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
中學一級教師,睢寧縣心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江蘇省心理名師工作室成員,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與研究。
孤獨、自閉的小雨
小雨(化名),高一男生,自幼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與爺爺相依為命,半年前爺爺去世,獨自生活。寒假前某次體育課上,他突然情緒崩潰,一直奔跑。此后陸續請假,寒假后輟學回家、自我封閉。
基于小雨的情況,學校、婦聯合力家訪。本次家訪中,小雨拒絕交流,面壁而立。評估存在情緒障礙、自閉傾向等問題。
多方聯動干預,溫暖資源支持
最基本物質的缺失和失去唯一親人的心理創傷,是造成小雨現狀的重要原因。學校德育處、心理中心聯系婦聯、社區組織座談會,整合資源保證小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及上學各項開支,同時提供親族、社會志愿者力量共同撫慰小雨的心理創傷。
群訪叩開家門,打開封閉心門
1.接納陪伴,建立關系
鎮領導、村領導、校領導、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同行至小雨家中進行首次訪談。小雨站在家門口,不愿交流,也不回應進屋坐著聊聊的提議。小雨最信任的年級主任帶著心理教師與其溝通,關懷生活,閑話院中的花草和唯一一只大鵝。
約一刻鐘后,小雨愿意和心理老師進入房間坐下溝通,交流內容主要是關心他的衣食住行,起初小雨只愿點頭、搖頭,心理老師發現其手機QQ信息響起,詢問是否可以添加QQ號進行文字溝通。
心理老師:小雨,你的QQ信息響了,需要回信息嗎?
小雨點頭,拿出手機回復信息。
心理老師:這是位牽掛你的同學還是網友呢?
小雨不說話。
心理老師:我可以做你的QQ好友嗎?我們現在面對面進行QQ線上交流。
小雨點點頭,拿出手機,添加心理老師的QQ號進行文字溝通。
本次輔導結束,小雨出來送別,并主動幫大家趕走大鵝。晚上小雨主動與心理老師QQ 簡短交流。
小雨開始慢慢打開封閉的心門,這就是“接納”和“陪伴”的力量。
2.釋放情緒,增強價值
釋放悲傷情緒:
小雨說起自幼父母離開和爺爺去世,表現冷靜,自述對爺爺去世并沒有特別悲傷,而是努力地繼續生活、學習。
小雨在用壓抑、隔離的防御機制面對創傷事件,所以,輔導中通過共情、傾聽讓小雨愿意訴說,情緒得到釋放很重要。
卸下防御、看到情緒、釋放壓抑,這是輔導進展的關鍵。
增強自我價值:
以優勢視角關注其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聚焦于尋找、運用、建立和強化小雨已有的優點和能力,增強自我價值感。探索小雨的閃光點: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學習自律,成績在班級前十;短跑是強項;心地善良,人際關系和諧。
3.自我重塑,重構故事
敘事療法是一種后現代心理療法,創始人麥克·懷特和大衛·愛普斯倡導“把人與問題分開,做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1)故事敘說,問題命名
心理老師:你怎樣看待自己的人生?
小雨:我的人生充滿不幸,所有親近的人都會離開,當年媽媽生下我,爸爸捕魚給媽媽煮湯,讓奶水更充足,卻在那天永遠地離開了。后來媽媽覺得帶著我生活太辛苦,在我兩歲時改嫁到另一個城市,再沒聯系過。現在爺爺也走了,我是一個孤獨的人,厄運纏繞的人,讓人避之不及的人。
心理老師:如果你給自己的故事命名,會是什么呢?
小雨:天煞孤星、沒人要的孤兒。(低頭眼含淚水,嘆氣)
(2)問題外化,尋找例外
小雨:爸爸的去世是因為想讓我有足夠的奶水喝,媽媽的改嫁是因為帶著我生活太辛苦,不想要我。總之,周圍人的不幸都是因為我的厄運。
心理老師:你認為親人的離開都是因為你,是嗎?那么爺爺的去世是什么原因呢?
小雨:(沉默很久)爺爺80多歲了,身體一直都不好。
心理老師:所以爺爺算是壽終正寢,而不是什么厄運,是嗎?
小雨:(沉默片刻)嗯,是的。
(3)解構重建,由薄到厚
心理老師:你說爸爸的過世是因為你,能說說爸爸當年發生意外的情況嗎?
小雨:聽爺爺說,爸爸那天夜里拿著工具去河里電魚,由于操作失誤,被電身亡。
心理老師:爸爸是因為操作失誤產生意外,所以問題不是你,問題是爸爸當年的操作失誤,對嗎?那么媽媽改嫁真的是因為不想要你嗎?
小雨:聽鄰居說,當年媽媽改嫁要帶我走,爺爺堅決不同意,要留下家里的唯一香火,他們因此鬧得很不愉快,后來不再聯系。
心理老師:所以并不是媽媽不想要你,而是爺爺和媽媽都想要你,你是他們最親的人,心里最疼愛的孩子。
小雨:好像這是我的故事,又像是另一個故事。
心理老師:好像這才是你真實的故事。
之后,小雨重返高中課堂,和同學、老師相處融洽,不再認為自己是帶給別人厄運的人,而是有同學、有學業、有新生活的新小雨。新小雨選擇和同學一起住校,把大鵝寄養給鄰居,周末回家。小雨開始重新尋找生命的力量,譜寫新的故事。
敘說故事、外化、解構、重新對話、書寫新故事,讓小雨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也是整個輔導的重點。
實施科學援助,整合生態資源
1.班主任構建和諧、互助的班級和宿舍氛圍,獲得同輩的心理支持。
2.任課老師稍加關注小雨學習、生活的細節與情緒,及時正面引導,多用“賞識”教育,注意培養自我價值感,獲得更多成功體驗。
3.社會關系人員(大伯、大娘、親鄰)要在平等、尊重、理解、不帶目的(包括工作目的)的關系下與小雨有效溝通,避免居高臨下的同情加劇心理脆弱,回避社會聯結。
輔導反思
在物質支持、心理疏導干預和心理社會干預共同工作的綜合干預模式下,小雨在學習、人際關系中都表現出穩定、積極的狀態,能更自然地表達情緒,更靈活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Herth的“希望理論”認為得到社會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但在孤兒的心理援助中要避免不恰當社會關愛。首先,盡量限制過多人員參與,避免再次心理傷害和無所適從感。其次,提供支持與幫助的工作人員、老師或志愿者不宜快速更替或缺乏連續性,容易造成當事人對生存環境的不穩定認知,會打破建立的信任感和依賴感,情感脆弱性加劇,更難以建立良好關系,帶來二次傷害。
本文系徐州市第十四期教學研究課題“認知心理分層遞進情境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體系、案例設計及實踐”(課題編號:徐教研KT14104)研究成果。
特約編審/武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