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雖然這屆奧運會不乏爭議之聲,但它的藝術審美、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依然令全世界印象深刻。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值得銘記的亮點。

法國插畫家烏戈·加托尼為本屆奧運會和殘奧會創作的主題海報。其溫柔豐富的色彩,可愛又極具趣味的手繪風格,醒目的巴黎標志性建筑和各種比賽項目的紛繁呈現,將我們帶入一個烏托邦、幻想版本的巴黎,被網友稱為“塞納上河圖”。

這是現代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在開放式空間舉行開幕式。運動員們乘坐游船,沿著舉世聞名的塞納河,由奧斯特里茨橋向西航行約6公里,途經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協和廣場、大皇宮等標志性建筑,至埃菲爾鐵塔對岸的特羅卡德羅廣場參加慶祝儀式。河流、建筑、橋梁構成了天然舞臺,體育、歷史、藝術在此完美融合,恰如一席“流動的盛宴”。

巴黎,一座代表著時尚與浪漫的城市。這屆奧運會首次將跑道布置成了夢幻的紫色,一眼望去仿佛讓人置身于薰衣草田。

本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由珠寶品牌尚美巴黎設計上面嵌有埃菲爾鐵塔的碎片鋼材。



攀巖場地掀起的“薄荷曼波”清爽迷人,粉黑撞色的乒乓球臺甜酷滿分,還有粉紫色系的橄欖球、七彩的接力棒,各種跳躍著生命力和多巴胺色彩的比賽器材,無不訴說著法國人獨一無二的浪漫情懷。

開幕式里埋藏了法國文化藝術領域的諸多“彩蛋”,從文學到繪畫,從音樂到電影,無所不包。比如,小黃人偷走《蒙娜麗莎》的搞笑短片,演繹的正是這幅傳世名畫的真實遭遇。1911年,《蒙娜麗莎》被盜,由于當時盧浮宮的安保并不嚴密,加之當時這幅畫并未享有今日盛名,失竊初期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兩年后才被警方找回。
很多人不知道,小黃人也是“法國人”。小黃人最初出現在《神偷奶爸》系列影片中,是法國照明工作室設計制作的。


各國代表團巡游時,塞納河里隱約可見一些詭異的“人頭”,這些形象都來自盧浮宮的著名藏品。比如, 下圖這幅來自法國畫家喬治·德·拉·圖爾的《方片A的作弊者》。


開幕式現場,手持火炬的蒙面人在房頂穿梭,飛越一個又一個博物館和古建筑,觀眾驚嘆:“有《刺客信條》那味兒了?!?/p>
跑酷這項極限運動,是法國人大衛·貝爾開創的。

為什么巴黎奧運會主火炬臺在點燃之后飛走了?因為它是一只高30米、直徑22米的熱氣球!
第一個載人熱氣球是1783年由法國人蒙哥爾費兄弟發明的。

開幕式上,一名女騎手騎著機械馬奔馳在塞納河上,她鎧甲凜然,身披五環旗,邀請全世界一起捍衛卓越、尊重、友誼、和平、團結的奧林匹克價值觀。

開幕短片中,一群人拿著火炬登上小船,在暗河中穿行。這一幕令音樂劇愛好者們狂喜——這不是《歌劇魅影》嗎?《歌劇魅影》的靈感來源于同名法國小說,講述了一個戴著面具的神秘人的愛情悲劇,他生活在巴黎歌劇院地下迷宮里。歌劇院的地下暗河(其實是巴黎龐大的下水道系統)因此聞名于世界。

開幕式上,乘坐游船的歌手,在最高法院門口高唱《愛情是一只自由的鳥》。這段詠嘆調出自法國歌劇《卡門》,故事圍繞吉普賽女郎卡門展開,她自由奔放、無拘無束,對愛情和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她拒絕被任何人控制,最終為了自由而犧牲。

開幕式上,歌手Lady Gaga表演卡巴萊歌舞秀《我的美麗羽毛》??ò腿R是一種具有喜劇、歌曲、舞蹈及話劇等元素的傳統表演形式,起源于法國,盛行于19世紀的歐洲。
打破常規、掙脫桎梏的自由感和對性別平等的追求,可以說是本屆奧運會的靈魂所在。
首次由人臉形象設計而成的奧運會會徽,實際上是將奧運圣火、金牌以及作為法國國家象征的瑪麗安娜形象融為一體,不僅致敬了女性運動員,也代表著追求自由的精神。


開幕式上,伴隨著法國國歌《馬賽曲》的演唱,塞納河上緩緩升起十位女性雕像,她們中有作家、運動員、律師、哲學家、記者、植物學家、教師、詩人、導演、法官,傳達出對這些創造了法國歷史的女性的敬意。

奧運吉祥物弗里吉,靈感來源于德拉克洛瓦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瑪麗安娜戴的弗里吉亞帽。

巴黎波旁宮廊柱下,這六座色彩濃郁的雕像名為《美麗與姿態》,由藝術家洛朗·佩爾博斯設計。她為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重塑手臂,將拳擊、網球、籃球、沖浪、射箭、標槍運動融入其中,代表著如今的競技體育早已經不再是男性專屬,而是變得更加平等和開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巴黎奧組委、小紅書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