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幼兒園操場上新設了戶外建構區,自主游戲時間我帶著幼兒們迫不及待地開啟了戶外搭建的探索之旅。雖然我園在室內也設有建構區,但與戶外建構區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戶外建構區的積木除了比室內的積木體積增大了許多之外,還投放了孔洞、卡槽、圓棍等材料,大大增強了幼兒們的探索興趣。我發現大部分幼兒都在搭建城堡,只有遠處的佳洋在搭建小車,于是我“暗中觀察”并悄悄記錄下了這一精彩的游戲過程。

活動的過程與分析
實錄一:小車誕生記
佳洋并沒有像其他幼兒一樣搭建城堡,而是別出心裁地運來了數量眾多的積木,興致勃勃地開始搭建簡易版小車。只見他先是選取了兩個大小相同的圓柱體積木對稱擺放在地上當做輪子,然后又挑選了兩塊長度適中的長條積木,將它們平行放置在兩根圓柱體上,接著再取來兩根細長小棍垂直安裝在車身上當方向盤,并在上面添加了幾塊大小適中的方形積木進行裝飾。就這樣,一輛簡易版小車就在他的巧手下誕生了。佳洋滿懷期待地坐上自己心愛的小車,想象著它能風馳電掣般地向前行駛。然而,事與愿違,沒走幾下,小車便在一陣搖晃中坍塌了。隨后,佳洋又重新搭建了一輛和剛才一模一樣的小車。剛開始我也很困惑,既然剛才搭建失敗了,為什么還要再搭建一個一模一樣的小車呢?我要不要幫助他?就在我準備“出手”時,只見佳洋邀請了他的好朋友一允:“一允,快來坐坐我的小車!”一允坐上車以后,佳洋又說:“你試著往前開?!蓖瑯?,一允沒走幾下,小車再次坍塌了。只聽佳洋高興地說:“哈哈哈,你知道你坐的這個車是什么車嗎?它叫‘搞笑車’,因為它一走就坍塌了。”一允疑惑地問:“為什么你的小車不往前走呢?”“這里和車輪沒連接在一起,咱們推動的是板子,沒推動輪子小車肯定不走呀!”佳洋指著小車說。
教師的分析與支持:
佳洋在搭建小車時展現出了諸多優秀特質:他沒有隨大流搭建城堡,而是取來大量積木搭建簡易版小車,體現了其獨立探索的精神。面對小車坍塌的現狀,他不僅沒沮喪,還以幽默的態度將其定義為“搞笑車”,凸顯出其樂觀的心態。另外,他能邀請好友一允一起體驗,并快速找出小車坍塌的原因——板子和車輪未連接好,這表明他具備一定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教師應及時鼓勵佳洋的做法,通過提問啟發他思考改進搭建的方法,并投放相關材料,鼓勵他分享自己的搭建思路,同時組織幼兒們討論車輛結構,拓展搭建經驗,進而促進幼兒們共同進步。

實錄二:小車改造記
坍塌的小車很快吸引了佳洋和一允兩個人的搭建興趣。他們湊在一起仔細地觀察和研究著坍塌的小車。經過一番認真思索和反復試驗,他們驚喜地發現如果在兩個圓柱體中間加一根小圓棍,就可以巧妙地搭好車輪了。他們迫不及待地進行了嘗試,果然看到小圓棍在圓柱體中間順暢地滾動起來。接著,他們馬不停蹄地又加上雙孔木板開始制作車身,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小車的成功組裝。然而,當他們興高采烈地組裝上車身以后,一允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車身太厚了,導致車輪無法接觸到地面。就在一允有些沮喪的時候,佳洋卻非常堅定地說:“沒事,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于是,二人又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研究”當中,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如何才能讓車輪觸碰到地面,他們時而小聲討論,時而動手驗證不同的方法,完全沉浸在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教師的分析與支持:
佳洋和一允在面對坍塌的小車時展現出了很多優秀的特質:他們主動探索,發現兩個圓柱體間加一根小圓棍可做車輪,這顯示出幼兒強烈的探索欲和敏銳的洞察力;遇到車身太厚車輪夠不到地面的問題時,兩人也不放棄搭建,繼續探索研究,凸顯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和良好的協作意識。在游戲分享環節我適時啟發思考,為幼兒提供相關資源,及時肯定他們的積極態度和搭建成果,同時借此機會拓展知識——介紹簡單機械和力學原理,以促進幼兒們進一步成長。
實錄三:小車成功搭建
在進行第三次建構游戲時,佳洋和一允兩人依然選擇了搭建小車,而且這次的搭建中又加入了一位好朋友兆霖。三人興致勃勃地開始了新一輪的搭建,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他們更加胸有成竹。上次發現車輪夠不到地面是因為雙孔木板(車身)太厚,所以佳洋仔細思考后,果斷選擇了四孔木板來當做車身,并且小心翼翼地進行連接。他們在四孔木板里面熟練地插入木棍,然后將木棍與圓柱體進行連接。安裝好前輪后,一允滿是期待地說:“先試試前輪能不能動呀!”隨著佳洋輕輕地推動小車,輪子順暢地轉動起來了?!皠恿藙恿?!可以繼續安裝后輪了!”三人興奮地歡呼起來,聲音中滿是激動與喜悅。這時兆霖著急地說:“可我們的小車還缺少座位和方向盤?!庇谑?,他們又急忙安裝好后輪,開始對小車進行進一步完善。一切準備就緒后,佳洋興奮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們一起推推試試!”隨著他們三人一起用力推動,車子果然如愿地平穩前行了,看到車子順利轉動起來,三人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都想親自駕駛這輛他們共同搭建出來的小車,于是三人經過商量后決定輪流當司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和開小車的樂趣。
教師的分析與支持:
佳洋和一允能吸取第二次搭建的經驗教訓并選擇合適材料改進小車,展現出了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隨后,兆霖加入小車搭建的隊伍后,三人合作搭建小車,分工明確且默契,體現出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搭建過程中他們不斷調整搭建方案,又表現出堅持和探索精神;小車搭建成功后,他們決定輪流當司機則顯示出三人擁有懂得分享和相互協商的能力。基于此,在游戲分享環節我及時肯定他們的成功和進步,以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小車的其他玩法,并組織三人分享此次搭建經驗促進同伴間的交流學習,同時提醒他們注意游戲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以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
活動的特點與價值
一、在材料互動中發展認知能力
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積木形狀,持續改造設計小車,最終搭建出能夠順利前行的小車,使其再造想象能力、認知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在設計車身的過程中,通過將四孔木板與雙孔木板做比較并分析材料之間的聯系,其判斷、推理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在問題探索中發展學習品質
在搭建小車的過程中遇到小車坍塌、不能前進等多個問題時,幼兒帶著問題動手操作、主動探索、不斷試錯,培養了其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良好學習品質。
三、在合作探究中促進社會交往能力
本次游戲不管是拼搭過程的默契配合,還是困惑時刻的出謀劃策,都體現了幼兒高水平的協商合作能力,促進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教師的支持與反思
一、認真觀察,耐心等待,支持幼兒自主游戲
在游戲過程中,雖然幼兒們發現車子坍塌、不能前行等問題,但我沒有急于介入,而是認真觀察,耐心等待幼兒下一步的游戲表現,相信他們能發現問題,也能解決問題。因此,在整個搭建過程中,幼兒們一步步探索、一次次嘗試,最終成功搭建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小車。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們專注、愉快、善于反思、分工合作且充滿喜悅,我想這也正是“放手游戲,發現兒童”的意義所在。
二、獨立思考,自主游戲,實現多方面的發展
游戲中,幼兒積極思考著積木的形狀、輪胎的擺放位置、車身的厚度等,通過觀察和嘗試,他們不斷探索怎樣把“小車”搭建得更牢固,以及如何讓“小車”動起來。這表明幼兒對于積木的數、量、形等方面的認知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本次游戲中,幼兒搭建的只是簡易版的小車,后續我將收集更多小車的相關資料,引導幼兒拓寬游戲思路,不斷探索新的搭建方法,從而實現小車由“標配版”到“豪華版”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