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現代美術創作中,中國的色彩觀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只是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在當代審美觀念中展示了其獨有的吸引力。但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以及現代審美需求不斷轉變的背景下,中國色彩觀念在繼承和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戰。本文將對這些挑戰進行討論,并且提出一些繼承和發展的策略,目的在于推動中國色彩觀念向現代美術創作革新與擴散。
關鍵詞:中國色彩觀念;現代美術創作;傳承
中圖分類號:J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6-00-03
中國色彩觀念有著悠久的歷史,既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現代美術創作必不可少的因素。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色彩觀念怎樣既保留傳統特色又結合現代審美需求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本文將對中國色彩觀念對于現代美術創作的意義進行分析,探究其繼承和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中國色彩觀念現代轉化有所幫助。
一、中國色彩觀念在現代美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中國色彩觀念既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又推動中西藝術融合。“五色”論等中國色彩應用既體現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又折射出民族審美及文化心理。在現代美術當中,畫家通過對傳統色彩進行創新運用,并將現代審美與技術相結合,從而創作出了富有時代感與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這些著作不只在國內得到肯定,而且還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魅力,提升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中國色彩觀念在現代的運用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了中國美術國際化進程。
二、中國色彩觀念在現代美術創作中的傳承與發展難題
(一)傳統色彩觀念與現代審美需求的沖突
中國傳統色彩觀念深深地根植于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既是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的反映,又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文化內涵。但在現代美術創作當中,傳統色彩觀念和現代審美需求有著鮮明的矛盾。現代審美需求注重個性化、多元化及創新性,傳統色彩觀念通常與具體文化符號及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如何把傳統的色彩觀念和現代的審美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傳統色彩觀念下的色彩搭配與運用通常都是遵循某種規律與象征,而這種規律與象征在現代美術創作中可能顯得太過于保守與限制。現代藝術家追求自由,使用色彩表達感情,希望顏色能更直接地表達個人感情與想法,不囿于傳統象征意義。這一傳統色彩觀念的打破使現代美術創作中的色彩運用受到挑戰。現代審美需求重視色彩在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表現力,而在傳統色彩觀念中,色彩更傾向于講究協調和均衡。在現代美術創作中,畫家往往采用更鮮明、對比更強烈的顏色以吸引觀眾的注意,而這種用色方式與傳統色彩觀念中的和諧理念相矛盾[1]。
(二)色彩觀念的地域性與全球化趨勢的矛盾
全球化語境中,全球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美術創作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但色彩觀念地域性和全球化趨勢是相互沖突的。中國傳統色彩觀念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這與具體的地理環境、文化傳統以及歷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全球化大潮下,怎樣既保持這一地域特色又融入全球化審美趨勢已成為一個難題。地域性色彩觀念通常與某一民族文化及審美習慣密切相關,而這些色彩觀念又在該地域有著很深的文化根基。但是,這些色彩觀念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可能遭遇文化差異與審美偏好等方面的挑戰。各區域受眾對于色彩的認知與接受可能存在差異,導致地域性色彩觀念難以普及到世界。全球化趨勢呼喚美術創作的普遍吸引力與廣泛受眾基礎,需要藝術家在色彩運用中找到普遍審美共識。但這種普遍性常常和地域性色彩觀念相矛盾。
(三)傳統色彩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術的融合難題
傳統色彩技藝如中國畫水墨、工筆畫色彩應用等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特殊的審美價值。這類技藝通常取決于宣紙、墨、顏料等傳統材料及工藝,其用法及效果明顯區別于現代材料工藝。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材料技術所提供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如合成顏料、新型畫布以及數字繪畫等,都給藝術家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表現手段與創作可能。但如何把這些現代材料技術和傳統色彩技藝有機結合起來,在保留傳統技藝精華的同時又能利用現代材料所具有的優點,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繼承傳統色彩技藝要求藝術家對傳統材料有深刻的理解與嫻熟的應用技巧,而這種理解與應用需要長期地研究與實踐。而且現代材料技術更新換代快,藝術家要不斷地研究新材料、新技巧,對時間、精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現代材料技術的引入可能會改變傳統色彩的質感和表現力,如何在創新的同時保持傳統色彩的韻味和風格,是藝術家需要面對的問題。另外,將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結合在一起也涉及審美觀念上的變革。傳統色彩技藝重手工制作之溫度與情感表達,現代材料技術更加講究效率與標準化。如何既保留傳統技藝情感表達,又運用現代技術來提升創作效率也是現代美術創作亟待解決的難題。
(四)現代美術教育中色彩觀念傳承的不足
現代美術教育通常更多關注創新與試驗,對傳統色彩觀念缺乏系統傳授與深刻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只注重顏色的視覺效果以及表現技巧,卻忽略顏色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哲學思想。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對色彩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而缺少對傳統色彩觀念的深層了解與感受。現代美術教育受課程設置、教學資源等因素制約,學生對傳統色彩技藝可能沒有充分的練習與感受機會。學習傳統色彩技藝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與積累,在現代教育體系下,學生通常要在限定時間內獲得各種技能與知識,給傳統色彩技藝學習增高了難度。另外,現代美術教育、教師隊伍組成等因素都會對色彩觀念傳承產生影響。部分教師或許本身對傳統色彩技藝理解與把握不到位,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其將傳統色彩觀念傳遞給學生[2]。
三、中國色彩觀念在現代美術創作中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一)強化傳統色彩觀念的現代轉化與創新
傳統色彩觀念在現代的轉換和革新涉及傳統色彩應用的再審視和再開發,其目的在于使傳統色彩具有更多當代表達方式和內涵。藝術家通過對傳統色彩觀念進行再闡釋,不斷地探尋它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可能,從而將它納入現代審美理念中。這一創新既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尊重和繼承,也是對當代藝術發展所做出的一種探索和貢獻。在加強對傳統色彩觀念進行現代轉化和創新時,畫家往往會通過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來使自己的作品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風格和性格。他們或許能把傳統色彩概念和當代審美理念結合起來,創作出別開生面、富有時代感的佳作。通過傳統色彩的當代解讀,畫家不僅讓傳統色彩散發出新的藝術魅力,更能帶領受眾體會傳統文化的當代生機和活力。這一現代轉化和創新給當代美術創作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意義,也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并使其更具國際視野和當代性[3]。
(二)推動地域性色彩觀念的全球傳播與交流
促進地域性色彩觀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交流,既有利于豐富各國藝術家的創作視角,也能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藝術溝通和對話。地域性色彩觀念集地域文化和藝術表達等特征于一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和交流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和鑒賞中國傳統色彩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韻味。在促進地域性色彩觀念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和交流的過程中,畫家可以借助展覽、交流活動和國際合作的方式把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念帶入世界。通過和國際藝術家進行交流和合作,既能促進不同國家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相互影響,又能增進跨文化的溝通和了解。這種全球傳播和交流既有利于增強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能給當代美術創作帶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和表現形式,促進當代藝術多樣性和跨文化交流。地域性色彩觀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交流,還有利于推動全球范圍內藝術和文化的交融和分享,給全球藝術領域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動力和生機。在促進地域性色彩觀念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交流的同時,藝術家也可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拓展傳播渠道,使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視中國傳統色彩文化。通過在線展覽和數字藝術作品分享,地域性色彩觀念能夠超越國界和文化障礙,更直接地接觸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受眾,實現即時互動溝通,推動文化多元的交融與共生。
(三)促進傳統色彩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術的結合
傳統色彩技藝代表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而現代材料技術則代表著科技與時代的進步。把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結合在一起,不僅能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還能開辟藝術表現的新可能,給藝術創作帶來更多的生機和創新。在推動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融合的進程中,畫家能夠通過對不同材質的屬性和色彩效果進行探究來創作具有獨特性格的藝術作品。應用傳統色彩技藝能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應用現代材料技術能給作品增加更多絢麗多姿的視覺效果和藝術語言。通過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的互相交融,畫家能夠創作出兼具傳統韻味和現代氣息的作品,使受眾欣賞傳統和現代完美融合之美。將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融合在一起,既能給藝術創作帶來全新的啟示和可能,也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革新與發展[4]。
以中國著名藝術家張大千為例,他將傳統中國畫的色彩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術相結合,創作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張大千是中國現代繪畫大師,他不僅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色彩技藝,還大膽嘗試使用現代材料和技術。例如,在他的作品《黃山云海》中,張大千巧妙地運用了現代顏料和紙張,結合傳統水墨技法,創作出了一幅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充滿現代感的山水畫。這幅作品不僅在色彩上展現了中國畫的意境,而且在材料上也體現了現代美術的創新。相關數據顯示,張大千的《黃山云海》在2019年的一次拍賣會上以人民幣3000萬元的價格成交,這不僅體現了市場對張大千藝術成就的認可,也反映了傳統色彩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術結合的藝術作品在當代美術市場上的價值和影響力。
(四)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護與傳承傳統色彩技藝
當代社會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傳統色彩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已成為重要方式。傳統色彩技藝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現代科技的應用能夠為傳統色彩技藝提供更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手段和方式。通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能夠較好地將傳統色彩技藝中的工藝和流程記錄下來,并將之保留下來,從而推動它的繼承和發揚。現代科技手段對傳統色彩技藝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借助數字化技術能夠全面詳細地記錄和分析傳統色彩技藝并繼承其精華。與此同時,運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能夠模擬出傳統色彩技藝在實際應用中的操作流程,給學習者帶來更直觀和方便的學習感受,有利于技藝的繼承和推廣。另外,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也為傳統色彩技藝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宣傳和傳播平臺。傳統的色彩技藝能夠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這一渠道展現在更多受眾群體面前,提升自身影響力與知名度。與此同時,借助在線教育平臺以及數字化展覽,能夠讓傳統色彩技藝超越時空限制而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和學習,從而推動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傳播。在此基礎上,現代科技手段也能夠有效地保護和保存傳統色彩技藝。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可實現傳統色彩技藝作品高清掃描、三維建模、數字化保存、檔案管理等功能,有效地處理時間、自然因素等造成的腐蝕、破壞[5]。
四、結束語
中國色彩觀念對現代美術創作的繼承和發揚,既要求我們對傳統色彩本質的深刻發掘和認識,又要求我們大膽創新,把傳統和現代有機結合起來,讓傳統在全球化背景下獲得新生。通過加強傳統色彩觀念在全球范圍內的現代轉化和創新來促進地域性色彩觀念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交流以及傳統色彩技藝和現代材料技術之間的融合,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傳統色彩技藝進行保護,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色彩觀念,讓中國色彩觀念在世界藝術舞臺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樺.民間美術藝術元素在現代美術創作中的應用分析[J].美與時代(中),2021(04):122-123.
[2]黃培沛.隋唐敦煌壁畫語言對現代美術創作的影響[J].青春歲月,2021(07):60-61.
[3]郭耀武.關于陜北風貌對現代美術創作研究的啟示[J].參花(下),2021(03):72-73.
[4]王冬.隋唐敦煌壁畫語言對現代美術創作的影響研究[J].山西檔案,2019(01):181-183.
[5]烏日汗.從現代美術教育的角度探討美術心理學與美術教育的關系[J].才智,2018(2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