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是新鮮的紫色帶來的強烈刺激,本次大賽的整體水準達到歷史最高(參照世界田聯的成績算分系統評定)。3項世界新紀錄,13項奧運會新紀錄,還有21個洲紀錄,以及99個國家新紀錄誕生于此。
下面,為大家盤點本屆奧運會田徑比賽的“四宗最”以及“意難平”。
田徑是運動之母,奧運會設項48個,金牌大戶。這一次,27個國家摘得田徑金牌,創歷史單屆之最。此外,43個國家的健兒登上田徑的領獎臺。
值得一提的是有4個國家首奪田徑奧運金牌:多米尼克、巴基斯坦、圣盧西亞、博茨瓦納。只有7萬多人口的多米尼克此番拿到首枚奧運獎牌,而且是金牌——女子三級跳遠,拉方德以15米02奪冠,把她自己保持的國家紀錄提高了1厘米;人口18萬多的圣盧西亞本屆首奪奧運獎牌——女飛人阿爾弗雷德摘得100米金牌和200米銀牌,讓她的祖國登上了奧運歷史獎牌榜。
博茨瓦納是第一次奪得奧運金牌——男子200米,特博戈摘金,創造了非洲新紀錄19秒46。巴基斯坦第一次奪得田徑項目的奧運會金牌——男子標槍,納迪姆以92米97的佳績奪魁,改寫了奧運會紀錄以及亞洲紀錄。
雖說每屆奧運會都有世界新紀錄誕生,但本屆奧運會值得大書一筆。
3項世界新紀錄——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美國隊在預賽中跑出3分07秒41,把世界紀錄提高了1秒39 ;男子撐竿跳高,瑞典名將杜普蘭蒂斯在已改寫奧運會紀錄并蟬聯奧運冠軍之后,勇敢挑戰新高6米25,第三次成功躍過;女子400米欄,美國姑娘麥克勞克林跑出50秒37的世界新紀錄。遙想她八年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冠軍穆罕默德的成績只有53秒13。
13個奧運會新紀錄,除了上述三項之外,還有女子400米48秒17,多米尼加保利諾;女子1500米3分51秒29,肯尼亞吉普耶根;男子1500米3分27秒65,美國霍克爾;男子10000米26分43秒14,烏干達切普特蓋;女子3000米障礙8分52秒76,巴林亞維;男子馬拉松2小時06分26秒,埃塞俄比亞托拉;女子馬拉松2小時22分55秒,荷蘭哈桑;男子鐵餅70米00,牙買加斯托納;男子標槍92米97,巴基斯坦納迪姆;男子4×400米接力2分54秒43,美國隊。
上文提到的女子400米,多米尼加選手保利諾以48秒17贏得冠軍,把奧運紀錄提高了0.08秒。原紀錄的創造者是本屆奧運會點燃主火炬的法國女飛人瑪麗-何塞·佩雷克。她連奪兩屆奧運會女子400米冠軍,其中在1996年亞特蘭大創造了48秒25的奧運會紀錄。如今,女子400米決賽前三名都跑進48秒,前八名跑進50秒,歷史頭一回。男子400米也很彪悍,決賽前五名都跑進了44秒,東京奧運會冠軍的成績在本屆只能排第五。
男子10000米決賽,前13名全都打開27分,超越了埃塞俄比亞名將貝克勒2008年創于北京的奧運會紀錄27分01秒17。往往,長距離項目在大賽上主要拼名次,沒想到這次大家集體“狂飆”。
男子800米奧運會紀錄也是世界紀錄,由肯尼亞名將魯迪沙創于2012年,成績是1分40秒91。雖然巴黎奧運會冠軍成績并未觸及紀錄,但是前七名跑進了1分43秒,前四名打開了1分42秒。對比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決賽第一名成績在1分45秒開外。
男子100米同樣迅猛,決賽前七名跑進了9秒90,歷史頭一回。第八名是牙買加的塞維爾,他決賽跑9秒91,半決賽跑9秒81。不僅如此,冠亞軍的成績都是9.79秒,相差在千分位,0.005秒。

本屆田徑大賽,蟬聯桂冠的不少,實現三連冠的選手,有三位——女子1500米,肯尼亞吉普耶根;男子鉛球,美國克魯瑟;女子七項全能,比利時蒂亞姆。
相比之下,吉普耶根的三連冠更像是嶄新的開始。這個30歲的“媽媽飛人”,此役參加兩項角逐——5000米奪銀,1500米摘金并打破奧運會紀錄。她這兩年實現了“逆生長”,不僅多次打破1500米、5000米、1英里等項目的世界紀錄,更是在世界賽場所向披靡。
吉普耶根具備超強實力,但并不孤獨,一眾中長跑高手近些年不斷超越歷史。在巴黎,她的同胞切貝特包攬了女子5000米和10000米雙金,雖然奪冠成績并未改寫奧運會紀錄,但她在此前的選拔賽上10000米跑進29分,成為史上第一人。埃塞俄比亞女將策蓋去年5000米創世界紀錄時險些打開14分,可惜這次在巴黎沒有發揮好。
毫無疑問,世界已經迎來了女子中長跑的嶄新時代。1500米已突破3分50秒,10000米已突破29分。相信不久,能見證女子3000米打開8分,5000米沖進14分。
筆者全程觀看了巴黎奧運會田徑比賽,每天在現場深深感受到觀眾山呼海嘯般的熱情,與健兒們的優異表現交相輝映。大賽從來不只有“光榮與夢想”,還有無盡的“意難平”。最傷感的便是陪伴田徑迷們多年的“80后”,恐怕要逐漸退出競技舞臺了。
牙買加“媽媽火箭”弗雷澤,37歲,是奧運“五朝元老”,狀態依然好,100米奪獎并非不可能。誰料,8月3日傍晚,女子100米半決賽,弗雷澤的道上卻沒人,成績系統里顯示她DNS,也即棄權。事后飄來各種傳言,基本可以認定的是她在半決賽當天自行來到熱身場,卻不讓進門,要求必須坐奧運村的大巴入場,而前一天是可以的。遇到同樣情況的還有美國女飛人理查德森,她們和門衛爭執了很長時間。最終,二人進了場,但留給她們的熱身時間太有限。窘況之下,弗雷澤的肌肉出現反應,不得不選擇棄權,遺憾告別巴黎。而理查德森匆忙熱身,最終順利挺過半決賽,又迎來決賽,獲得亞軍。她原本是冠軍的“頭號種子”,卻未能如愿,以至于賽后經過混合采訪區,拒絕接受任何采訪。女子100米的賽后發布會,只有一人出席,那便是冠軍——來自圣盧西亞的阿爾弗雷德。
中國的幾位“80后”,同樣淚灑賽場。競走名將劉虹是中國代表團中最年長的運動員,她在8月1日田徑一開賽便亮相于女子20公里競走的賽道,然而好狀態并未延續,最終第21位撞線。此前四屆奧運會她曾獲得一、二、三、四名。不過非常溫暖的是這次在埃菲爾鐵塔下,她的丈夫和女兒一直在守候,為其加油。沖過終點后,她抱起即將上小學的女兒,眼睛濕潤了。
同樣是“80后”+“五朝元老”的鞏立姣,在賽前飽受腰突和牙痛困擾。女子鉛球這次大爆冷門,幾大奪冠熱門先后折戟于及格賽和決賽前三投。鞏立姣原本有機會沖金,但未能如愿,最終是第五名。賽后,她風趣地說,自己參加五屆奧運會,集齊了一、二、三、四、五名,但她眼角里分明還有淚痕。
王崢是東京奧運會女子鏈球亞軍,和劉虹同歲。這次前來,在及格賽第二投發揮還可以,成績都丈量了,但被判犯規,有爭議。第一投和第三投的成績不足以讓她挺進決賽。及格賽剛結束,中國隊提出申訴,尋求對第二投重新評判,但被駁回。就這樣,堅持多年的老將止步于決賽之外。
還有兩個“80后”已當老師且都保持著亞洲紀錄的選手,撐竿跳高女將李玲在出征前的訓練中突然受傷,未能前來巴黎;標槍女將呂會會及格賽未能達到此前的水準,沒有晉級決賽。
除卻中國的這些“80后”,其他國家的老將在本屆奧運會上也多以落寞收場。“95后”甚至“00后”已成為當下田壇的主角。
中國田徑這次雖然拿到1金1銀2銅,但整體難掩低迷,這也是一大“意難平”。未來的路該怎么走?最基礎的大項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讓田徑項目造福社會大眾?頗具挑戰的課題已經擺在當代田徑管理者和從業者眼前。
○責編 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