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規模化養殖背景下,動物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及飼料利用率成為關注的重點。而隨著飼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動物營養需要及飼料營養供給逐漸趨于平衡,要想進一步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并且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可以嘗試從微生物發酵飼料入手,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和菌落繁殖,有效規避飼料原料氨基酸不平衡、抗營養因子含量過高、養分消化率偏低等問題。為此,本文對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進行分析,進一步論述了微生物發酵飼料在肉牛養殖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微生物發酵飼料;生長性能;免疫功能;飼料利用率;肉牛養殖
面對“飼料停抗、養殖減抗”的客觀要求,開發綠色環保、無毒無副作用的飼料原料及添加劑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1]。其中,微生物發酵飼料主要是以微生物、復合酶等為發酵劑菌種,以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玉米秸稈、苜蓿等為發酵原料,這種微生物發酵的過程,能夠使飼料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質、抗營養因子有效轉化為菌體蛋白、小分子活性肽、氨基酸等,起到降解抗營養因子,平衡氨基酸,提高養分消化率的作用[2]。而且微生物發酵飼料富含活性益生菌,這些益生菌進入動物體內后,能通過定殖方式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提高動物免疫力,并且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3]。鑒于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諸多益處,該方法已經成為解決飼料原料緊缺,提高動物生長性能和飼養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1 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發展歷程
2009年,美國聯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美國飼料管控協會共同公示,能作為飼料添加劑的微生物共有46種。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菌種、新菌株被用于發酵飼料中。尤其是在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微生物發酵飼料超過飼料總產量的50%。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成果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起初人們直接將益生菌混合到飼料中,并未對飼料進行發酵處理,這種方法的飼養效果較為有限,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抗營養因子偏高和養分消化率偏低的問題,但依然可以將其視為微生物發酵飼料的雛形[4]。而我國對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最早集中在玉米、豆粕等常規飼料原料上,但限于國內糧食資源緊缺的問題,為了緩解糧食進口壓力,緩解人畜爭糧的局面。諸多學者開始將微生物發酵技術用于非常規飼料原料和農副產品中,以豐富飼料營養成分,提高相對飼用價值等方式,保障飼料原料及飼料產品的穩定供給,這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
2 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進展
2.1 發酵劑菌種
微生物發酵飼料中,較為常見的發酵劑菌種有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丁酸梭菌等。牛瓊梅等[6]對比了自然發酵和添加布什乳桿菌作為發酵劑菌種,對全株玉米發酵特性及營養品質的影響,在同等發酵條件下,與自然發酵組相比,布什乳桿菌組全株玉米的乙酸含量顯著提高,擁有較高的有氧穩定性,且不良微生物數量和氨態氮含量得到降低,由此可見,布什乳桿菌發酵全株玉米的品質更佳。王慧和李恒[7]嘗試用乳酸桿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復合益生菌發酵豆粕,并用75%發酵豆粕替代育肥豬基礎日糧中的豆粕,結果發現,用75%發酵豆粕替代后,育肥豬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眼肌面積顯著提高,料重比、背膘厚顯著降低,且扣除飼料成本后,飼養經濟效益提高了84.27元/頭。由此可見,選擇合適的發酵劑菌種,更能提高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營養價值、促生長作用和飼養經濟效益。
2.2 飼料原料
因為不同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存在一定差異,即便在相同發酵條件下,也會對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營養成分構成影響。宋軍帥[8]從營養價值角度對4種發酵豆粕進行測定,結果發現,與上海源耀發酵豆粕(50%)相比,韓國(55%)發酵豆粕的水溶性蛋白質含量提高了51.17%,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了34.19%,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了37.12%,而四種發酵豆粕的其他營養成分均無顯著差異。陳雪等[9]對比了4種青貯玉米發酵后的營養成分,在相同發酵工藝下,“高油958”青貯玉米的氨態氮含量顯著低于其他3種;“大康205”青貯玉米的淀粉含量顯著高于其他3種,且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含量最低。由此可見,合理選擇微生物發酵飼料中的飼料原料尤為重要。
2.3 發酵工藝
發酵工藝的時間、接種量、溫度、液料比等都會對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營養成分構成影響。苗欣宇等[10]對豆粕的固態發酵工藝進行分析,發現在溫度37℃、接種量12%、時間47 h、液料比0.58 mL/g情況下,發酵豆粕的粗蛋白質、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有效降低了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程彥茗等[11]以稻殼粉作為飼料原料,從營養成分角度分析發酵工藝參數的優化,結果發現,在溫度25℃、接種量7%、時間為96 h情況下,發酵稻殼粉的營養最佳,與發酵前相比,酸溶蛋白質含量提高109%,粗脂肪含量提高69%,且pH值極顯著下降。由此可見,對發酵工藝的研究,也成為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熱點,只有探索出合理的發酵工藝,才能更好提高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營養價值。
3 微生物發酵飼料在肉牛養殖中的應用
山東不僅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而且是農業大省,究其原因,還在于農林牧漁行業的GDP占比較高。而肉牛養殖的關鍵在于飼料供給和營養配比,充足的飼料供給能夠推動肉牛養殖的規模化發展,以規模化效應提高飼養經濟效益,合理的營養配比能夠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肉牛的采食量,促進肉牛的生長發育。根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數據統計,2023年山東省玉米播種面積5 845.51萬畝,玉米總產量2 589.52萬t。并且根據《2023年全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實施方案》,2023年山東省落實了20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任務,從而提高大豆產能,保障糧食的穩定安全供給。其中,玉米、豆粕是肉牛精飼料的主要成分,玉米秸稈、玉米芯等副產物可作為肉牛粗飼料,充足的精粗飼料供給,給推廣微生物發酵飼料,發展肉牛養殖提供了良好條件。
另外,諸多學者對微生物發酵飼料在肉牛養殖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李燕[12]嘗試以50%發酵豆粕替代犢牛基礎日糧中的豆粕,通過生長性能的測定發現,與豆粕組相比,50%發酵豆粕組犢牛的末重顯著提高6.08%,平均日增重顯著提高20.51%,腹瀉率極顯著降低52.37%。葉娟和鄭鴻云[13]在西門塔爾雜交公肉牛的養殖中,用不同比例發酵玉米秸稈等量替代玉米秸稈,經過60 d的試驗期后發現,當替代水平為15%時,肉牛平均日采食量顯著提高;當替代水平為30%時,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末重顯著提高,料重比顯著降低。劉依莎等[14]用微生物發酵方式處理玉米芯,并用發酵玉米芯飼喂肉牛,結果發現,發酵玉米芯添加水平為10%~20%時,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顯著提高,料重比顯著降低。車雷杰和郝王寶[15]以纖維素酶(300U/g)作為發酵劑,青貯發酵玉米秸稈后飼喂肉牛,與直接飼喂玉米秸稈相比,肉牛血清GSH-Px活性、IgA和IgG含量顯著提高,血清丙二醛含量顯著降低。由此可見,以微生物發酵飼料飼喂肉牛,能夠對肉牛的生長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功能、屠宰性能等方面起到積極
影響。
4 微生物發酵飼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4.1 微生物發酵飼料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微生物發酵飼料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具體的應用環節,還容易暴露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微生物發酵飼料的功能較為單一,大多只能起到促生長的作用,在免疫功能、飼料利用率既定的情況下,難以有效提高動物的飼養經濟效益。二是缺乏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質量標準,各飼料企業、大小規模的養殖場在制備微生物發酵飼料的過程中,對菌種選擇、發酵工藝較為隨意,使得制備的微生物發酵飼料質量參差不齊,低質甚至霉變的微生物發酵飼料容易造成動物生病、滯長、中毒等問題。三是微生物發酵飼料的保質期短,使用過程后沒有及時密封保存,當微生物發酵飼料大面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時,就會出現二次發酵,不僅造成能量消耗、養分流失,而且會加速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腐敗。
4.2 對策措施
在功能上,學術界要加強對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并以動物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及飼料利用率等測定指標為導向,探索出最優的發酵劑菌種、飼料原料和發酵工藝。王歡等[16]指出,以復合益生菌作為發酵劑,能夠通過多種益生菌的共同作用,起到增加動物采食量,降低飼料成本,抑制有害菌增殖,增強動物免疫力,提高飼料利用率等功效。究其原因,單一益生菌往往只具有特定的功能,而通過多種益生菌的聯合使用,才能綜合發揮作用,達到更廣泛和更全面的功效。張堯鈉等[17]對全混合日糧進行發酵處理,與發酵單一飼料原料相比,發酵全混合日糧能夠保證飼料的均勻混合和營養一致,避免采食過量的精料、維生素、礦物質,對動物生理機能和機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在質量上,可以針對不同飼料原料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比如,針對青貯玉米,《GB/T25882-2010青貯玉米品質分級》《DB62/T1438-2006玉米秸稈青貯技術規范》等系列標準得以制定,這為青貯玉米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還需要針對發酵豆粕、發酵棉粕、發酵菜籽粕、青貯苜蓿、青貯羊草等制定系列標準,從而切實保證微生物發酵飼料質量。
在保質期上,關鍵是要避免二次發酵的問題。在制備微生物發酵飼料前,要根據動物飼養規模計算用量,確保在發霉變質前用完;在使用微生物發酵飼料時,單次取料最好不低于15 cm,取完料后要立即密封保存,避免多次開窖加速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腐敗;對取得的微生物發酵飼料,喂養動物前可借助感官評價的方式,評估質量和安全性,比如讓青貯玉米秸稈出現黑褐色、難聞臭味或質地黏軟的情況,要停止喂養,避免動物出現中毒問題[18]。
5 結語
總之,鑒于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營養價值和諸多功效,為推動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深化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實現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推廣應用。而針對微生物發酵飼料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要以政策作為引導,建立健全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質量標準體系,另一方面,要從發酵劑菌種、飼料原料和發酵工藝等方面進行優化,切實保證微生物發酵飼料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任津瑩,陳鵬.“禁抗”背景下的幾種綠色飼料添加劑[J].飼料博覽,2020(12):39-43.
[2] 黃智宇,龍玲,張正群,等.微生物發酵飼料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當代畜牧,2023(11):46-48.
[3] 聶洪辛,王書祥,柴沙駝,等.微生物發酵飼料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23,53(5):59-62.
[4] 劉艷新,劉占英,倪慧娟,等.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究進展與前景展望[J].飼料博覽,2017(2):15-22.
[5] 趙金波,黃合特,劉盈序,等.非常規飼料資源在畜禽飼料糧減量化營養調控的優化利用[J].中國飼料,2023(15):123-129.
[6] 牛瓊梅,初曉輝,李彥飛,等.不同種類添加劑對全株玉米發酵特性及營養品質的影響[J].飼料研究,2024,47(1):93-98.
[7] 王慧,李恒.飼料中添加發酵豆粕對育肥豬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1(5):32-35.
[8] 宋軍帥.四種發酵豆粕的營養價值及其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D].華南農業大學,2020.
[9] 陳雪,張洪瑞,王一凡,等.通遼地區種植密度和添加劑對4個品種全株玉米青貯后發酵品質、營養成分和體外消化率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4,36(3):1977-1986.
[10] 苗欣宇,劉文健,李達,等.枯草芽孢桿菌固態發酵工藝優化及其對豆粕營養成分的影響研究[J].飼料研究,2023,46(20):79-83.
[11] 程彥茗,范陽,毛勝勇,等.稻殼粉發酵飼料生產工藝參數優化及其營養成分變化[J].畜牧與獸醫,2023,55(9):30-36.
[12] 李燕.不同比例發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對西門塔爾牛犢牛生長性能的影響[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8):1-3.
[13] 葉娟,鄭鴻云.日糧添加發酵玉米秸稈對肉牛生長性能、養分表觀消化率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3(16):73-76.
[14] 劉依莎,張巧娥,許遲,等.發酵玉米芯對肉牛生長性能、瘤胃發酵參數及菌群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4,36(2):1039-1049.
[15] 車雷杰,郝王寶.纖維素酶青貯玉米秸稈的品質及其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J].飼料研究,2022,45(16):18-22.
[16] 王歡,尹珺伊,張軍,等.復合益生菌發酵飼料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進展[J].飼料工業,2024,45(6):13-20.
[17] 張堯鈉,李建濤,韓淑敏.發酵全混合日糧制備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雜志,2024,60(3):52-57.
[18] 高燕春,袁凱,劉愛菊.不同微生物發酵劑對青貯玉米營養成分、感官評定及發酵品質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4(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