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是指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生活的游戲。它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社會性。
角色游戲下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情況及分析
一、角色游戲的價值及特點
1.角色游戲的價值
在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所選的游戲主題選擇自己的角色或由教師指定,然后與游戲伙伴再現周圍的生活場景,其中需要幼兒之間交往合作、協商、分享、交換,從而促進幼兒之間的社會性發展。角色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創造性再現,幼兒在進行不同游戲的過程中,也是在潛意識地認識和學習該角色所應遵守的社會職責和行為規范,從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與其他幼兒協商、合作,并通過語言動作等與他人溝通,在不斷地嘗試中不斷提升語言發展水平。
2.角色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是幼兒以周圍生活為背景展開的一種游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喜歡的游戲,例如小醫院、理發店、超市等都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隨著幼兒生活內容的逐漸豐富,幼兒所選擇的游戲角色也會發生變化,即角色游戲的變化性。此外,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時有完整的過程,例如,在“小醫院”的游戲中,當媽媽發現寶寶生病后立即送自己的寶寶去醫院看病,來到醫院后首先掛號,然后找醫生看病,最后取藥回家,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即角色游戲的過程性;幼兒在選擇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后,會通過回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再加以想象將平日所見重現在游戲過程中,這便是角色游戲創造性的完美體現。
二、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準備
要想讓幼兒盡情體驗游戲的快樂,就要保證游戲不被打斷且完整地結束,而作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進行游戲所需要的物質及環境。
1.物質準備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幼兒能力的游戲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仿真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玩同一個游戲,所需要的游戲材料會有所不同,例如,同樣是玩“理發店”的游戲,小班幼兒可能注重“剪發”這個動作,因為媽媽帶自己去理發店剪頭發時,他學會了這個動作;而大班幼兒不僅僅是注意到“剪發”這個動作,而是觀察到剪發的整個過程,因此,此時的游戲材料就不僅是剪刀,還有可能是梳子、毛巾等。
2.環境準備
開展角色游戲不僅需要游戲所涉及的材料,還需要開展游戲的場地。游戲場地可以是本班教室,也可以是公共區域。例如,××幼兒園小班的公共區域就設有“小超市”,但由于超市里所需要布置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教師并未將“小超市”設在本班教室里。當然,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在教室為幼兒設置游戲所需的場地,也可以隔一段時間進行游戲替換。
三、角色游戲下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情況及分析
1.幼兒的“自我中心性”
我們在本市隨機選取兩所幼兒園,在這兩所幼兒園中的大、中、小班各隨機選取100名幼兒進行數據調查。首先通過以下三種行為來對幼兒的“自我中心性”進行操作性定義。
A類:習慣完全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一切,完全忽略他人的意見或想法。
B類:傾聽他人的想法,但以自己為主考慮問題。
C類:傾聽并能聽取他人意見,并結合自己的想法考慮問題。
對比直方圖1,我們可以看出:小班幼兒的自我中心性比較強,與同伴相處期間多是考慮自己,更容易與同伴發生爭吵,而大班幼兒相比小班和中班幼兒在與同伴游戲的過程中,更懂得替他人著想,其自我中心性較弱。
2.幼兒的游戲社會性水平
對隨機選取的小、中、大班各100名幼兒在角色游戲情境下的游戲社會性水平進行1分鐘的觀察,將觀察所得總體數據經過統計得到表2:
對比直方圖2,我們可以看出,在角色游戲情境下,幼兒的游戲水平正在發生著變化:小班幼兒聯合游戲的人數增多,中班幼兒也在向著合作游戲的方向發展,而大班幼兒的合作游戲占主導地位,他們都在逐漸向更高的游戲水平發展。
角色游戲無論是對幼兒的自我中心性還是對游戲的社會性水平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從兩個直方圖的人數對比中可以看出,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人數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角色游戲的確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也許幼兒是被角色游戲中各角色之間的必要互動所影響,才會增加與同伴之間的互動行為,而我們需要利用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表現,為他們設立更多的游戲情境,將他們的游戲表現逐漸延伸到其他活動甚至日常生活中,真正幫助幼兒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利用角色游戲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策略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角色游戲的物質環境
小班: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模仿他人行為也是接觸、認識他人的手段之一。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意同種材料的數量要多,要盡可能地保證材料充足,即游戲材料要能供幼兒進行游戲但不至于幼兒之間發生搶奪材料的情況。小班幼兒由于各方面發展還不健全,他們對于自己想要選擇的游戲材料會比較“鐘情”,不會想到可以用類似的物品代替,在這種情況下幼兒之間可能會發生搶奪游戲材料的情況。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逼真的成品材料。同時,教師在提供游戲材料時要關注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給幼兒提供適合他們的游戲材料。例如,一次游戲期間,小二班的大部分女生特別喜歡玩“媽媽哄小寶寶(小寵物)睡覺”的游戲,于是教師便在角色游戲區擺放了很多相似的洋娃娃和玩偶供幼兒選擇。
中班:中班階段是幼兒開展游戲的典型階段。相較于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各方面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小班幼兒雖然喜歡玩,但由于其各方面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他們往往愛玩但不會玩,而中班幼兒已經能根據游戲內容和近期興趣選擇自己需要的游戲材料。考慮到這一點,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特點,為幼兒提供他們喜歡的游戲材料,且開展游戲的材料要盡可能地完整,而不至于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因為缺少游戲材料而不得不終止游戲。中班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高峰期,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要給中班幼兒提供探索的空間——可以適當減少成品材料的數量,增放半成品材料,鼓勵幼兒探索新事物,增強對游戲的興趣。
大班: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求知欲強,所以他們所開展的角色游戲更傾向于解決問題。考慮到這一點,教師所投放的材料要大多為半成品材料,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才能充分利用材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解決游戲過程中出現的材料短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給幼兒探索的空間,讓幼兒掌握游戲精髓,從而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游戲帶來的成就感。
二、家長配合教師,共同加強幼兒對社會的認知
教師需要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拓寬幼兒的視野。由于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即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游戲的內容就越充實。幼兒在幼兒園時,教師會成為他們模仿、學習的素材;在家里,父母就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好的行為會促使幼兒往好的方面發展,不好的行為自然也會被幼兒模仿。幼兒對于行為的好壞還不能有正確的判斷,這就需要教師以及家長為幼兒做出良好的示范。家長應多帶幼兒接觸外面的世界,帶他們認識更多的人、事、物,了解到更多的、不同的社會職責和行為規范:可以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幼兒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行為的好處,也可以是帶幼兒外出了解不同公共場合的行為規范等。總之,教師和家長要以傳播“正能量”為基準,拓寬幼兒的視野。
三、繪本對角色游戲的意義
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容易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所感染,他們會因為故事結局而產生或悲或喜的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深化對角色的認識與理解,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幼兒園里,我們隨時可以觀察到,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是非常投入認真的,例如,部分小班幼兒總是很積極地拉著老師給他講繪本故事,并能做到很認真地聆聽老師講的故事。此外,繪本中蘊含了許多淺顯易懂的道理,教師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這些道理傳遞給幼兒,使他們通過繪本了解更多正能量,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習得分享、合作等優良品質。
總之,角色游戲有助于幼兒發展自我認知,從而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促進幼兒的同伴交往技能發展,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的游戲情境,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