀行要發揮好黨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將黨建有效融于特色金融企業文化建設中,探索黨建、文化和業務發展之間相融合和促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銀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銀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強化銀行治理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要發揮對銀行特色金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董事會的責任主要包括引領、規劃、協調、示范和組織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并創建適合自身特色的董事會文化。銀行高級管理層要發揮企業文化建設直接指揮者的重要作用,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同時,高級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強化銀行員工職業道德觀念的養成,要重視員工智力投資,使員工不斷吸收新知識,開拓新視野。
強化與國際化、綜合化發展布局相適宜的跨文化管理。銀行集團要加強本集團境內外機構、控股母公司旗下的各級子公司的文化協同融合。要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組織領導機制,設立專門的企業文化機構,健全總分行(子公司)“兩級”銀行企業文化建設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整個銀行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確保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強化中國特色商業銀行文化體系建設
構建誠信文化。只有積極培育中國特色商業銀行企業文化,才能筑牢高質量發展的“誠信之基”,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安身立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打造第二成長曲線的生命線。一方面,要強化“家園文化”建設。通過在銀行內部營造“家園”氣氛,強化員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愛行”意識,使銀行核心價值觀、發展戰略、經營方針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和全力支持。要以弘揚企業精神為核心,以塑造銀行企業形象為目標,以建立先進的經營理念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龍頭,以先進機構和個人典型為示范,以落實“綠色金融”政策和加入綠色低碳等方面的國際公約為契機,建立健全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誠信企業文化。同時,銀行內部還要構建和諧順暢的內部溝通體系,給予員工更多關愛,注重護航員工職業生涯,為員工提供充分成長和深造的空間。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要從客戶需要出發,不斷提升服務品質,以最專業、最便利、最規范的流程和無可挑剔的服務態度滿足客戶的現實需求和未來期望。銀行從業人員要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操守,將誠實守信融入各項業務,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和服務承諾;要發揚銀行傳統的鐵算盤、鐵賬本、鐵規章精神,堅持不做假賬,不作錯誤的信息披露,誠實經營,珍惜信譽,不逾越職業道德和法律底線。
構建義利文化。商業銀行要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獲得合理的風險回報,從而實現實體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共生共榮。要借助現代數字科技手段,全面簡化銀行業務流程、重塑客戶體驗、建立強大的合規與風險管理能力、推行以數據為中心的策略、驅動數字化轉型、學會“先發制人”及靈活應變。要在惠民利民方面下更大功夫。要施金融“底肥”培育“綠色良田”,將綠色可持續理念融入經營管理中。
構建穩健文化。一要保持戰略定力。發展基于穩健,戰略基于文化,效率基于安全。百年老店的傳承,真正可持續的是人的技能。在國際地緣政治風急浪高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要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沉穩、冷靜、自律,不盲目追求“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不盲目模仿和追隨其他銀行的做法,不再以超過自身資本和風控能力的規模和速度論英雄。二要將市值穩定增長作為長期目標。2024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提出將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隨后,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發表題為《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文章,再次強調完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上市公司真實價值。近年來,諸多銀行提出打造輕型銀行和價值銀行的發展目標,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戰略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股息、低估值的上市銀行機構的市值考核受到市場投資者更多關注,更被看作是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交易的重要砝碼。三要抓好市值管理的牛鼻子。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市值理念。市值管理核心是價值管理,即提升企業的內在價值,但決不能為了迎合市場而操縱股價。要為股東持續不斷地創造最大的價值,不斷地優化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管理,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其次,要堅持穩健經營的發展文化。健康平穩發展就是“贏”,市場價值的穩定持續增長就是“贏”。適應新發展階段從“西部牛仔型”經濟到現代“太空船”命運共同體經濟的轉變。立志打造“百年老店”的商業銀行,要彎下身子做銀行,經營活動要從“狩獵型”轉變為注重人性發展和價值沉淀的“固定農耕型”,擯棄過去長期的粗放型“燒荒種地”式規模擴張模式。銀行要牢牢把握金融“五篇大文章”和重要城市圈、資本市場活躍、“一帶一路”、新基建特別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為公司和個人客戶提供高質量投資組合管理,為客戶和銀行創造更大價值。再次,要加強公司治理建設,實現與資本市場良好互動。銀行可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和自身的情況,設計出適合本行特色的股權激勵模式,比如業績股票模式、股票期權模式、限制性股票模式等。同時,銀行投資者關系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合規做好信息披露、媒體公關、社會責任履行、股利分配、投資者溝通、公司危機管理等工作。四要科學高效配置資源。新發展階段,商業銀行要重新構建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底層邏輯,包括以凈息差為核心目標,服務實體經濟并做好風險防控;靈活調整資產負債管理策略,綜合應對多重約束;高效平衡規模、結構、價格、資本等要素;打造健康可持續的資產負債表等。商業銀行必須緊抓資產負債管理這個“牛鼻子”支柱,強化差異化管理理念,洞悉宏觀經濟波動的周期性特征,以資產負債管理的底層邏輯為基礎,以發展戰略為導向,從周期視角強化資產負債管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把好資產負債資源配置的方向和節奏,強化風險防控和數字科技支撐,提高銀行各級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實現穿越周期的穩健經營,確保銀行市值長期穩定增長。五要加快推進經營管理模式的革命。堅持以數智技術為核心技術支撐的“輕資本、輕資產、輕網點、高質量、高科技”的發展方向,打造知識型、財富管理型、綜合金融服務型銀行品牌形象,成為客戶財富的最可靠“管家”。人才是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聚焦轉型發展的戰略需求,加大力度培養具備信息技術知識和金融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構建創新文化。銀行要向“新”而行,加強金融創新,積極布局,不斷探索支持科技創新的路徑,在“貸”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持續探索以更高質量金融產品和服務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銀行創新文化建設,應突出能力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要以全體員工思維變革和能力提升為切入點,以改革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為基本依托,整合、提升、發展、創新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構建學習型銀行、打造優質服務品牌,創新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爆品大單”金融產品和服務,結合新經濟企業發展特點和科創企業發展階段,在授信、期限、額度、模式上實施差異化管理,豐富支持新經濟企業的信貸產品體系。
構建合規文化。一要高度重視國際經營合規。合規問題是銀行國際化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國際地緣政治急劇變化、國際金融霸權主義金融制裁大棒亂飛、中國經濟金融發展轉型的背景下,合規文化建設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集團是至關重要的“護體金剛”。在合規上要做到從銀行高層發動和落實,上級管下級,下級對上級負責。銀行在自身分支機構、跨國子公司經營和支持諸多企業客戶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要嚴格規避國際金融制裁風險、東道國主權風險等對銀行正常運營和資產質量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二要強化合規理念和意識建設。銀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科學確定合規基調和目標,積極倡導合規從高層做起、合規人人有責、合規創造價值、主動合規、合規與監管有效互動等合規文化理念、意識和行為準則,強化正負激勵機制的促進和約束作用。同時,要在全集團樹立誠信與正直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念,強化全體銀行員工的合規意識,促進自身自覺合規與外部監管的有效互動。三要強化合規組織體系建設。商業銀行要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建立健全合規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并配備充分的資源,實現對全集團合規風險的有效識別和管理,促進全集團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確保銀行依法合規經營。銀行要綜合考慮合規風險與國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其他風險的關聯性,確保銀行內部各項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高度一致性。四要強化內部管理。要以全員合規為目標,構建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創建一個友好和諧、制度嚴明的工作環境,建立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相結合的科學監督機制,規范員工管理行為,將個人追求和銀行事業緊密聯系。合規文化載體應與日常業務工作、政治思想教育、合規管理活動融合起來,避免搞成“兩張皮”。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商業銀行培育特色金融文化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基礎工程、長期工程,需要從各種利益相關者、治理層到普通員工的共同努力、久久為功。
(作者系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