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內驅力從哪里產生?
春和景明,有朋友邀約周末去河邊露營。一起玩的,還有她的另外一個朋友以及她八歲的女兒。這個小女孩自始至終就沒來纏過媽媽,她像一只矯健的小鹿,在那大片樹林子和野地里奔跑、觀察和玩耍。大太陽下,她蹲在那里玩水和泥,渾身沾滿泥漿,仍然興致勃勃,邊玩邊笑邊給自己編故事,一兩個小時不起身。她絲毫不怵另外三個上初中的姐姐,跟她們誰都能找到話題,熱情地招呼著姐姐們去觀察螞蟻洞和蜘蛛網,說幾句螞蟻世界的有趣知識,還特別講述了希臘神話里那個有名的蜘蛛的故事:極擅長紡織的人類女人阿拉喀涅因為傲慢得罪了更加傲慢的雅典娜,被她不客氣地變成了可憐的八腳蜘蛛。她此前沒有接觸過家養貓狗,但跟黃狗“阿胖”玩得極好,她甚至還從小包里掏出書來,拍著“阿胖”的脖子給它讀了十分鐘??傊?,一個敢講,一個敢聽。
這個小孩子身上有著遏止不住的勃勃生氣,只是看著她如此孜孜不倦地玩耍,我也覺得自己仿佛也生出許多熱愛、興致和樂趣來。另外三位姐姐,都是十二三歲的年齡,就在躺椅上攤平,基本不怎么動彈,嘰嘰咕咕聊些大女孩世界里的事情,完全無視這碧綠靜謐的樹林,簡直是辜負了這樣美好的天氣。不過轉念一想,她們居然肯從電子產品中抬起頭,陪老母親們出來會友見面,還苛求什么呢?
老父親老母親們一邊烤肉一邊閑聊,都覺得這個小妹妹的狀態松弛且自在,好奇心和探索欲保持得真好,像一片還沒有被破壞的凈土,真的很難得。于是跟那位媽媽繼續聊,了解了更多這個孩子的狀況。
在媽媽眼里,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小孩兒,她的成長狀態像是在海邊撿貝殼,而且到處是閃閃發光的小貝殼。三四歲時,媽媽一時興起,帶她認了三百來個漢字,然后這個小孩子就開啟了自驅模式,慢慢自主閱讀起來,從繪本到橋梁書,直至一年級時能讀二十多萬字的小說。她對自己喜歡的書可以不吃不喝不玩地沉浸其中,怎么雷霆萬鈞地喊她她都聽不見?,F在二年級,她最愛的事情是聽故事,無時無刻不在聽,睜眼起床就開始聽,穿衣洗漱吃飯都不能耽誤她聽,一直來到校園門口,才依依不舍地關了音頻。下班接到她,一直到晚上入睡前,時間都用在無窮無盡地聽故事上。聽完不過癮,要求把書買回來,開始一本接一本地讀。這樣密集讀書的狀態也會有中斷的時候,但看書已經成了她的一個習慣,無聊的時候她總是會選擇翻開一本書讀一讀。她愛逛書店,喜歡去書市和書展,有一陣常在放學后坐公交車去書店里待上兩小時,在那里翻她喜歡的書。

這個小朋友的內驅力還表現在許多方面,比如,她硬是靠自己摸索和練習,百折不撓,學會了騎自行車、跳繩和打羽毛球。五歲時的夏天,幾乎每一個傍晚,她都會自己推著車,拿著跳繩和球拍下樓,到小區廣場自己反反復復地練習,直到熟練騎車穿行在人群里;跳繩從方法完全不對,一個都不會,進步到一次能跳一百多個;以及,羽毛球最終能聽她使喚了。這個媽媽跟我們感慨說,別的不說了,就說跳繩這件事,她是看著孩子從零到一個、兩個、四個、六個、二十個、五十個,然后來到一百多個的。她清清楚楚記得小朋友每一次練習的倔強,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最近這段時間,這個小朋友開始琢磨奧數題,研究魔方和七巧板,會主動練習寫字并且要求增加書法課的次數。前幾天,她居然信誓旦旦地說要背《千字文》,并且果真就拿起《千字文》看了起來,蹲在馬桶上還不忘念幾行。
不能再讓她說下去了,再說下去我們這些老母親的心臟會受不了的。于是我們趕緊打斷了她,直接問她到底做了什么,小孩能有這么強的自驅力。
她說,如果非要探究在這過程中她做了什么,可能有三點她覺得最重要:
一是要給足孩子信任、鼓勵和稱贊,雖然小朋友可能會驕傲,甚至會膨脹,但總比打壓她,讓她自卑怯懦強。畢竟從驕傲回歸到謙虛容易,從自卑走出來變得自信就太難了。
二是不能著急,要看得長遠些,不要急功近利。她從不過多地干預孩子的自主性,不會跟她提任何過分的要求。雖然她注意到孩子的興趣,會為她積極創造條件,但不會舍本逐末,比如看到她對奧數產生興趣后,所做的不過是給她買本奧數的書,讓她根據喜好自由探索書中任何一個章節,而不是直接安排她去上奧數課。這樣在奧數解題上的進步當然非常慢,但從這樣的自由探索和動腦琢磨中得到的樂趣,遠比會解題重要得多。社會變化這么快,未來是什么樣我們無法預測,孩子能找到自己的熱愛是最重要的,比如發現自己熱愛烘焙,特別享受做出精美好看又好吃的食物,并且努力成為一個有自己特色的烘焙師,這就是成功。
三是留白的重要性,不要給孩子安排太滿了。學習畢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由的時光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對孩子們也一樣。
說到這一點,朋友說起近日網絡上某海淀媽媽曬的自家三年級娃的周末日常。這個孩子的周末從周五下午3點放學開始。到家先上一小時外教課,而這個外教課一星期有5節。然后是一小時演講課。晚飯后再上一個半小時思辨課。就到了晚上8點半,但這才正式開始寫周末作業的時間。他需要在入睡前把周末的校內作業全部完成,好有時間去應對周六周日滿滿的安排。周六早上可以睡個小懶覺,而這個所謂的“懶覺”是指睡到早上8點。周六上午去上線下的英語課以備考PET;下午一節書法課、一節奧數課,就到了4點半。晚飯后他可以去游樂場、劇院、電影、密室等玩耍放松了。周日上午一小時編程課,然后去博物館研學,很快就到晚上了。晚上再去上兩小時的游泳課。一個“充實而快樂”的周末就此結束。當然,孩子并不都在上奧數英語這樣的課程,很多是素養課,學習強度和任務壓力并沒有那么大;但可怕的地方在于,所有這些都是由嚴密計算的時間表支配的,時間被劃分成一格一格,銜接得緊湊而飽滿,節奏也很快,跟學校的課程表一樣。
總要給孩子自由選擇和決斷的空間,總要給他們專注于做完整一件事的時間,總要給他們精神放空的時間。對于長大這件事而言,可能這樣的時間更重要。在這樣的時間里,孩子們才有可能發展出內驅力;總被各種既定的安排推著走,內驅力從哪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