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ilding a Strong Financial
Talent Pool Around Strategic Tasks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人才是強國的第一資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標準,金融系統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努力打造一支更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打造強大金融人才隊伍的戰略任務
金融服務質量更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金融系統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來看,總量上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并與經濟增長水平和物價水平相匹配。
當前與今后一段時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仍然需要在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金融資源配置總量上,要協同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政策導向的穩健性,保持融資總量增長的合理性。二是金融資源配置方向上,要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將更多的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區域協調、鄉村振興等領域,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三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上,要加快推進金融體系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盤活低效占用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不搞“大水漫灌”,逐步形成“精準滴灌”。
金融體系建設更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成了較為完備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體系。據《ecFzrTrmH9PYFMkI8vcecg==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末全國共有金融業企業法人單位13.7萬個,從業人員1818萬人,總資產321.83萬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營業網點22.86萬個,從業人員383.4萬人,總資產268.24萬億元,資產規模占比為83.3%。
與金融強國要求相比,目前的金融“大體系”還需要向“強體系”加快推進。一是提高體系的市場化程度,對外需要遵守統一的市場規則、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對內需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規范股東股權管理,按照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依法合規經營。二是提高融資多元化程度,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激發更多新質生產力。三是完善金融機構的差異化定位,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要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中小金融機構要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
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更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系統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整體保持較好的水平。在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基礎上,穩妥開展影子銀行、網絡金融、股權股東、高風險機構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
目前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重點防范中小銀行、房地產和地方債務三大風險。一是嚴格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特別是部分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信用風險。二是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和資金監管制度,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機制。三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金融開放水平更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準入條件逐步放寬,市場互通互聯機構持續擴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加強,邁入世界金融大國之列。
未來在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前提下,我國還需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一是堅持“引進來” 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二是持續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培育外貿新動能。三是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服務好“一帶一路”建設與金融強國戰略。
打造強大金融人才隊伍的核心標準
面對金融強國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的要求,當前金融人才隊伍仍然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一是隊伍純潔性不強。例如,對國家戰略大局的服從意識不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意識不強,在經營管理中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甚至腐敗墮落、違法犯罪。二是隊伍整體專業性不強、體系化不足。例如,缺乏現代金融理論研究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金融對外開放國際化人才、金融與產業發展全面型人才、科技與金融復合型人才、宏觀審慎與微觀監管綜合型人才等。三是隊伍戰斗力不強。例如,因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而作風漂浮、不接地氣,因存在“金融精英論”“特殊論” 思想而脫離群眾,因存在“躺平”思想而怕苦怕難、不思進取。必須強調堅持“三個過硬”標準,提升金融人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斗力。
堅持政治過硬標準,提升隊伍的純潔性。政治標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堅定、愛黨愛國愛人民,自覺錘煉政治品格,善于從政治上審視業務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金融系統要全面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增強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堅定性自覺性,擔當金融強國的歷史使命,落實黨對金融工作的各項政策要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二是強化廉潔從業意識。金融系統要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持續加強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堅決查處各種金融風險、亂象背后的金融腐敗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金融生態。三是建設特色金融文化。金融系統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堅持能力過硬標準,提升隊伍的專業性。能力過硬的關鍵在于精通金融業務,把握金融規律,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一是精準把握金融發展規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自身的規律。既要學習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吸取國際深刻教訓,也要立足國內實際,準確把握我國金融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二是精通金融業務經營管理。金融商品的特殊性、金融牌照的稀缺性、金融資源的密集性、金融效應的外溢性等決定了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專業性,所以金融人才需要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專業工作經歷實踐。三是精確解決金融實際問題。金融工作能力強不強,最終體現為服務實體經濟能否到位、化解金融風險能否到位,體現在長期真實的工作業績上。
堅持作風過硬標準,提升隊伍的戰斗力。作風標準主要是指有干事創業的責任心,敢打硬仗、能打硬仗,關鍵時刻豁得出、沖得上、頂得住。一是強化責任心和使命感。金融系統要全面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秉承“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樹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天職、以普惠金融為基礎的價值取向,對組織負責、對事業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自己負責。二是提升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面對金融發展的矛盾與困難、金融風險處置化解的壓力,金融人才要敢挑重擔、能挑重擔,勇于斗爭、善于斗爭,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中認清政治方向,在驚濤駭浪中站穩政治立場。三是強化表率作用。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刻苦鉆研、勤奮敬業、嚴于律己,能夠起到以上率下、模范帶頭的作用。
打造強大金融人才隊伍的重要措施
加強黨對金融人才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最本質的特征,是我國金融發展最大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一是堅持黨管金融人才的組織原則。打造強大金融人才隊伍,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以黨的建設引領隊伍建設。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加強對金融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領。不斷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加強思想溝通與感情聯絡,鼓勵金融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增益強國之能,提升人才的政治認同感和政治向心力。三是制定實施金融人才強國戰略規劃。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從國家戰略角度識大勢、立大局、謀長遠,通過規劃引領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對金融人才的全面監督管理。鑒于金融工作的系統重要性、風險集中性,對金融人才需要厚愛、更要嚴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嚴密監督管理體系。一是強化金融工委的監管。金融工委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從組織建設、人才發展角度看,在“面上”需要建立健全人才監督管理、任免條件、考核評價、教育培訓等制度,在“點上”可以直接監督管理高級金融人才的履職行為。二是強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對金融機構的董事、監事、高管人員進行任職資格批準管理,對銀行、保險、證券從業人員進行任職資格考試。不僅要強化機構準入、行為監管,還要強化人員資格準入、履職監管、行政處罰。三是強化行業管理部門及派駐金融機構紀檢監察組的監督主責。行業管理部門及派駐紀檢監察組需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與監管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對金融人才監督管理的合力。
完善金融人才考核評價體系。根據新時代金融工作的重點任務和金融人才的主要標準,與時俱進地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健全人才類別劃分。例如,可將金融人才隊伍劃分為行業研究、業務營銷、服務支持、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等大類,然后根據實際工作職能細化為若干小類。二是改進人才評價內容。突出政治品格、思想品德評價,從政治過硬、依法守紀、誠信守諾等進行正面評價,從言行失德、業務失信、行為失范和違紀違法違規等進行負面評價。然后評價專業水平、從業經歷、實際技能;最后落腳在工作實績、價值貢獻。三是優化人才評價方式。堅持用人單位評價主體地位、主導作用,重視群眾評價和客戶評價,同時引入行業評價、監管評價、社會評價。評價手段上可以采用述職測評、征求意見、筆試面試、實踐操作、業績匯報、成果展示、考核評定、第三方評估等,同時運用數字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打通各機構人才信息渠道,建立綜合性的人才信息數據庫,從更高層次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四是用好人才評價結果。根據人才評價結論結果等,按照人才管理權限,優先培養、選用、提拔、獎勵、推薦業績突出、各方公認的金融人才。
加強金融人才教育培訓工作。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推進金融強國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監管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根據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制定和實施各級金融干部人才教育培訓規劃。一是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按照“誰用人、誰育人” 的原則,加強內訓的制度、師資、課程、平臺、基地等建設;充分運用多方教育培訓資源,包括發揮各級黨校、干部學院培訓主渠道優勢,加大對高級金融人才的調訓;發揮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的學科專業優勢,以及金融管理部門、監管部門培訓機構的專業特色優勢,加大對各級金融人才的專業培訓力度。二是優化教育培訓內容。金融人才教育培訓,總體上應當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培訓內容要突出思想理論武裝、政治訓練,同時強化人才綜合素養和金融專業技能的培訓。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方法。依據金融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突出實戰實效,強化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把準培訓需求,加強培訓設計,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開展實戰化培訓。注重邀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基層干部、先進典型人物進行授課,讓懂政策的人講政策、有經驗的人談經驗、會方法的人教方法。緊貼業務實操,加大案例教學比重,把實踐中鮮活生動的案例及時運用到教育培訓中;運用情景模擬、桌面推演、工作復盤等方法,讓干部在仿真情境中學習如何處理問題、化解矛盾、防范風險。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責任編輯:楊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