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上,羅賓遜獲得了女子100米跑的金牌。這是她第4次參加正式賽跑。她還參加了4X100米接力,幫助美國隊獲得銀牌。8年后,羅賓遜腿上打了鋼釘,又獲得了4X100米接力冠軍,堪稱傳奇。
伊麗莎白·羅賓遜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里弗代爾。她從小就愛運動,特長是短跑。羅賓遜每天乘火車去上學,有一天早上,她遲到了幾分鐘,到站臺時火車已經慢慢啟動了。羅賓遜只得飛跑追趕火車。火車提高了速度,她也飛快地沿著站臺跑,終于趕上了最后一節車廂。火車上的桑頓鎮高中生物老師兼田徑隊教練普萊斯看到了這一切,覺得這個小女孩兒無論速度還是跑步動作、身體條件,都具有出色的短跑天賦。羅賓遜看到查爾斯身邊的座位沒人,就坐了過去。查爾斯問她:“你在短跑上很有潛質,愿意讓我測一測你的速度嗎?如果愿意,下課后來找我。”羅賓遜欣然同意。在學校田徑場上,查爾斯手拿秒表站在跑道盡頭,羅賓遜跑完100米后,成績已經接近美國紀錄了。查爾斯決定把她推薦給校男子田徑隊,讓她和男生一起參加訓練。

3個星期后,普萊斯帶著羅賓遜參加了一場60碼(約55米)短跑比賽,對手菲爾凱伊是當時美國女子百米紀錄保持者。菲爾凱伊身穿運動衣和運動短褲,腳穿跑鞋,而羅賓遜只穿著一雙平底網球鞋就上了跑道。發令槍一響,羅賓遜和菲爾凱伊并肩向前,最后一起沖過終點。幾位裁判商議后,判定菲爾凱伊獲勝。兩個月后,兩人再次在室外比試100米,羅賓遜起跑后就領先,一直到終點沖刺,成績是12秒整。如果不是當時風速超標,羅賓遜的這個成績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此時她還不滿17歲。羅賓遜被選進位于新澤西州的美國奧林匹克訓練基地。第九屆奧運會開幕在即,羅賓遜在選拔賽中獲得第二名,不久隨美國代表團乘坐“羅斯福總統”號遠洋客輪來到荷蘭。
這屆奧運會是女運動員第一次出現在田徑賽場上。羅賓遜預賽、半決賽都順利過關。美國有4名女選手參加女子100米比賽,只有羅賓遜晉級決賽,她的對手是3名加拿大人和兩名德國人,其中加拿大選手羅森菲爾德實力強勁。當時還沒有奧運村,“羅斯福總統”號就是美國代表團的大本營,誰有比賽,就乘坐小艇上岸去賽場。7月31日,羅賓遜乘坐小艇上岸趕赴決賽,到了賽場,她卻傻眼了。因為太著急,羅賓遜隨手抓了一雙跑鞋就跳上了小艇,結果她帶的是兩只右腳鞋,一只長釘,一只短釘。羅賓遜只好請沒比賽的隊友幫忙回船上取鞋,自己也做好了光腳比賽的準備。當時的跑道用煤渣和碎石鋪成,光腳跑腳掌怕是要磨掉一層皮。幸運的是隊友及時送來了鞋。
選手們都想成為奧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子百米冠軍,搶跑在所難免。在兩名選手被取消比賽資格后,百米大戰變成了4人對決。羅賓遜聽到發令槍后第一個出發,半程的時候,羅森菲爾德已經追上來了,4名選手差距很小,羅賓遜和羅森菲爾德領先半個身位。沖線的時候,羅賓遜和羅森菲爾德都舉起了雙臂。羅森菲爾德體力耗盡,表情痛苦,羅賓遜則一身輕松,面帶微笑。經裁判核實,獲得金牌的是羅賓遜,她12秒2的成績平了世界紀錄。加拿大代表團提出抗議,但沒能推翻判罰。羅賓遜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記得撞線的瞬間,但無法確定是不是我贏了,直到我的朋友從看臺上跳下來擁抱我,我才知道獲勝的是我。”隨后的女子4X100米接力賽中,羅賓遜跑最后一棒,但美國隊只獲得銀牌,加拿大隊奪走了金牌。
羅賓遜載譽而歸,她乘坐的火車抵達芝加哥火車站時,軍樂隊在站臺上奏響樂曲。羅賓遜在人群的簇擁下坐上敞篷車,沿著主干道巡游,巡游車足足有1200輛,兩旁的高樓大廈有彩色紙帶飄落,美國人第一次給一個高中生如此夢幻的待遇。在羅賓遜從芝加哥回到家鄉里弗代爾的路上,有兩萬人參與護送。桑頓鎮高中給她頒發了一座純銀獎杯,鎮長代表全鎮居民送她一塊鉆石手表。
高中畢業后,羅賓遜考入離家不遠的西北大學,她的主要目標是在下一屆奧運會衛冕。但是不久,她乘坐表哥帕爾默的私人飛機時失事,兩人都受了傷。11周之后,羅賓遜恢復了意識。隨后的半年時間里,她一直坐輪椅,過了兩年才徹底甩掉拐杖。她的雙腿已經大不如前:左大腿嚴重骨折,醫生用一根銀桿和銷釘把斷骨固定在一起,左腿比右腿短了兩厘米。醫生告訴她不能劇烈運動,也別站太久。當時的報紙說:“那個風一樣的女孩兒再也無法奔跑了。”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美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沒能看到天才少女的演出。
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前夕,羅賓遜已經完全康復,她還想參加奧運會。一個從空難中逃過一劫的人仍然是當時美國跑得最快的女運動員之一,可是她的左腿已經不能做大角度彎曲,連蹲踞式起跑都做不到。為了治療和恢復,羅賓遜的父母幾乎花光了積蓄,父親在大蕭條中失去了銀行的工作,只能去工廠掙一份微薄的薪水。美國奧委會只答應承擔男運動員去柏林的開支,女運動員需要自費,那個8年前如天神下凡一樣被擁戴的羅賓遜也不能例外。羅賓遜還是決定去柏林。因為不能蹲踞起跑,她選擇了參加接力比賽。至于旅途的費用,羅賓遜找了一份秘書的工作,又賣掉了8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所有奧運紀念品,只留下了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
1936年8月9日,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擠滿了觀眾。德國隊是女子4X100米接力的奪金熱門,4名選手中有3人參加了百米決賽,羅賓遜覺得這就像8年前她遇上的加拿大隊。決賽開始后,德國隊前兩棒顯示了強大的實力,領先美國隊8米多。第3棒羅賓遜接到棒之后只有一個念頭:不要被德國隊多林格拉開差距。羅賓遜只要加速,就能隱約聽到大腿骨里的銀桿吱吱作響,可她并不在意。德國隊第4棒是多菲爾特,羅賓遜的奮力追趕讓她感到了威脅,為了觀察羅賓遜的位置,多菲爾特向左扭頭,而隊友多林格從她的右手邊遞棒,兩人交接失誤,接力棒掉在地上。看臺上10萬德國人在一陣驚呼之后鴉雀無聲。德國隊因為掉棒出局,羅賓遜穩穩把接力棒交給斯蒂芬斯,美國隊再添一枚金牌。美國代表團回國的時候,巡游車隊中的第一輛車坐著包攬4金的英雄歐文斯,第二輛車里坐著羅賓遜和她的接力隊友。
羅賓遜退役后,代表女子田徑協會在全國宣講。1996年,84歲的羅賓遜擔任亞特蘭大奧運會圣火傳遞者,舉著火炬跑過街區。1998年,奧運紀念品展覽會開幕式現場,羅賓遜受邀剪彩。她風趣地說:“我仍然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1999年5月18日,羅賓遜因癌癥逝于丹佛,享年87歲。
○責編 陶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