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發展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其中出口14.26萬億元,增長6.7%;進口10.57萬億元,增長5.4%;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10.6%。按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5萬億美元,增長3.5%。和2023年全年按人民幣計價微增0.2%、按美元計價縮減5%相比,2024年前7個月外貿反彈強勁,顯著好于各方預期。
過去幾年,世界貿易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經濟體增長疲軟、新冠疫情沖擊、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等,都令國際貿易成本增加、環境惡化、擴張放緩。在難以控制或影響這些外生變量的情況下,我們向內練好內功、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今年前7個月的外貿成績單充分表明,我國外貿提質增效、穩規模優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果。
首先,我國的表現要好于全球整體。根據WTO的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額下降了2%,而同一時期我國外貿按美元計價則是增長了1.5%。可以說,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已經度過了后疫情的困難時期,恢復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充分展現了我國外貿的韌性和活力。
其次,高質量發展需要數量的增長,但更體現在結構的優化,這一點在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結構的變化上得到充分的表現。前7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41萬億元,增長8.3%,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9%。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主要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行的,雖然貿易額很高,但國內附加值有限。其中手機、電腦、家電等消費電子類產品都存在這樣的現象。而經過最近20年我國本土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國在中間品的生產和研發上取得巨大進步,對進口中間品的依賴度顯著降低,同時本土企業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這種變化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尤為顯著。
同時,在零部件上,我們也已經由依賴進口轉變成大量出口,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 8158.8億元,增長11.6,集成電路出口6409.1億元,增長25.8。雖然在高端芯片上我們仍然受制于人,但在傳統芯片上,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汽車出口近幾年實現爆發式增長,并迅速超越韓國、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產業是機電產業的集大成者,是代表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標志性產業。前7個月我國汽車出口4628.6億元,增長20.7%,已經超過手機出口額。在貿易方式上,一般貿易占比達到64.7%,而加工貿易僅占17.4%,表明我國外貿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我國企業在積極地向微笑曲線兩端奮勇攀登,不僅在技術、品牌上自立自強,也在國際市場渠道上通過跨境電商等方式掌握更多話語權。
再次,我國外貿地理結構更加多元化,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成效巨大,推動世界經濟向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發達國家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產業優勢上,曾經長期在我國外貿地理結構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不斷增長,發展中國家作為我國外貿伙伴的地位日漸提高。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我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發達國家在我國出口中的占比反而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占比則是上升的。這說明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互補性在增強,而與發達國家的競爭性在增強。特別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與發達國家的現有產業存在較強競爭關系,如汽車產業。而多數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初期,對我國中間品和資本品的需求較大,對吸收我國中高技術制造業產能有更大價值。同時,我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在當地開展對外投資,也推動了其工業化進程,同時培育了我國工業品的出口市場。因此,在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呈現出更強的互利共贏關系,對于促進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推動南方國家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前7個月我國外貿發展成績令人振奮,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數據背后所展現的結構性、長期性的力量。只要我們堅持創新引領的高質量發展,堅持打造新質生產力,持續提升產業技術實力,我們一定能夠突破當前面臨的短期障礙和制約,保持外貿健康穩定增長,并助力我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