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卻缺乏人際溝通技巧。本課運用非暴力溝通理論,引導學生能夠理解暴力溝通的危害,掌握非暴力溝通中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方法,提高人際交往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
【教學過程】
一、團體暖身階段:播放語言暴力視頻
1.播放視頻:公益短片《語言暴力所帶來的傷害》
影片源自沈陽市心理研究所,調查發現孩童的暴力大多數是來自家長和周圍環境的語言暴力,而且語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比身體上的傷害還要嚴重。
2.視頻中哪句話讓你最難受?為什么?
生1: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丟人!
師: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生1:無力、厭惡、憤怒。
生2:白癡都比你強!
師: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生2:心疼、揪心。
師:感謝同學們的分享,能夠在這個場合分享你真實的感受,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行為。暴力的言辭對人們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有害,但很多時候,即使沒有暴力的語言,我們也感受到了傷害。這個感受告訴我們,暴力不僅僅存在于言辭之中,還可能體現在非言辭的溝通元素中,需要我們提升技能去覺察。
通過視頻案例,讓學生分享真實的感受,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暴力溝通對關系和情感的損害。
二、團體轉換階段:情境體驗,手機風波
(一)邀請兩位同學上臺進行角色扮演,演繹情景劇《手機風波》
媽媽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家里刷手機。
媽媽:你怎么又在玩手機?
孩子:我才看一會兒而已。
媽媽:還學會騙人了?我看你明明玩了很久。
孩子:我憑什么不能玩手機,你不也玩嗎?
媽媽:我又不用學習,再說了,你還要管你媽不成?
孩子:那你也別管我!
媽媽:那我燒的飯你也別吃一口!
(二)思考
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再邀請小組代表分享。
1.這場手機風波是從何而來的?
生1:案例中的情境是我們家的常態,每次我們都要大吵一架。
生2:不會聊天,把天聊死了,不歡而散。
師:是的,這個是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親子溝通的案例,聽起來產生矛盾的原因是“手機”,但是真實原因是這個嗎?
2.從母子兩人的對話中,你看到哪些引發負向情緒體驗的詞?
生1:“又”。
生2:“憑什么”。
師:在你的生活中看到、聽到這些詞,你有什么感覺?
生:生氣、憤怒、氣憤、委屈……
師:你有很強的感受力,這是一種常見的溝通場景,很多人都會采用辯解、指責和反抗等回應方式,這樣的對話有效嗎?
生:沒有效果,只會引發家庭矛盾。
運用親子溝通中常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在理性的環境中冷靜思考,覺察自己在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團體工作階段:化解沖突,溝通四部曲
(一)介紹非暴力溝通四部曲: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1.觀察:客觀描述我的所見所聞,我看到/我聽到,描述時要注意:真誠、客觀,不指責、不評判。
例:
評價:你的房間就像狗窩!
觀察、描述:我觀察到你一周就做一次衛生。
2.感受:表達我的感受。
例:
想法:你的平板上還有其他窗口,你肯定沒有好好學習。
感受:我看到你的平板還有其他窗口,我擔心你會分心。
3.需要:說出我的需求,我希望/我想要。
例:
表達批評:作業又沒交,就是一個差生。
表達需求:我看到你這周的作業都沒交(觀察),我很生氣(感受),我希望我授課的班級都能提交作業,我才能了解你們的學習情況(需求)。
4.請求:具體說出自己希望對方做什么,請求要具體、可行。
①請求不等于命令;②請求要具體可行
命令:你就不能努力學習嗎?
請求:可以請你每天都準時提交作業嗎?
不具體:你能不能努力學習英語?
具體:你能不能每天背20個單詞?
(二)實戰演練
面對手機風波,用非暴力溝通四部曲該如何溝通?請分別從孩子視角、父母視角進行溝通表達。
1.孩子視角
生1:
描述:我聽到你一回家就高聲罵我。
感受:我很委屈。
需求:我今天有點累,想先放松一下。
請求:我先玩15分鐘,待會兒再去寫作業,行嗎?
2.父母視角
生2:
觀察:我看到你在課桌前20分鐘,有10分鐘在玩手機。
感受:我感到很擔心,也很生氣。
需要:這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學習,媽媽希望你專心一點。
請求:你能不能在學習的時候將手機放在客廳里。
小結:非暴力溝通四部曲是化解沖突的良藥。同學們,你們可以嘗試將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運用在你生活中的溝通事件里。
通過從不同視角(如孩子視角和父母視角)進行溝通練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強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四、團體結束階段:非暴力溝通,造就健康人際
通過觀察、表達感受、提出需要和請求,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溝通,并避免不必要的沖突。記住,一段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不斷地努力和維護,而非暴力溝通四部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工具和技巧,幫助我們建立更加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讓我們將這些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教學反思
本課程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認識到非暴力溝通的價值,并提供實際的工具和技巧來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和解決沖突。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于非暴力溝通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我們也需要繼續強調和鞏固這些技能,以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人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