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自己11歲的暑假在做什么嗎?旅游、讀書、看電視、玩游戲……還是像滑板運動員鄭好好一樣,“抽空”去參加了奧運會?
剛剛小學畢業的她,不僅是巴黎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最年輕的選手,也是中國夏季奧運會歷史上最年輕的選手。有人說她是“天才少女”,“玩兒”進了奧運會,但看她的成長經歷,就知道她其實也是個普通女孩,曾經害怕過,覺得疲憊過,但因為喜歡,愿意一直在碗池里“玩兒”下去。
“這場奧運會比賽,應該是我最沒有壓力、最不緊張的一場。”此次巴黎奧運會,鄭好好只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能夠發揮自己最好的水平,爭取進入前16名。
鄭好好的媽媽王哲卻不這樣想,尤其是在沖擊巴黎奧運會滑板項目的最后一站布達佩斯資格賽的時候。
彼時,每位選手有三輪機會,每輪比賽45秒。首輪,鄭好好選擇了較為保守的路線,拿到了63.49分, 在所有選手中排名第六。第二輪,她出現失誤,僅僅拿到43.84分。王哲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兒,好在第二輪失誤并沒有讓鄭好好氣餒,反而激發了她的斗志。這最后的45秒是鄭好好沖擊奧運的最后一搏。她必須拿到67.34分,才能進軍巴黎。于是,在第三輪,她拿出了在官方訓練中從未完成過的“大招”:翻板540。
“ 她下碗池滑行那45 秒,幾乎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45秒。”王哲說。
面對巨大的壓力,這個11歲的女孩在最后一滑中發揮到極致。翻轉、落地、起身,此前從未在正式比賽中完成的翻板540動作,在關鍵時刻完美呈現,鄭好好最終獲得72.6 分,逆風翻盤,拿到了巴黎奧運會滑板項目的一張入場券。
“那一刻,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鄭好好說,“一開始,我覺得滑板是項很酷的運動,但是玩著玩著,我就想成為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此時,距離她第一次接觸滑板,剛剛過去4年。
時間回到2019年,馬上就是鄭好好的7歲生日,王哲卻犯了愁,“好好的性格比較活潑,琴棋書畫都學過,但都不太喜歡”。直到看到其他小朋友玩滑板,她靈光一閃,覺得女兒也會喜歡。于是,這一年鄭好好收到了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生日禮物——滑板。
第一次玩滑板,鄭好好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和勇氣,“我第一次玩滑板就覺得很新奇、很好玩”。她戴上頭盔、護膝,學著張開雙臂保持平衡,向前挪步,享受著滑板帶來的快樂。
鄭好好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選擇了滑板,也是滑板選擇了我。”
2019年,廣東省體育局指導惠州成立廣東省輪滑(滑板)隊,總教練衛乃章開始到各地選人。在2020年的一次輪滑俱樂部活動中,衛乃章第一次見到鄭好好,他印象深刻:個頭小小的,在滑板上異常靈動和專注。“和她交談后,感覺她非常聰明,很多動作一點就會,對滑板運動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衛乃章說。
在專業訓練下,鄭好好的滑板天賦很快顯露出來。2021年9 月, 剛剛9 歲的她就代表廣東隊參加了全運會,在半決賽中位列第14 名。2022 年8 月,她代表惠州獲得廣東省運會女子乙組碗池項目金牌。
鄭好好被教練稱為“大心臟”選手,回憶起資格賽決定勝負的最后一輪,鄭好好說“挺普通的”:“比賽結束后,我就出去在場地玩,結果他們突然叫我。哦,我進了奧運會呀,小小奧運,拿捏!”燦爛的笑容、俏皮的手勢,讓人無比肯定這個運動場上的“天才少女”也是個普通女孩。
對這個11 歲的女孩來說,比賽可能更像是一個表演的舞臺,讓她在這里認識和被認識。而滑板,更像是她與世界對話的語言。能讓鄭好好眼睛里閃出最明亮光芒的,是說到在澳大利亞比賽時,和新認識的朋友們一起從橋上跳到清澈的湖里時那份透心涼爽。“那個湖特別干凈,特別好玩。”
鄭好好自稱是“e人”,喜歡交朋友,世界排名前20 的滑手她認識十多個。王哲說,鄭好好其實挺純粹的。“她沒有把滑板完全競技化的想法,比賽結束后,大家就像開派對一樣,玩得不亦樂乎,她很享受這種狀態。”
“比賽就像是玩游戲輪流出招嘛,我就想著把我的招都出了。”鄭好好眼里,比賽就是場好玩的游戲,自己要玩得盡興。即便給自己定了爭取巴黎奧運會進入前16名的“ 小目標”,她也表示:“進不進沒關系,只要能把我平時的招式發揮出來就行了,娛樂玩耍吧!”
雖然鄭好好把比賽當作游戲,但滑板畢竟是極限運動,身體與水泥會產生直接碰撞,訓練、比賽中受傷在所難免,鄭好好的滑板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
剛開始的時候,鄭好好下進3 米多的碗池,有一層樓那么高,外公看了直替她擔憂:“這是什么運動啊?這不就是帶著板跳樓嗎?”
鄭好好坦承自己開始也會害怕:“摔麻了,血噴得碗池里到處都是,還要縫針,打麻醉的時候感覺粗粗的針管直接硬往里扎。媽媽當時挺擔心的,問我還想不想滑,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要放棄也沒關系。”
是熱愛讓鄭好好堅持了下來。漸漸地,她即使從板上摔下來,也能笑嘻嘻面對了。
2021年全運會結束后半個月,鄭好好在一次訓練倒滑360動作時從碗池高處跌落,撐地時一根手指骨折,一枚指甲蓋被當場掀掉。盡管現在碰到傷口還會痛,但鄭好好講起來,卻是滿臉笑意:“我直面了它、攻克了它, 現在倒滑360已成為我的招牌動作,還蠻開心的。”
當然,訓練也會讓她疲憊,特別是正和朋友玩得開心時,被喊去訓練。“我會很難受,會說‘媽媽今天別訓練了’。但后面還是會去練,我覺得還是多練一下好。多練一下的話,我可能會離夢想更近一步。”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北青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