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正是教師深化師幼互動、培養幼兒品質的教育基礎。基于此,教師需要充分立足生活教育理念,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指導,構建一日生活中的師幼互動空間,以此塑造幼兒寶貴的品質,助力其全面發展。本文探討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實施品質教育,并從“營造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設置合理的品質教育活動”“構建溫暖的品質互動氛圍”“組織針對性品質教育評價”等方面實施引導,以此幫助幼兒塑造高尚的品質,助力其實現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環境的創設過程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幼兒發展良好品質的過程。教師需要創設適宜幼兒學習、活動的環境,創造有利于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的機會與條件,進而讓環境促進每位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在一日生活中,教師需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努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和氛圍,以此讓幼兒感到“尊重”的價值和力量。伴隨教師的對品質教育環境的創設和營造,幼兒將沉浸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也將在此環境中主動與教師互動配合,共同達成預期的品質培養目標。
在培養幼兒“禮貌待人”品質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將禮貌待人這一品質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點滴之中。在室外品質教育活動中,教師每天安排兩位幼兒擔任“禮儀小標兵”迎接到園的幼兒,并禮貌問候到園的同伴。在室內品質教育活動中,教師通過懸掛“禮貌待人我當先”的圖畫和標語,并在班級門口親切地迎接幼兒,以“××,早上好”“希望你擁有美好的一天”等禮貌友善的話語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禮貌待人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幼兒將在一日生活的點滴之間進行師幼互動,也將被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所影響,進而有效建立起禮貌待人的意識和品質。在后續的師幼互動中,教師不需要主動打招呼,幼兒也能夠主動與教師或同伴禮貌問好。可見,在一日生活中營造良好的品質教育環境,不僅能夠促使幼兒感知師幼互動過程中蘊含的可貴品質,還能夠促使幼兒在其中不斷進步,最終成長為具有高尚品質的優秀個體。
鏈接課程,設置合理的品質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從每一處細節出發,將品格教育巧妙地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實現教育的無縫對接。為了有效提升品質教育的實施效果,我們鼓勵教師結合主題教育活動,設計針對性的生活活動內容,并嘗試借助這些看似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活動,發揮其在幼兒品質教育過程中的良好作用。隨后,我們發現在實施品質教育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在一日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品質教育的引領,還能夠逐步按照教師的預期目標,借助生活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有效培養良好的個人品質。

在培養幼兒“富有責任感”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設置了“物品擺放”“物品收納”等實踐活動,以期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養成積極承擔責任的可貴品質。一開始,幼兒需要教師多次提醒才能主動承擔起班級中的各項事務,但教師始終保持著耐心去積極教導、鼓勵幼兒承擔起各項責任,進而幫助幼兒在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動中“發光發亮”。隨著教師持續開展合理化、針對性的生活活動,幼兒陸續出現了如下變化:有的幼兒能夠在吃飯之前主動幫助生活老師擺放桌椅;有的幼兒能夠在游戲結束后主動將各種廢舊材料收集到垃圾桶內;有的幼兒能夠在進餐之前主動幫助老師給同伴分發餐具……
可見,在一日生活中實施合理化、針對性的品質教育活動,不僅能將品質教育與日常生活巧妙融合,促使幼兒在參與生活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還能潛移默化地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情感交流,營造溫暖的品質互動氛圍
在幼兒品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借助一日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進行師幼互動,并潤物細無聲地營造和諧溫暖的互動氛圍,促使幼兒充分領略、親身體驗美好的幼兒園生活。久而久之,幼兒在和諧的師幼互動中不僅能夠感受到溫暖,也能夠將友好、互助等可貴的品質滲透在自己的一言一行當中,進而共同營造出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班級氛圍。
在培養幼兒“友好互助”品質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營造友好、溫暖的師幼互動氛圍,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感受美好的幼兒園生活。有一次,我們班的小白情緒低落地獨自坐在教室的角落,教師看到后及時詢問小白:“你怎么了?怎么不跟大家一起玩呢?”小白說:“老師,我肚子疼。”教師問:“還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嗎?(用手摸摸小白的額頭確認是否發熱)老師帶你去醫務室看看。”在確定小白只是著涼、沒有其他不適后,我將小白帶回教室,并為其接了一杯溫水,囑咐他多喝熱水。隨后,教師又多次詢問小白的身體情況,直到午飯后小白逐漸活躍起來,教師這才放下心來。放學后,教師收到了小白媽媽發來的微信消息——感謝教師對小白的照顧。令教師感動和欣慰的是,小白之后能夠將這份友善互助的品質傳遞出去:每當班級中有個別幼兒身體不適的時候,小白之后都能主動關心、提供幫助。最終,小白的行為與舉動得到了全班幼兒的積極響應——幼兒們紛紛在一日生活中積極效仿,共同構建出和諧、溫暖的友好互助氛圍。
有效反饋,組織針對性的品質教育評價

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品質教育的實施效果,教師在生活教育理念下進行師幼互動——通過組織“評價品質教育”活動,指出幼兒在成長歷程中存在的品質問題,進而幫助幼兒指明未來成長的正確方向。通過實施針對性的品質教育評價,我們旨在幫助幼兒樹立自信,鼓勵幼兒將一日生活中養成的高尚品質融入日常生活中,進而在不斷的進步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在發現大部分幼兒都養成了“熱愛閱讀”的良好品質后,教師巧妙通過日常生活教育活動中的針對性評價,積極引領幼兒鞏固熱愛閱讀的良好品質。當教師請幼兒欣賞《小黑魚》繪本的時候,絕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閱讀繪本,并能夠按照“書名頁信息捕捉”“繪本內頁觀察”“故事編講”等步驟,獨立完成自主閱讀任務。針對幼兒取得的閱讀成果,教師給予了幼兒高度評價:“老師看到了大家的閱讀過程,發現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認真閱讀繪本內容,還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出這個故事。你們每一個人都創造了一條可愛的‘小黑魚’,老師感謝你們讓我欣賞了這么有趣的故事!”針對班級中個別尚未養成“熱愛閱讀”品質的幼兒,教師表示:“閱讀能讓我們了解有趣的知識、看到美麗的世界。老師很想聽大家在閱讀后講出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能滿足老師的心愿嗎?”個別幼兒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幼兒躍躍欲試,總之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后續的閱讀活動中。可見,借助教育生活中針對性品質教育評價,幼兒將更加自信、積極。
綜上所述,在一日生活中開展幼兒品質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師堅定教育信念、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這樣才能在一日生活中借助不同的教育活動和師幼互動,并對幼兒形成正向引領,促使幼兒在體驗與參與中有效塑造和培養高尚的個人品質。同時,在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踐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以引導幼兒在主動體驗、積極參與中通過一日生活中的師幼互動達成快速進步、全面成長的目標。