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桉樹是我國南方重要的速生工業用材樹種,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為給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提供參考,以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為例,總結速生桉樹營造林概況,分析桉樹人工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種源選擇存在局限性、桉樹營造林密度控制不當、撫育管理措施不完善、林分生長受環境因子制約,提出優化桉樹種質資源利用、合理確定桉樹造林密度、建立科學的林分撫育體系、因地制宜采取生態調控措施等對策。
關鍵詞 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經營;林分密度;廣西國有博白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79
廣西國有博白林場(以下簡稱博白林場)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適宜發展速生桉樹營造林。然而,博白林場在速生桉樹營造林的種源選擇、密度控制、撫育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制約了林分生長和產量提升。因此,深入剖析博白林場速生桉樹營造林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對于提升桉樹營造林的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速生桉樹營造林概況
博白林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熱同季,為速生桉樹營造林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林場地帶性土壤以磚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質地黏重,保水保肥力強,pH值偏酸性,有利于桉樹根系生長發育[1]。博白林場下轄多個林區,擁有豐富的桉樹種質資源,目前已成功引進尾巨桉、柳葉桉、大葉桉等多個桉樹無性系品種,通過嫁接、芽接等方式進行擴繁,建立了千畝連片的桉樹采穗圃,為桉樹營造林提供了優質種苗保障。同時,博白林場構建了由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林農組成的桉樹營造林技術團隊,通過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等活動,大力推廣集約化育苗、機械化造林、科學化撫育等先進技術,為速生桉樹營造林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博白林場積極探索桉樹混交林營建模式,通過與馬尾松、濕地松等鄉土樹種混交,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林地生態效益,實現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
2 存在的問題
2.1 種源選擇存在局限性
博白林場在速生桉樹種源選擇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對桉樹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和利用不夠全面和系統。目前,博白林場引進的桉樹種源大多局限于廣東省、廣西等地的少數優良無性系,如尾巨桉DH32-29、尾葉桉U6等,種質資源不足,難以滿足大面積營造林的需求[2]。同時,由于缺乏系統化的桉樹種質資源評價體系,博白林場對引進桉樹種源的生長性狀、適應性和抗逆性等關鍵指標了解不足,導致部分種源在引進后表現不佳,生長勢弱,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例如,尾巨桉無性系雖然在原產地生長速度較快,但在博白林場造林后,由于其對干旱和土壤瘠薄的環境適應性較差,生長量明顯低于當地選育的優良無性系。此外,博白林場對桉樹種源的系統選育和定向改良投入力度不足,缺乏針對不同立地條件定向選育的桉樹新品種,難以實現速生桉樹營造林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
2.2 桉樹營造林密度控制不當
博白林場在桉樹營造林密度控制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對不同立地條件下的桉樹造林密度控制缺乏科學指導,造林密度普遍偏高,難以實現高產高效目標。在幼林階段,過高的造林密度雖然能夠獲得較高的單位面積蓄積量,但隨著林齡的增長,林木個體間對養分和水分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自然稀疏加劇、林分生長衰退等問題。同時,過高的造林密度會導致林下植被稀疏,林地郁閉度過高,不利于林地水土保持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維持[3]。此外,在桉樹速生林經營過程中,博白林場對桉樹林分密度的動態調控不夠科學合理,部分林分過早或過遲進行間伐,影響林分生長和樹木成材,導致林農增收和林場效益提升受阻。
2.3 撫育管理措施不完善
博白林場在桉樹林分撫育管理方面的措施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撫育間伐不及時、施肥不合理、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等方面。桉樹人工林中部分林分在小班內長勢差異較大,普遍缺乏針對性的撫育間伐措施,導致林分生長不均勻,林下枯枝落葉過多,火災隱患較大。同時,在施肥管理中,博白林場普遍存在施肥量不足、施肥時間把握不準等問題,難以滿足桉樹速生林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4]。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由于缺乏長期的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桉樹人工林受青枯病、白蟻等病蟲害侵襲時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置,造成較大面積林木受害,影響林分質量和林農增收。此外,博白林場在桉樹人工林的除草、修枝等撫育管理環節存在操作不規范、時間把握不準等問題,制約了桉樹速生林的高效培育和可持續經營。
2.4 林分生長受環境因子制約
博白林場桉樹林分的生長受到多種環境因子的制約,主要包括季節性干旱、臺風災害及土壤板結等。博白林場所在區域屬于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易發生伏秋連旱,對桉樹林分的生長和存活構成威脅。同時,博白林場沿海林區常受臺風侵襲,強風和暴雨導致桉樹林分受災面積較大,林木易發生風折、風倒等現象,嚴重影響林分質量和材積生長。例如,2018年8月,受臺風影響,博白林場沿海林區的桉樹人工林受災面積達500 hm2,部分受災林分采伐利用價值下降[5]。此外,由于部分林班地力衰退,土壤板結嚴重,加之機械化作業頻繁,桉樹林分根系生長受阻,林木生長勢普遍較弱。
3 對策建議
3.1 優化桉樹種質資源利用
博白林場需要優化桉樹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與利用體系,全面提升桉樹種源的生長適應性和遺傳多樣性。1)加強桉樹優良種質資源的系統收集與保存,通過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引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桉樹種源,豐富博白林場桉樹種質資源庫。2)建立完善的桉樹種質資源評價體系,采用子代測定等現代育種技術,對不同來源的桉樹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評價,精準篩選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良無性系。例如,利用桉樹組培快繁技術,對引進的尾巨桉優良種源進行大量擴繁,并通過造林試驗比較篩選,選出在博白林場干旱瘠薄地生長表現突出的優株進行定向培育。3)加強桉樹種質資源的系統選育和定向改良,利用雜交育種、多倍體誘導等技術手段,培育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的新品種。例如,利用柳葉桉和尾巨桉的優良無性系進行有性雜交,通過家系選擇和無性系選擇相結合,選育兼具柳葉桉速生性狀和尾巨桉優質材性的新品種。4)加快優良桉樹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在不同立地條件下開展多點試驗示范,并做好科技服務與技術指導,引導林農科學規范開展桉樹人工林更新造林,實現桉樹速生林品種結構的優化升級,為博白林場桉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良種保障。
3.2 合理確定桉樹造林密度
博白林場應根據立地條件和目標產量合理確定造林密度,制訂差異化的密度管理措施,實現桉樹速生林的高產高效經營。1)綜合考慮林地氣候、地形、土壤等立地因子,結合不同桉樹品種的生長習性和材種需求,利用立地質量評價和生產力預測模型,科學確定適宜的造林密度范圍。例如,在博白林場桉樹人工林營建中,可采用基于水分生態位的立地質量評價方法,根據土壤質地、坡位、坡向等因子,將適宜造林密度劃分為高、中、低3個梯度,分別對應優質材、一般材和薪炭材等不同的培育目標,實現因地制宜的密度管理。2)針對不同立地類型和造林密度,制訂相應的整地、植苗和撫育等技術措施,提高桉樹人工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例如,在桉樹人工林營建中,采用穴狀整地、容器苗造林等措施,并結合立地條件合理配置造林密度,以形成冠層郁閉度和林分競爭狀況適中的理想林分結構,確保苗木成活和初期生長。3)加強對桉樹人工林密度的動態監測與調控,根據林分生長狀況及時開展撫育間伐,優化林分密度與林分結構。4)加強林農技術培訓和科技示范,引導林農轉變粗放管理理念,提高桉樹人工林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多目標、可持續的桉樹人工林經營。
3.3 建立科學的林分撫育體系
博白林場應建立科學的林分撫育技術體系,綜合運用間伐、施肥、除草、修枝等撫育措施,促進桉樹速生林的健康生長和高效經營。1)根據桉樹林分生長狀況和競爭指數,采用生長模型和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動態優化間伐時機和強度,調節林分密度,維持冠層郁閉度在適宜范圍。例如,在桉樹人工林撫育中,采用基于林分因子法的間伐模型,綜合考慮林分密度、平均胸徑、優勢木高度等因子,確定間伐時機和強度,并結合實地調查數據進行動態校正,制訂分區分類的間伐方案,促進林分生長和材積增加。2)基于桉樹營養需求特點和林地土壤養分狀況,制訂科學的施肥方案,優化肥料種類、用量、施用時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林地生產力。3)加強桉樹人工林的病蟲害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措施,提高桉樹林分的抗逆性和穩定性。例如,在桉樹人工林經營中,構建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利用數據挖掘和智能診斷算法,及時發現桉樹青枯病、白蟻等病蟲害,并結合病蟲害發生規律和林分受害程度,制訂“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管理方案,降低病蟲害危害水平。4)因地制宜開展林下除草和樹干修枝等撫育作業,優化林分光照和通風條件,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例如,在博白林場各林區的桉樹人工林經營中,結合林齡、郁閉度和林下植被等因素,合理確定除草和修枝時機及強度,采用生物覆蓋、化學除草等環保高效措施,抑制林下雜草生長,降低林火隱患,為桉樹速生林的優質高產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3.4 因地制宜采取生態調控措施
博白林場應因地制宜采取生態調控措施,提高桉樹人工林的抗逆性和穩定性,實現林分生長與環境因子的動態平衡。1)加強桉樹人工林的水分調控,采取營造水源涵養林、淋灌等措施,緩解季節性干旱對林分生長的脅迫。例如,在桉樹人工林經營中,可在林班四周營造以桂花、山杜英等樹種為主的水源涵養林帶,并結合坡位、土層厚度等因素,合理配置林帶寬度和樹種組成,提高林地水源涵養能力。在桉樹主伐或間伐后,還可利用剩余林地開挖蓄水溝渠,收集雨水用于林分淋灌,緩解桉樹生長的水分限制。2)強化桉樹人工林的抗風防護體系建設,采取混交造林、多樹種復層配置等措施,提升林分的穩定性和抗風能力。3)加強桉樹人工林土壤管理,采取深耕、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林木根系生長。例如,在桉樹人工林經營中,采用免耕穴植造林技術,減少機械化作業對林地的干擾,并在造林穴內增施腐植酸和生物炭等土壤調理劑,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提升土壤團聚體穩定性,為桉樹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4)加強桉樹人工林的生物多樣性管理,采用林農復合經營等模式,發揮復合系統的多樣性效應,增強林分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例如,在桉樹人工林經營中,結合立地條件和社區需求,在林下套種葛根、巴戟天等中草藥或開展林下養蜂等復合經營模式,形成“林-藥-蜂”多樣性經營格局,發揮桉樹人工林的多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4 結語
博白林場桉樹人工林營造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應從優化種源選擇、合理密度管理、完善撫育體系、因地制宜采取生態調控等方面入手,提高桉樹人工林的生產力水平和可持續經營能力,促進林場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為南方桉樹人工林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和示范。
參考文獻
[1] 石馭天,莫烔松,陽晶晶,等.廣西13家國有林場桉樹資源變化分析[J].桉樹科技,2024,41(1):64-76.
[2] 黃莉雅,黃俊才,廖南燕,等.基于主成分分析與聚類分析的森林質量評價:以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為例[J].廣西林業科學,2022,51(4):543-548.
[3] 甘德煜,周云川,彭新成,等.廣西國有博白林場薇甘菊危害現狀及防控措施[J].廣西林業科學,2022,51(3):438-444.
[4] 唐艷寧.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獲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J].林業科技通訊,2021(12):60.
[5] 林武,藍堅,林婧,等.博白林場桉樹人工林土壤肥力內梅羅指數法評價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21,50(3):291-29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