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年6月,慈禧旨令心腹大臣榮祿指揮清兵及義和團,攻打位于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接旨后他卻裝病請假,并交出兵權。然而太后不允,榮祿只有硬著頭皮去干,但裝得十分賣力,責令董福祥的甘軍拼命攻擊。
自6月20日起連續4天,甘軍大炮每天發射炮彈300余發,之后又停停打打50多天,但使館仍屹立不倒,甘軍及義和團卻死傷千余人。榮祿的指揮能力竟這么臭?不,他是一只老狐貍,這正是其暗中策劃和想要的結果。
榮祿深知,打洋人使館那是捅天的事,老佛爺的臉又說變就變,闖下大禍追究下來,慈禧首先會拿他當替罪羊,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因此,接旨后他才裝病,目的是不蹚渾水。為什么派董福祥的甘軍去攻打?因為甘軍是一支土匪軍,戰斗力很弱,使用的又都是些毫無技術含量的土炮。
不過,甘軍再弱畢竟是支軍隊,大使館再強卻多是非戰斗人員,甘軍何以攻打兩個月而使館巋然不動?原來秘密是:從攻打之日起,榮祿就與使館暗通款曲,最后竟派人假扮竊賊,往里輸送槍支彈藥,而且送的都是德制的先進武器,甘軍用的那些土槍土炮根本無法與之相比。這正是使館“固若金湯”的原因所在。
此時,榮祿手中還握有一支兵力達27個營的嫡系部隊武衛中軍,其中炮隊裝備的全是先進的德制“開花(彈頭爆炸)大炮”。端王載漪是強硬的主戰派,他以上諭令分統張懷芝率炮隊加入戰斗。張懷芝立功心切,迅速指揮炮隊占領陣地,完成了對使館的射擊準備,一旦眾炮齊射,目標很快就會被夷為平地。然而,即將射擊時,張懷芝卻叫停了。他也深知“茲事體大”,故多長了個心眼,萬萬不能當“背鍋俠”,于是直接跑到榮祿官邸面見頂頭上司,要榮祿寫一張發炮的手令。
這可難壞了榮中堂,不敢寫但又不敢不寫。而張懷芝呢,你不寫我就不走,住在你家里。無奈之下,榮祿含糊其詞地對他說:“橫豎炮聲一響,里邊(宮中)是聽得見的?!睆垜阎ゲ皇巧等?,迅即心領神會,回去后將大炮瞄準使館后面的一片空地,轟轟隆隆射擊一個晝夜,直到上諭讓停止為止。使館飽受虛驚,卻安然無恙。
榮祿對使館何以明打暗保?主要還是為自己。他若領兵真刀真槍地攻打,肯定能攻下使館,但后果不可收拾。當時有一句民謠:“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鼻遘娬ㄆ绞桂^,必將引來洋人的瘋狂報復。那么,之后議和時,洋人第一個要的必定是榮祿的人頭,慈禧也十有八九會將榮祿的人頭送去。庚子國變中強烈主張殺光洋人的莊親王載勛、山西巡撫毓賢等人,后來都被慈禧處死,便足以說明這一點。
而老狐貍榮祿呢?不但保住了腦袋,更保住了榮華富貴。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榮祿是慈禧的寵臣,將她內心所想全揣摩透了。慈禧后來回憶說:“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故榮祿才敢這樣“恣意妄為”。與愚蠢庸昧的莊親王們相比,榮祿真是聰明絕頂。
那么,怎樣評價榮祿的聰明呢?不是為國,也不是為民,更不是為真理,乃典型的封建政客之所為,故毫無價值可言,乃至是負價值。
仔細想想,當時的朝政真是一地雞毛。慈禧詔告天下向11國宣戰,卻不對戰爭負責,大不了找個替罪羊,反正“羊”有的是。榮祿是攻打使館的主帥,卻里通外國,干的是漢奸勾當。張懷芝作為清軍高級將領,指揮炮戰卻有敵人的地方不打,沒敵人的地方猛打,這是哪門子“兵法”?之后張懷芝卻被賞識和重用,榮祿則仍然權勢煊赫。
清政府的政治、軍事和獎懲如此顢頇和胡來,與世界政治文明幾乎絕緣,你說這個王朝能不亡嗎?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