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獨特的標識,是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血脈里的記憶。正是它的滋養,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因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遇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校教育底色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學校教育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高效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學校要依據教材,依靠課程,依賴課堂,采用課堂教學、主題活動、項目式學習等方式,循序漸進,潤物無聲地讓學生沉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中,逐漸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學根基和國際視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育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們不僅領略中國美,而且感受到其中蘊藏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逐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核心素養。
二、構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現實生活
在學生的眼中,璀璨的傳統文化古老又神秘,與他們的生活相距甚遠。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近學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中的人物、典籍、建筑、書畫、觀念等都可以作為傳統文化的“文本”來加以解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中,用具體的事物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引導學生探究“文本”背后隱藏的意義;利用能夠進行意義闡發的人物、故事、話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樹立文化自信,逐漸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三、育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從經史子集到典章文物,從科技成就到四大發明,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文學、農學、算學、中醫學、天文學的顯著成就,可以通過古代文人、科學家的故事勾勒出來,引導學生感知這些代表人物身上所展現的中華傳統美德。對青少年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站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傳承和發展中華文脈和文化精神。
2022版新課程標準強調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在價值引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旨在引領學生了解和體悟傳統文化中的涵養德行,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除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感悟其中專屬于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培育愛國情懷,為國家認同、政治認同打下堅實的感情基礎。這正是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為價值引領的。換言之,就是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才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意義之所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必備品德
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許多古代人物故事、格言警句中都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以此引導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通過探究活動,汲取中華美德中的精華,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充分體會傳統美德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方面的智慧,并在生活中踐行;認識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繼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傳統美德,用中華民族精神財富培育青少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養關鍵能力
邏輯認知與情感體驗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過程。這需要對史實的理性認知,更需要文化體驗后的情感認同。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是統一的,學生在理解事實與精神實質后“頓悟”,進而產生邏輯認知。
四、路徑——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生活
在很多學科中都能找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蹤跡,道德與法治、語文、美術、體育、勞動等學科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內容,并提出總目標及學業標準。
(一)路徑一:利用教材,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果教科書中的學習單元已經體現了學科知識結構、學科思想,體現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就可以直接采用或者稍加調整。
1.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占了不小的比重。這一內容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個學段,或獨立成單元,或只是一課書、一個話題,或是滲透在相關的內容中,表現形式不拘一格,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
梳理小學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符合各年齡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內容編排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2.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提到: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教材中的古詩文匯集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悟和體驗。誦讀優秀詩文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字的精彩絕妙。
3.美術課程標準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指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達成這一目標,教材分學段設計了學習任務——體驗傳統工藝。引導學生利用不同工具、材料和媒介體驗傳統工藝,學習制作工藝品,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傳統工藝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
(二)路徑二:學科融合,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教材章節(專題)的內容進行整合,確定單元學習主題??缃滩恼鹿潱▽n}),甚至跨學科,構建項目式學習主題。
例如:根據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我們神圣的國土》和信息技術六年級(全一冊)《超級鏈接作用大》兩課內容,設計“我為家鄉代言”項目式實踐活動。活動中,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軟件的超級鏈接功能,并靈活使用內部鏈接和外部鏈接制作介紹家鄉的演示作品。演示作品的主題設計和素材選取,體現本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制作演示文稿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文化和家鄉文化。活動以設計制作介紹祖國各地和家鄉的演示作品為學習主線。學生先從游客的角度領略祖國風光,后轉換為小導游介紹祖國各地的特色景觀。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祖國山水風貌、人文風俗,在感嘆祖國山水壯麗的同時,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由此可見,項目式探究體驗活動真正讓學生身在其內,心在其里,思在其中,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三)路徑三:社團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傳承傳統手工藝為內容的素質拓展社團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與補充,是學生開闊視野,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
素質拓展教室在環境創設方面,為學生營造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學習環境,為其提供專業的工具,聘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為學生傳授制作工藝。
例如:紙藝社團的學生體驗古法造紙之后,探究造紙術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感受我國古代工匠的勤勞智慧;陶藝社團的學生在制陶的過程中,制作出屬于自己的陶藝作品,中國傳統工藝在學生們的手中傳承,也在他們的手中創新;風箏社團的學生在傳承風箏制作技藝的同時,體悟風箏逆風飛揚的精神,養成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素質拓展社團的魅力在于讓學生在知識的習得與生活的運用、問題的解決與實踐創新中持續雙向互動,實現素養和能力的提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做好“傳統文化+教育”這篇文章,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